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核武器也用人工智慧?構想太瘋狂,一旦判斷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核武器也用人工智慧?構想太瘋狂,一旦判斷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100周年了,這次戰爭從根本上宣告了現代化戰爭的到來,飛機、坦克、機槍等新型武器陸出現在戰場上,大大提高了戰爭的效率。而今世界又一次站在了戰爭方式革命性變革的邊緣,這次的變革主要是由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驅動的。

但是否應當將人工智慧(AI)應用於戰爭決策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谷歌員工用大規模離職的方式抗議公司同國防部合作人工智慧(AI)項目僅僅只是個開始,可以想像,當人工智慧(AI)技術應用於核武器發射控制決策時,會帶來多大的危險。

當前,人工智慧(AI)持續發展,在這一領域,美國、俄羅斯、中國持續進行競賽,這不僅僅是科技方面的競賽,要知道三國有一個共同的標籤「核大國」,三國擁有的核武器據稱佔到了世界的90%以上。這就意味著,各國擁有更多的責任來確保不僅僅是相互威懾,更應該緊密合作,確保不會破壞當前核武指揮和控制體系的穩定,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毋庸置疑,這種破壞是存在可能性的,而在核武方面,人類承擔不起哪怕一點點的可能。

1983年,當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上校在莫斯科郊區一座核導彈預警中心工作時。遇襲警報突然響起,雷達顯示多枚核導彈正同時從美國一座軍事基地向蘇聯襲來。彼得羅夫權衡再三,當作假警報處理,沒有按照規定向上級彙報並申請反擊,調查證明,彼得羅夫判斷正確。蘇聯衛星誤把雲層反射的陽光當作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噴射的痕迹。他的決定很可能阻止了一場足以導致世界毀滅的核大戰。

1960年,位於格陵蘭島圖勒基地的早期預警雷達站向北美防空防禦司令部報告,它偵測到蘇聯向美國發射了多枚導彈,幾十分鐘後就將落到美國本土。北美防空司令部如臨大敵,立刻進入最高警戒級別,時刻準備進行反擊,千鈞一髮之際,有人想起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當時正好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考慮到赫魯曉夫連續幾天都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看上去絲毫沒有要同美國打世界大戰的跡象,疑惑的五角大樓和白宮高層抓緊最後機會,下令複核雷達偵測結果。最終驚出一身冷汗的軍方發現,原來剛部署在格陵蘭島的AN/FPS-50預警雷達性能不完善,雖然它的探測功率強大,但識別能力卻很差,當挪威上空升起月亮時,它收到大量雷達回波信號,誤以為是蘇聯對美國的大規模導彈攻擊,發出了虛警。

這種衛星乃至雷達的失誤,都有極大可能引發大規模核戰爭,何況當人工智慧(AI)出現失誤時,又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我們不敢想像。同樣,美國國會外交關係委員會就提出,在人工智慧(AI)之際快速發展的今天,核國家之間應該就該技術對穩定的破壞潛力達成一個有效的協議,確保人工智慧(AI)不會對核武器指揮和控制體制的穩定造成破壞。(利刃J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火平 的精彩文章:

清朝滅亡後100多萬清兵去了哪?其中一支到1984年才滅亡
中國軍艦以這位「戰神」的名字命名,日本人聽了估計會嚇破膽吧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