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無敵的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市井小民劉邦,他的一番話說出了原因

天下無敵的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市井小民劉邦,他的一番話說出了原因

原標題:天下無敵的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市井小民劉邦,他的一番話說出了原因


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何等英雄了得。民間更有將不過李,王不過霸之說。他出身名將項燕之後,武藝超群,在楚國貴族中更是一呼百應,萬人景從。起兵後,他屢戰屢勝,巨鹿之戰,更是以少勝多,大敗章邯,坑殺四十萬降將,從而天下聞名。可是後來他剛愎自用,不聽范增之言,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終成大患。名將韓信本來追隨項羽,奈何項羽不能識人,致使韓信轉投劉邦。後來項羽不知變通,機械般地遵守鴻溝協定,致使良機錯失,最終導致烏江自刎的悲劇,遺憾千古。


不同時代卻有相似的悲劇,東漢末年,盤踞河北,一門四世三公的袁紹,起兵抗衡董卓,聚集十八路諸侯,被推為關東聯軍首領。先奪青並二州,又在易京之戰中擊敗公孫瓚,統一河北,如日中天,天下英雄望風披靡。可在官渡之戰,因他不聽田豐之言,執意要戰,又因他刻薄寡恩致使許攸轉投曹操,最後被曹操奇襲燒毀袁軍糧草,終於以多對少卻大敗收場,只得以八百騎逃回河北,從而遺笑千年。



袁紹和項羽的失敗從本質上看是有共同性的,二人皆出身名門,名門出身之人往往過於自負,也就是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不能接納別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讓手下的人才人盡其用,自己陣營的人才都轉投了敵方陣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正如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初曾經說過的那番話:要說運籌建策於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張子房;要說管理國家,安撫百姓,源源不斷地保證物資和糧食供應,那我也不如蕭何;至於統領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我更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之士,我能夠恰當地使用他們,這才是我能夠奪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項羽有一個范增而不能信任,這才是他敗給我的根本原因。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群臣說服。

《史記·高祖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小人物也能改變歷史:他用自己如簧的巧舌改變了董卓和呂布的命運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