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五代機受油管設計對比,蘇-57比F-35B先進?

五代機受油管設計對比,蘇-57比F-35B先進?

俄羅斯紅星電視台日前播出了蘇-57戰鬥機的紀錄片《從T-50到蘇-57》,在第二集中,蘇-57戰鬥機空中加油試驗的畫面也首次得到了曝光。從視頻來看,蘇-57的受油探桿結構和F-35B/C、殲-20戰鬥機基本一致,這表明蘇-57也將採用軟式空中加油。下面,我們就已經公開的視頻和圖像簡單對比一下蘇-57、F-35B/C、殲-20這三款採用軟式空中加油的五代機。

蘇-57戰鬥機的受油探桿安裝位置結構延續了蘇聯時期戰鬥機的一貫設計,受油探桿位於風擋玻璃左側,結構和蘇霍伊家族其他戰機一樣,都是液壓驅動的伸縮式受油探桿,平時位於機身內部,空中加油作業時由液壓驅動機構驅動伸出,受油探桿完全伸出後與機身平行。與蘇-57配套的空中加油機依然是伊爾-78,因此蘇-57受油探頭結構應與「側衛」系列完全一致。

近觀蘇-57受油探桿,我們發現蘇-57的受油探桿設計與中美兩國稍有不同。蘇-57受油探桿和蘇-30系列一樣,都是平行伸出,不同之處在與蘇-57在細節上更為考究。出於X波段隱身的目的,蘇-57受油探桿蓋板前後邊緣均採用了鋸齒形結構,探桿蓋板為三片式結構,前部兩片蓋板在受油探桿伸出時分別向上下開啟,待受油探桿完全伸出之後,前部蓋板閉合,機身開口僅剩探桿折角處的六邊形區域,大小約為成年人頭部正面投影面積。

上圖是蘇-35S戰鬥機的受油探桿特寫,從圖片可以看出,定位四代半戰鬥機的蘇-35S在受油探桿區域的處理上還是相當粗糙的,受油探桿探頭部分是完全裸露在外的,沒有蓋板遮擋。這種設計的好處是簡化了機械設計,省去了複雜的液壓作動機構,降低了結構重量。但這種設計的缺點也很明顯,即風阻大、噪音大、振動明顯,同時雷達反射面積也會增大,不過對於非隱身戰鬥機來說,最後一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再來看美國F-35B/C戰鬥機的受油探桿結構。F-35B/C是海軍所用的艦載機,因此採用了和F-35A型完全不同的空中加油方式,B/C型是軟式空中加油,而空軍的A型是硬式空中加油。從結構來看,B/C型的受油探桿和美國海軍此前裝備的F-14、F/A-18等艦載機受油探桿結構完全一致,都是可伸縮式結構。不過相對於的前兩者來說,F-35B/C的受油探桿蓋板結構更為講究一些,同樣是出於隱身目的,F-35B/C的受油探桿蓋板前後邊緣都採用了鋸齒形設計,蓋板結構也是兩段三片式,這和蘇-57、殲-20完全一致。

但是相比蘇-57,F-35B/C和殲-20的受油探桿伸縮方式都是頂起式的,受油探桿伸出之後和機身有一個夾角,而蘇-57則是平行的。由於夾角設計,F-35B/C和殲-20的受油探桿蓋板在空中加油作業時無法像素-57那樣整體閉合,受油探桿作動機構以及其所在的內埋式凹槽在空中加油時完全裸露在外部,迎風面積是蘇-57受油探桿的數倍,由此帶來的風阻、噪音和振動自然也要比蘇-57大。另外,F-35B/C在空中加油時需要「連桿帶蓋」一起插進加油機的錐套。

從此次俄媒曝光的蘇-57戰鬥機受油探桿細節來看的話,蘇-57在細節上並不像以前的俄式戰機那樣簡單粗暴,這樣的細節雖然不能說就比F-35B/C先進多少,但至少證明蘇-57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精緻很多,切不可盲目自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機圖 的精彩文章:

不走尋常路的無人機,從火箭筒發射,很難被擊落
美軍不速之客再闖東海防空識別區,細節暴露心虛一面

TAG:軍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