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鎮兒童的「遊戲人生」

小鎮兒童的「遊戲人生」

前幾天微博遭遇宕機不再是因為哪位明星的表白或者成婚,而是因為王思聰的撒錢。

共計113萬現金免費送、抽中手機殼就送手機……「王校長」這次抽獎的原因,是因為旗下戰隊IG在英雄聯盟S8世界總決賽中一舉奪冠。在上個周末,很多人的朋友圈裡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在高呼「IG牛X」;一種是滿頭霧水,到處問「IG是啥」的吃瓜群眾。

2018年對於中國電競界來說,無疑是收穫的年份。從年中的MSI、到洲際賽和亞運會,最後到S8聯賽,中國的電競俱樂部幾乎拿下了所有重要賽事的冠軍。而在這些年輕人頻頻刷屏的同時,電競也開始加速走進芸芸大眾的視野。

不過,在年輕人為電競選手們驕傲喝彩的同時,理性的聲音也不斷地提醒人們,電競和玩遊戲並不能混為一談,玩物喪志和職業生涯之間是天壤之別。

送孩子戒除網癮(遊戲癮)的例子仍屢見不鮮,孩子背著家長給手游充錢導致財產損失的報道也沒有停歇。隨著網路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網遊、手游已經和所有城市、鄉村中的兒童無縫連接。

玩遊戲並不是一份職業,更不會讓平凡的人一躍成龍,但是有多少懵懵懂懂的孩子,能夠明白這句話中的含義。尤其對於眾多城鎮、鄉村中的青少幼群體而言,遊戲更成為了一種精神上的「最佳夥伴」。


孤獨中「陪伴」,遊戲成了孩子「最忠實」的玩伴

「你手機裝了XXX(手游名稱)嗎?借我玩會兒唄。」這是小編在江西老家上小學五年級的外甥小山,每次見面時說的第一句話,今年十一假期回家時依然沒有例外。

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小編基本上每次都會點頭同意,而拿到手機之後,小山便會回到屋裡興緻勃勃地打上好幾個小時,直到手機沒電來要充電器。

小山今年12歲,學習成績不好,又處在一個貪玩的年紀,在這個五線城市裡,像他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對此似乎並不在意,跟他談起學習情況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不願意多說。小山還有一個大他4歲的姐姐,學習還不錯,在父母的眼中也最為放心。

姐弟倆前幾年一直是跟隨在外做小生意的父母一起生活,但由於父母越來越忙,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他們,姐弟倆在2016年初便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來照顧。為了讓孩子能在更好的學校上學,他們的父母隨後在當地市裡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爺爺奶奶也從鎮里搬進了城裡,陪著轉學後的姐弟倆一起生活。

這樣的情況在當地很常見,小山的小學同學們大多如此,成為和祖輩一起生活的留守兒童。而在四五線城市以及更多鄉鎮,這一群體的數量相當龐大。根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我國目前僅農村留守兒童就超過697萬,其中96%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剩下4%是由其他親戚朋友監護。

為了能夠和孩子視頻聊天,他們的父母去年春節後給姐弟倆買了一部智能手機,由於擔心孩子們貪玩,便將手機交給爺爺奶奶保管,並叮囑老人不要讓孩子們玩遊戲、看視頻。不過寵愛孩子的爺爺奶奶最終拗不過孫子,很快手機就變成了小山的遊戲機。

看到小山一邊打遊戲一邊不斷地在跟朋友們語音聊天,小編好奇之下問了一句「班裡玩遊戲的同學多不多「?結果令人驚訝,「男生全都玩手游,女生也有一些。「平時同學們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也是遊戲,例如哪個英雄該怎麼出裝、哪個新出的皮膚好看,都成了這些孩子們之間最熱門的話題。

「不玩遊戲幹什麼?」當問起為什麼課餘總在玩遊戲時,小山幾乎下意識地給出了這個回答。

說實話,聽到這個答案時,小編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對於小山這樣的孩子而言,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雖然爺爺奶奶能照顧日常生活起居,但由於代溝的原因,老人也無法真正給到孩子想要的「陪伴」。

自己打開筆者電腦玩遊戲的小山

小山身邊的同學,因為大多是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平時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生活,對學習不上心,生活中缺乏樂趣,讓這些孩子們走到了一起。而手游,就是他們最容易交流的共同語言。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發布的《青少年成癮行為調研報告——基於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為網路問卷調查數據分析》顯示,在玩遊戲的時間上,留守兒童要高於非留守兒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時」以及「每天玩6小時以上」這兩個時間段,留守兒童的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相較於8.8%非留守兒童 「每天玩4—5小時」,留守兒童的比例達到了18.8%。

由於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遊戲上,學習成績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就在兩年前,小山的成績雖然排不上班裡前幾名,但也能穩定保持在前15名左右(全班總計45名學生)。這兩年父母也曾給他報了補習班,但是他的成績卻在不斷下降。雖然小編不能將成績下降的原因直接歸咎於其父母買的這台手機,但玩手機佔據了孩子大量時間和精力,卻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此前央視的報道,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成良在廣西進行調查後,提出了一些分析結果:沉迷遊戲的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相比城鎮同齡人存在較大差距。縣城小學學生的語文平均及格率約為88.6%,而農村小學僅有54.3%;縣城小學學生的數學平均及格率是71.6%,而農村小學僅有27.4%。

央視關於留守兒童沉迷手游的報道

或許是看到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小山的爺爺奶奶之前也反映了孩子經常玩手游的情況,而他們的父母只能再三叮囑老人,千萬不要把手機交給孩子。老人家雖然嚴格照辦了,但從家裡拿不到手機,似乎並不能阻止小山對手游的追逐。為了玩手游,小山將父母給自己的生活費攢了下來,偷偷地買了一部二手手機。這個經驗,還是班裡好朋友分享給他的。

根據揚州大學公布的了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6~12周歲的留守兒童中,接近42.7%的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其中超過77.3%的孩子經常用手機上網。不少農村兒童的上網時間高於城市兒童,部分地區有超過31%的留守兒童在暑期(使用手機)每天超過兩個小時,更有接近15%的兒童每天上網超過4個小時。刷視頻、打遊戲和網聊,佔據了調查對象手機使用時長的90%。

此前,由於各種手游的火爆,一些專門開設手游服務的「手游網吧「紛紛出現。從嚴格意義上講,它們和傳統的網吧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玩的遊戲從傳統的端游變成了手游,當然,這種場所同樣也是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

但是就像當初隱藏在人們住宅和學校附近的黑網吧一樣,由於成本更低,這樣的「黑手游吧「也逐漸開始增加。

「我們學校就有,在一個水吧的最裡面。老闆有幾十台高配置手機,一個小時3塊錢,裡面什麼遊戲都有,我們午休的時候就會過去玩。」在和上門找小山玩耍的幾個孩子交流時,其中一個學生無意中說出,他們學校旁一個黑手游吧的經營情況。據他介紹,很多同學為了中午能多打一局,連午飯都是快速解決、草草了事。而他發現附近一所初中學校的大孩子們,有不少更是整個周末都泡在這裡。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樣租賃手機供學生玩遊戲的行為並不合法,但它的存在卻是無法避免,學生們閉口不談,家長們更無從得知。


別怪孩子 「留守」父母也瘋狂

當然,並不是所有村鎮兒童的父母都不在身邊,但是就算留在孩子身邊,很多年輕的父母似乎對孩子玩手游的事也並不關心。

在小編的老家,絕大多數留在農村的年輕人往往很早就離開校園,出來工作後,結婚組建家庭也會更早一些。如今,雖然小編還在為了脫單而奮鬥,而當年在老家一起上小學的同學強子,已經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其中小兒子剛剛2歲,6歲的大兒子上了學前班。

強子平時在家跟父親做著收糧賣糧的生意,每年只有收穫季節會比較繁忙,平時則相對清閑。由於村裡日常沒什麼娛樂方式,除了打牌,玩手游也逐漸成為他們這類年輕家長消磨時間的首選。現在強子已經成了手游的深度用戶,而他媳婦兒則終日在刷某短視頻平台。

「平時沒什麼事,跟那些長輩也玩不到一塊去,村裡跟我們同齡的人也不多,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沒啥意思就打打遊戲唄。」對於為什麼天天總在玩遊戲,王強如此回答。在他們兩口子的示範下,6歲的大兒子已經開始每天盯著手機里的動畫片、小遊戲樂此不疲。

的確,玩遊戲、刷短視頻不是孩子們的專利,更多年輕的父母也逐漸成為了「頭號玩家」。根據極光大數據此前發布的《2017年手機遊戲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手游App市場滲透率達76.1%,國內手游用戶規模達7.76億,人均安裝3.35個手游。在新增用戶方面,54.4%為26~35歲用戶,其中女性佔比43.2%。

交流的過程中,小編驚訝地發現強子上幼兒園的大兒子已經能自己操作手機,玩一些簡單的遊戲了。「挺厲害的啊,才這麼大自己能拿著手機打遊戲了。」聽到小編這番話,孩子他媽頗有怨氣地說道:「還不是他爸給做的『好榜樣』,每天就知道打遊戲,孩子在旁邊看著看著自己就學會了。」

「再過兩年你們父子倆就能一起組隊了。」夫妻倆聞言,只能尷尬地笑笑。


如何讓他們擁有一個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這些年春節期間,總會聽周圍人說如今的年味沒有那麼足了。每每聽到這樣的感嘆,小編總會安慰自己:不是年味不足,而是我們長大了,不會再因為收到一個長輩給的小禮物或者紅包就開心不已。

不過,長大了似乎不是沒有年味的主要原因。仔細觀察一下,如今春節期間家人團聚時,不僅我們都在「低頭「,連那些吵鬧的孩子們也安靜了不少。

逢年過節,一家人還是會聚到一起,長輩們家長里短地嘮個不停,但當初那些在屋裡屋外打打鬧鬧的孩子們,則一個個變成了坐在電腦、手機前安靜打遊戲的「網癮少年」,耳邊聽到的只是孩子們因為遊戲里「廝殺」而傳出的呼喊。當然,我們自己也大多在搶紅包、曬朋友圈。

家長常年不在身邊或者疏於對孩子興趣的培養,使得親情缺失,正在讓孤獨和過於自我成為留守兒童的常態。另外,鄉鎮地區公共空間以及基礎建設的相對落後,也讓這些區域的留守兒童無法得到更多精神生活的引導和延展。孤立和茫然,讓那些幾乎沒有門檻且形成社交氛圍的手機遊戲,正在成為更多青少幼群體的生活寄託。

當然,更多的小鎮青年在成為家長後,也意識不到孩子過度使用手機的嚴重性,同時他們自己更無法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為何會無聊,他們為何只能在遊戲世界中尋找滿足感,作為父母和長輩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給予孩子更多關懷和情感補償,引導他們擁抱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些問題,確實需要更多社會的引導和幫助。畢竟當我們看到周圍很多家長的行為,例如自己沉溺於手機之中,忽視對孩子的關愛;甚至為了讓孩子不哭鬧和打擾自己,主動把手機交到孩子的手中……都讓人產生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當孩子們不再「遊戲」人生,才能真正擁有快樂的童年。

記得在十一假期結束前,小山告訴小編,自己如今已經算得上是一個高手了,在遊戲中的段位遠比我這個舅舅要高出很多。此時他眼中的自豪,多少有些令人牙癢。不知道在幾個月後的春節假期里,再看到小山時他是會先藉手機,還是先要一個大大的微信紅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巨頭尚可添衣,巨人何以禦寒
無人駕駛的戰國時代:期待馬路天使而非馬路殺手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