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說你喜歡青花瓷,可你真的懂嗎?

你說你喜歡青花瓷,可你真的懂嗎?

原標題:你說你喜歡青花瓷,可你真的懂嗎?


我已聽到了你的聲音。


是一朵青花在輕叩陶土。


是一支筆鋒划過天青色,墨痕留在素絹上。


是一雙素手輕撫慢弦,飄然駛來的一曲動聽的音樂。

是一片經年的好山好水,在釉下鋪開雜花煙樹。


是一葉扁舟引來了小橋、流水、人家,也引來一兩隻鳥雀飛來落在一棵老樹的枝上。



舊時光綿延至此,我不得不停於你的蓬檐舊瓦之下,也停於你清波蕩漾之處,就如一捧陶土從一場酣夢中醒來,突然面對你微藍的氣息,不由脫口而出:哦,青花。



明永樂 青花桃紋小碗


明代永樂時期出現了一種青花壓手杯,因胎厚體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正壓合於手的虎口處,給人以穩重貼合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作為永樂青花名品,尤其是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罕見的青花篆體 "永樂年制"四字款。《通典》亦云:「永樂壓手杯坦折腰、沙足滑底,以把之,口正壓手,故名。」


明人谷應泰撰《博物要覽》一書中出格提到了這種杯:「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篆書,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在江西景德鎮建御器廠,初燒青花、釉里紅瓷。明初青花瓷一改元代層次較多,花紋繁滿的風格,更趨向於清淡。


明永樂 青花一把蓮紋大盤



明永樂 青花花卉紋豆


檔案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成化,在位二十二年,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鎮守北平,後發動靖難之役,推翻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他即位後,改革機構,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後的瘡痍局面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廟號成祖,葬於長陵。



望龍 青花釉里紅纏枝蓮梅瓶仿古瓶


永樂帝對瓷器情有獨鍾,《明成祖實錄》永樂四年十月丁未條有這樣一段記載:「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鈔遣還。謂尚書鄭賜曰:『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素潔瑩然,甚適於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亦有之,但朕自不用。』」。所言「甚適於心」表示這位永樂皇帝對瓷器非常喜歡。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花卉紋大盤


自明代永樂一朝始,朝廷嚴格監控江西景德鎮御窯。當時青花瓷為中國獨有,風靡亞洲諸國,永樂皇帝深明其價值,故欲藉此作為宣威四海之外交手段。御窯佳瓷一部分上貢宮廷御用,另一部分永樂御窯精品,則直接經朝廷遠送海外,或作為重寶賞賜予訪華來使。



長物居 手繪青花陶瓷蓋碗冰梅紋


陶工們以此為題材將之凝練後畫於杯心,並將「永樂年制」四字款識寫於球內,可謂獨具匠心。這種巧妙的安排,充分反映出景德鎮陶工們的高度藝術修養,同時也說明當時景德鎮一些精美的官窯瓷器製作,瓷畫題材取材於民間,根源於生活,這些繪畫和裝飾圖案,都非常富於生活情調和生活情趣。這種青花壓手杯的款識,蠅頭小字,清晰可識,杯內由雙獅戲球或葵花組成的團花裝飾,在團花中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識,這種款識的寫法非常獨特,安排得十分巧妙,為永樂朝首創,也為青花瓷器的裝飾方法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長物居 手繪青花瓷花果紋卧足杯


明代永樂時期是中國青花史上的一個高峰。自永樂三年開始,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遠至地中海和東非一帶,不僅向外推銷了中國精美的瓷器,還帶回了制瓷所需的青料「蘇勃尼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特色的青花器提供了原料一這種進口鑽料施於瓷器上,色澤濃艷,使燒制青花瓷逐漸成為景德鎮瓷器生產的主流。



有關「蘇勃尼青」的記載,現發現最早的是成書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以前的《窺天外乘》。該書作者王世懸說:「……我朝則專設於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綜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寶.」這裡的「蘇麻離青」即「蘇勃尼青」。成書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的黃一不的《事物給珠》也有相同的記載,由於袖層晶瑩肥厚,致使青花深沉含蓄,給人以凝重之感。這些充分表現了永樂青花瓷特色,即底釉白中閃青,色澤滋潤勻凈,青花濃重艷麗,自然暈散,黑斑星羅棋布。

永樂青花多採用雙勾填色筆法,且填色是用小筆填繪,使得青花呈現深淺不一的筆觸,這也是明代早期青花瓷的特徵。其主題圖案往往以纏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蓮花、菊花)為主,並以蕉葉、如意雲、回紋、波濤等為輔紋,顯得有疏朗感,永樂器多以花卉、瓜果為裝飾圖案。


六種青花料相比較


蘇麻離青料:西亞進口青料,青花呈色鮮艷,色澤濃艷、青翠,藍中泛紫。在適當的火候下,能燒成像寶石藍色,濃重者發黑,在紋飾上凝結有自然形成的結晶斑點,用手摸之有凹凸不平感,並有錫光,俗稱「鐵鏽斑」。有如在宜紙上的水墨畫捆染效果一樣,點染描畫,產生自然暈散的效果,更襯托出紋飾的幽稚。這主要是由於進口青料含鐵量高所致。



蘇麻離青料發色


石子青料:國產青料名。也稱石青或無名子,明代中期始用。據《江西大志·陶書》記載:石子青產瑞洲諸處(今江西高安一帶),青花發色灰暗清淡。明嘉靖時燒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則色沉不亮。」



石子青料發色


平等青料:也稱「陂塘青」料,產自江西樂平。明代成化時使用的國產青料,細鍊精純,藍中略泛青灰色,成色均勻如一,細膩柔和。以創清麗淡雅特質,呈現出清麗淡雅、爛漫天真的青花面貌,以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


平等青料發色


回青料:來自西域進口青料名,色澤濃重鮮艷,藍中泛紫,幽菁可愛。陳瀏《陶雅》記:「嘉靖青花有絕濃艷者,畫筆亦美。」嘉靖中遇燒御器,奏發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貯庫時給之」,青花若用純回青料,顏色幽菁深翠,色散不收,故往往國產石子青配合使用。



回青料發色


珠明料:產自於雲南宣威縣上等青花鈷料,外觀呈灰黑塊狀,好似丈青色的小石子。因清代康熙中期青花瓷使用珠明料,發色鮮藍青翠,明快亮麗,被世人稱為「翠毛藍」。



珠明料發色


浙料:又稱浙青,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國產料中以浙料為上乘,其發色深沉、穩定。有發色重則濃紅,輕則淡翠。明代萬曆中期至清代,景德鎮官窯青花器均採用此料。



浙料發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純正的發明永樂青花瓷,需要有進口的蘇料。眾所周知,早在明代成化時期,蘇麻離青料就已經用完了,在國內也找不到這種青花鈷料。為了高仿永樂青花瓷器,我們遍查各大博物館各種圖文資料,並參照明代永樂青花瓷真品。積極尋找能夠達到蘇料青花發色的鈷藍料。歷經無數次的失敗與反覆試驗,採用火鍛法精鍊,終於找到能燒出濃艷、幽藍,發出寶石藍般色澤的青花鈷料配方,再現明代永樂青花的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西政讀 的精彩文章:

TAG:江西政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