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實是一個次品,請先思考這兩個問題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實是一個次品,請先思考這兩個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給我講述了她與父親的故事,她說,自己每次回到家中,父親就會督促她做各種事情,做飯、洗碗、家務都理所當然的由她承包了。不僅如此,她的父親還會監督她學習、作息,一旦她稍有怠慢和懶惰,父親就會對她進行強烈的批評、指責。

她有時候會覺得,無論自己做什麼,再怎麼努力,在父親的眼裡,依舊什麼都不是。每次她取得了什麼小成果,她的父親也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從來不會鼓勵、表揚她。她會想,自己是不是在父親的眼裡就是個次品,總是充滿了瑕疵與不足。

她也不知道為什麼父親會對自己如此嚴苛,有時候她會感到非常的自卑和無助,不知道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如何更好的與父親相處。

在她的講述背後,我看到了她的一些潛在的信念,就是「我的爸爸不喜歡我」,並且,她會尋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去證明爸爸不喜歡自己的信念,進一步堅信自己的父親是不讚賞自己,拚命否定自己的。

於是,我指出了她的這種思維方式,這種潛在的假設是存在問題的。並向她建議道:當你以後再出現這種不停的找例子去論證自己父親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先暫時停下這種思考,問問自己,「我是不是把自己局限在這些想法中了呢?」

就像她所說的,她覺得自己在父親的眼裡,就是一個有瑕疵的次品。這句話是多麼讓人心疼,也流露出了她內心深處被不斷否定後,信心的徹底缺失。

而她也感到很矛盾,她知道父親對她的指責,是為了她好,想要她學會更多,獲得更多讓自己好好生活的能力。而父親對她的愛的背後,又是充滿的負面的評價和指責,這種相處模式,讓她越來越對自己失去信心,感受不到父親的愛。

其實我們也經常會有這種感受,當面對較為嚴厲的父母時,我們所做的事情彷彿難以受到肯定。並且在中國的嚴父出孝子的文化背景影響下,父親對於我們而言往往都是一個嚴格、很少鼓勵我們的人,而如果我們想要改變這種狀態,應該先深入思考兩個問題。

問題一、換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是否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呢?

有時候我們陷入了自己的思維陷阱中,怎麼也繞不出來。我們對自己說「我的爸爸不喜歡我」,並拚命地去關注生活中那些可以論證這個信念的事件,去證明我的父親確實不喜歡我。

而如果你換個角度去解讀,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不妨去試著尋找生活中你父親愛你的表現,去證明你父親愛你這個觀點,當你關注點變化了,感傷也許就變了。

問題二、如果向父母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我們或許內心始終住著那個「小朋友」,聽著父母告訴我們哪裡做得不對,哪些事情做得不好。但是,我們要學會跳出這種指責中,不要沉浸在童年時的體驗,要知道那些是已經過去的經歷,我們已經在逐漸成熟、長大了。並且,嘗試與父母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他們交流自己的意見,相信他們能夠理解你、支持你。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社會心理學導論》

七情六慾的心理學解釋!
心理專家:對父母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原因有兩點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