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小主人議事廳:支持兒童參與評價

小主人議事廳:支持兒童參與評價

德國教育家馬丁·布伯認為,世上的兒童有參與做有意義事情的原始渴望,參與是兒童內在的發展需要,是內心衝動的外在表現。讓兒童參與教育評價不僅體現了對兒童主體性和參與權的尊重,也能幫助教師在傾聽兒童想法的基礎上,分析、反思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育策略。以溧陽實驗幼兒園實行的「小主人議事廳」為例,它不僅能引導和激發兒童對周圍人、事、物的關注,培養其社會責任感,而且給兒童提供了驗證和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是鼓勵並支持兒童參與教育評價的一種有益探索。

「小主人議事廳」是由兒童主導的評價

「小主人議事廳」最初是作為一次公開教學觀摩活動的名稱被提出來的,該活動的設計靈感源於教師在觀察戶外玩沙遊戲時發現的問題。在玩沙時,教師經常聽到一些孩子輕聲抱怨活動時的種種不方便,比如,玩沙的工具太少,玩的時間太短,沙池的活動空間太小等。

為了營造暢所欲言的參與氛圍,教師將活動的現場設計成「小主人議事廳」,賦予孩子們幼兒園小主人的角色,來評議玩沙遊戲。整個教學活動包括「看一看,議一議,畫一畫」三個環節:教師播放了平時拍攝的孩子們議論沙池的視頻,與孩子們一起討論:「目前幼兒園的沙池存在哪些不足?」「怎樣改造才能讓玩沙遊戲變得更有趣?」請他們以合作的方式將沙池改造的設想畫出來,並在分享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

活動結束後,參與觀摩的同行們對教學活動進行了評議。大家一致認為,「小主人議事廳」創設了一種尊重兒童的心理氛圍,加上所討論的事情又與兒童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兒童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高,思維活躍,有創造性。另外,在「小主人議事廳」活動中,教師珍視來自兒童的想法,鼓勵兒童參與對環境的評價和改進。這不僅體現了教師「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也體現了教育評價觀的轉變。

以往幼教機構為了改進服務質量,一般會收集來自專家、教師和家長口頭或書面的評價信息,但這些信息往往是從成人的視角對服務質量的反饋,兒童真實的看法未必有機會被傾聽。即便成人能考慮到作為活動主體的兒童之需要,努力從兒童視角去評價,但由於兒童與成人思維存在差異,這種評價也只不過是「他者自我化」,誤解甚至扭曲兒童的看法也在所難免。

「小主人議事廳」則是一種由兒童自我主導的評價,它不僅在一定意義上對由成人主導的評價具有顛覆性,同時也探索出了一條讓成人傾聽兒童對教育機構看法的途徑,以及採集兒童觀點的方法,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兒童及其所欲求的遊戲環境。此次活動後,幼兒園開始嘗試通過「小主人」園本課程的建設,使「小主人議事廳」這一活動常態化。

從「小主人議事廳」到「小主人」課程

有課程意識的教師會將「從兒童評價中發現問題,與兒童共同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轉化為課程發生、發展的過程。

第一,通過觀察與傾聽,發現能引發兒童參與評價的事物和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兒童經常會無意識地發出一些評價信息,這需要教師敏感地聆聽。例如,午餐後有小朋友說「今天我們吃了香菇雞腿、黃瓜炒蛋和番茄牛腩湯。這些菜我都喜歡吃,我把它吃光了。我還看到別的小朋友也吃光了,我覺得菜譜就應該是大家都喜歡吃的菜」。雖然這只是兒童無意識的評價,但教師可將「無意識」轉化為「有意識」,鼓勵孩子們設計調查表去調查同伴對幼兒園飯菜的喜歡程度。

當然,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可鼓

勵兒童有意識地參與評價。例如,請兒童把幼兒園中最喜歡玩或最不喜歡玩的地方拍下來,把一日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畫下來,或者請兒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把自己在遊戲中遇到的問題重現出來。應該說,教師基於對兒童日常行為的觀察而收集的評價信息,以及由兒童主動表達而收集的評價信息,共同構成了兒童及其看法與經驗的完整圖畫,成為教師了解兒童視角,就相關事務與兒童展開對話、反思和解釋的文本。

第二,在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幫助兒童明晰問題。兒童對某些事務發表評論或評價,並不意味著他們能真正有意識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將所收集的兒童評價信息與更多的兒童分享,使一些本來沒有被他們真正意識到的或只被個別兒童關注的問題,被更多的兒童所關注。例如,大(1)班的濤濤拍了一張幼兒園中最不喜歡的地方——戲水池的照片,這張照片引發了幼兒對戲水池的討論。有的幼兒說「欄杆太高了,我們不能近距離觀察小魚」,有的幼兒說「有了欄杆,我們就不能進去玩打水仗的遊戲」……討論結果是,大家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把水池的欄杆去掉。

大(2)班的軒軒提出要在操場上建一個更大的遮陽棚,因為天氣漸漸炎熱,在參加戶外活動時沒有地方休息,這個想法得到了其他孩子的響應。於是,教師抓住這個話題就如何建遮陽棚組織了一次討論。幼兒圍繞遮陽棚建在哪裡、怎麼建、需要什麼材料,展開了討論。教師幫助幼兒在問題引導下形成了搭建遮陽棚的初步方案,並推選出向園長陳述方案的適宜人選。

第三,引導與促進,支持兒童將想法付諸實踐。當兒童的看法得到傾聽後,如果沒有相應的處理跟進,將會淪為虛假的傾聽。這不但會使「兒童的經驗想法在教育決策中發揮作用」的願景落空,也最終會失去兒童的信任。因此,教師除了鼓勵兒童「紙上談兵」外,更應支持他們將設想付諸實踐。

在發現班上的小夥伴有挑食現象後,「小主人議事廳」開展了「我來制定菜單」系列活動,幼兒參與了幼兒園一周菜譜的制定。他們首先在區域中利用各種食物圖片設計菜譜,然後請保健老師專業點評菜單是否合理。另外,他們還根據調查結果,向廚師提出了改進菜肴烹飪方式的建議。有些幼兒甚至還嘗試為家庭成員設計菜單。這些經歷就是一次學習,讓他們逐漸建構起健康飲食的概念。而根據幼兒建議所改進的菜肴,改變了他們的挑食行為,每天殘渣桶里的剩飯剩菜變少了。

同樣,在水池的改造活動中,教師也充分聽取幼兒的意見,給予他們各種實踐的機會,如對水池的實地考察,測量水深,設計方案,製作申請書,參觀改造現場,搜集運水工具等。讓幼兒參與水池完整改造過程,就是師幼共同經歷的學習旅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規劃「十三五」重點資助課題「運用幼兒表現性評價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號B-a/2016/01/49)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18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哥哥姐姐來看我
顧明遠:守住教書育人的底線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