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本報牽頭組織的中流砥柱隊獲英雄會「英雄團隊」

由本報牽頭組織的中流砥柱隊獲英雄會「英雄團隊」

2018年11月13日,歷時3個半月,經過四輪選拔,從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脫穎而出的30位攝影「英雄」匯聚在黃河岸邊,三門峽「論劍」。

2018攝影英雄會公開評選分享會現場,《大眾攝影》雜誌社副社長鄭壬傑主持。

中國攝影家協會秘書長高琴現場致辭。

在進行了激烈的「海選」後,這六支分別由《中國攝影》雜誌社、《大眾攝影》雜誌社、《中國攝影報》、中國攝影出版社、中國攝影家協會網、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組成的東、西、南、北、中、豫隊伍,在導師的帶領下,抽籤決定了各自的拍攝路線。經過3天的創作,大家各出奇招、各展神通,拍攝出了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作品。

為了公平,就連現場播放順序也要抽籤決定。

經過評委的甄選,導師的辯論,公開的見證,按照徵稿規定,常亮憑藉《大天鵝和它的「保姆」》博得了評委們的青睞,最終摘得「超級英雄」稱號;由中國攝影報牽頭組織,袁東平率領的中流砥柱隊,隊員:安保田(安徽)楊抒懷(湖南)崔力(重慶)樊麗勇(山西)藏策(天津),憑藉強勁的整體實力,捧得「英雄團隊」的榮譽。

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任劉宇(右一)為常亮(右二)頒發證書。

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任劉宇(左一)為中流砥柱隊頒發證書

常亮《大天鵝和它的「保姆」》作品說明: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城市與天鵝相得益彰。隨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黃河三門峽庫區濕地越冬的大天鵝總數達到了上萬隻左右,僅三門峽天鵝湖濕地公園的天鵝,就多達5000餘只。能吸引如此多的天鵝來此棲息、越冬,除了生態環境優美,背後還離不開一支專業的天鵝保護團隊,他們就像「保姆」一樣,悉心地照顧並守護著每一隻天鵝。

天鵝湖濕地公園面積遼闊,每年冬季,來此棲息、越冬的大天鵝,與整座城市融為一體。

楊東春已在濕地公園工作了十多年,這位心思細膩的老人,每天都要扛著工具沿湖邊轉上幾圈,將濕地上可能給天鵝覓食帶來阻礙的雜草清除。

每天拿著望遠鏡在湖邊觀察天鵝無數遍,對楊春條來說,按時「數鵝」早就成了生活習慣。

劉建成是濕地公園的一名安保人員,除了負責勸阻遊客的不文明行為,「身手矯健」的他,還「兼職」划船,做天鵝救助方面的一些工作。

除了沿著湖邊巡邏和濕地除草外,楊東春還要在所管理的區域內,每天扛著50多斤的玉米跑幾百米給天鵝餵食。

楊拴業老人的專職工作,就是長年守在一個小院內照顧受傷或生病的天鵝。每次看到天鵝在自己的照顧下重回大自然,他心裡總有滿滿的成就感。

天鵝研究專家高如意,是天鵝救助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在天鵝健康方面事無巨細的他,連每一根脫落的羽毛都會認真觀察。

為了隨時掌握受傷天鵝的情況,救助站里的天鵝,每天24小時都有專人輪流值班陪護。

任彥波是濕地公園的保衛科隊長,專門負責處理公園各種可能對天鵝產生影響的突發事件。雖說只有30多歲,但為了保護天鵝,他在公園裡已巡邏了十幾個年頭。

如今,在眾多工作人員的呵護下,人與天鵝和諧相處的美景,正吸引著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攝影人,這裡,早已成為很多人心目中最嚮往的「天鵝之城」。

中流砥柱隊五位隊員作品

崔力《趕集》,作品說明:

我是一名來自新聞行業的攝影記者,在我們這個圈子有一句話叫「撿拾微影像,匯聚大時代。」也有一個說法叫「一深入就生動」。所以我認為老百姓的生活是最具有時代意義的一個標點,也是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對發現力和觀察力最好的鍛煉。因此,當我從長江邊來到黃河邊的時候,我選擇了因為太司空見慣而很容易被當地攝影師忽略的集市去拍攝。與其說我是想去拍照片,還不如說我就是想去看看,去看黃河邊的老百姓的生活,看看他們吃什麼,穿什麼和喜歡什麼,然後把這些生活的碎碎念展現給各位。

楊抒懷:《鄉村舞台》作品說明:

娛樂是一種精神追求,也是一種自我態度,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娛樂無處不在。陝洲地坑院景區,有著一支黃河韻歌舞團,團員們來自三門峽市各個行業的歌舞愛好者,他們中間有退休的人民教師,醫生,機關幹部,退伍軍人等,團員們以表演紅色歌舞為主,創作排練了一批豐富多彩的歌舞節目,歌舞團常年堅守在陝州地坑院景區,用歌舞為廣大遊客演繹陝州地坑院的傳統文化,展現新時代的文化風彩和特色,使國內外的遊客們在歡聲笑語中,充分領略陝州的歷史文化風情。

樊麗勇《天鵝之城》作品說明:

符號是形式和意義的結合,而天鵝則是三門峽最有象徵和隱喻意義的符號,是把物、人和環境之間結合起來、具象物體符號化的最好表達方式。因此,在三門峽期間選擇非常態化的天鵝作為拍攝對象進行創作,將地域文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表達自己內心中的天鵝之城。

安保田《坑腔》作品說明:

用俯視的角度拍攝地坑院全景,非具象的生活物件點綴其間,以大同而小不同,形成一種有序與無序的構成關係。再將陝州農村文化符號融合其間,進行文化追本溯源的影像表述,把陝州的文化藝術與它的母體連體呈現。千百年來,地坑院,一院一世界,千院一脈承,這塊土地的子民,以第二生命的式樣經久傳頌,我以(坑腔)影像無聲的歌唱,匯入一種文化的交響。

臧策《觀看的觀看——身份》作品說明:

「身份」是當代攝影中的一個重要主題。人的身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被社會所塑造的,所以我拍攝這一主題的思路,不是按照既定的社會成見去拍不同的人群,而是通過拍攝去思考抑或質疑「身份」本身。在鏡像結構的圖式中,不同身份的人在反觀自身,而作為拍攝者的我,亦隱身於被攝者之中,從而對「看」與「被看」,以及有關「身份」的刻板印象展開追問。這同時也是對圖式與影像語言的探索與創新,將屬於文學敘事的「臨淵式敘事」(故事套故事)運用到了視覺敘事之中。

在群星閃耀的第12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的頒獎晚會上,30名攝影英雄將閃亮登場,「英雄團隊」與「超級英雄」將舉起獎盃,舞動旗幟,盡情揮灑著英雄的豪邁與榮光。

涵蓋地域廣 承辦部門多

2018年7月,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河南省攝影家協會、三門峽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2018攝影英雄會」拉開帷幕。

這是中國攝協首次由旗下5家媒體及1家教育機構作為承辦單位承辦活動。六部門分別形成東方攝神隊(中國攝影出版社)、西部牛仔隊(中國攝影家協會網)、南方英雄隊(《中國攝影》雜誌社)、北方傳奇隊(《大眾攝影》雜誌社)、中流砥柱隊(中國攝影報社)、豫來豫勝隊(北京攝影函授學院),面向全國「東、西、南、北、中、豫」六個區域,涵蓋包括港澳台在內的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定向徵集優秀攝影師。

歷時3個多月,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兩萬六千餘幅作品。經過4輪篩選,從3000餘名優秀攝影師中,遴選出30名「攝影英雄」決戰三門峽。

30名「攝影英雄」與導師現場合影

徵集內容寬 作品呈現豐

「日常遇見、非常發現、見非所見」三個主題的作品徵集,涵蓋人文紀實、自然風景、後期創意等各類題材,組照及8張獨幅作品的徵稿要求,為綜合考核攝影師能力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最終進級的30名「攝影英雄」分別組成6支隊伍,按照抽籤決定的拍攝線路,走進三門峽的6個區縣,深入城區鄉鎮,田野村間。短短的三天,導師及隊員們「腦洞大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以影像詮釋自己心中「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陝中」的三門峽。

導師水平高 學員素質強

為充分保障本次「英雄會」評選的高水準,各隊對導師的邀約進行了周密考量。六位導師中,有三位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還有擔任過眾多全國性重大攝影評選評委的知名圖片編輯、攝影師以及新媒體從業者,他們不僅藝術修養深厚、見多識廣,授業論道也如春風化雨、細緻入微。

優秀的導師+優秀的學員,形成了1+1>2的戰隊效果。隊員中有資深的新聞攝影記者、有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獲獎作者、有「打龍」高手,還有金像獎獲得者……

頒獎晚會上,導師和學員們三天共同努力奮戰的視頻將在大熒幕上回閃,攝影藝術的精髓體驗與集體團隊的力量在心中翻騰,場內與場外,共同分享這場影像盛宴。

每位學員現場講述自己的作品

獨樂不如眾樂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英雄最怕寂寥」。在採風創作之後,6支隊伍兵合一處,開展了別開生面的「英雄會公開評選分享會」活動,每位隊員展示三天的創作成果,講述自己的拍攝心得。

導師和評委們在公眾的監督下,通過現場打分,現場計算、實時公布的形式,評選出一支「英雄攝影團隊」和一名「超級攝影英雄」。公開透明的評選方式,既分享了導師和評委們對作品的判斷理念,又彰顯了「英雄會」公平公正的評選態度。現場吸引了觀眾500多名,會後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評選活動應該多做,應該延伸到更多大展的評選之中。

導師現場打分

觀眾不時走到台側,觀看各隊得分情況

2018攝影英雄會既有競技性,又有參與性,體現了全民攝影的時代特色,將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攝影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廣泛參與、廣泛傳播的態勢,成為第12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的亮點與特色,為全國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同時也將三門峽之美,天鵝湖之魅凝固在所有人的視覺中!

30名攝影英雄名單及各隊導師名單

東方攝神隊導師:楊曉東

東方攝神隊成員:陳茂輝(山東)譚秋民(浙江)徐曉紅(福建)彭學平(江西)孫華金(江蘇)

西部牛仔隊導師:嚴志剛

西部牛仔成員:陳寧(四川)吳凡(甘肅)李傑(陝西)王偉濤(陝西)王漢冰(新疆)

南方英雄隊:王軍

南方英雄成員:覃光輝(廣東)尹永宏(雲南)南木加(西藏)王鳳龍(海南)陳顯耀(澳門)

北方傳奇隊:王爭平

北方傳奇成員:才榮琦 (內蒙古)尚青偉(黑龍江)李樂(遼寧)邱會寧(吉林)李阜東(北京)

中流砥柱隊:袁東平

中流砥柱成員:安保田(安徽)楊抒懷(湖南)崔力(重慶)樊麗勇(山西)藏策(天津)

豫來豫勝隊:於德水

豫來豫勝成員:薄高鵬(河南)常 亮(河南)付 銳(河南)張惠賓(河南)張愛武(河南)

各隊名稱及對應單位

東方攝神隊:中國攝影出版社

西部牛仔隊: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南方英雄隊:《中國攝影》雜誌社

北方傳奇隊:《大眾攝影》雜誌社

中流砥柱隊:中國攝影報社

豫來豫勝隊:北京攝影函授學院

文|徐曉剛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攝影報》報友紅圖榜9月優勝作品公布!
關於手機攝影,我們的眼光究竟該放在哪裡?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