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是三國最大諸侯,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曹操是三國最大諸侯,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眾所周知,曹操雖然是漢末三國時期,最大的割據勢力,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不管臣下勸說,還是敵人慫恿,他都沒有邁出最後一步,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究其原因,很大的成分是因為,曹操的目標是一統天下,而非割據一方,他的格局是大多數人,包括劉備和孫權等人,都不能相比的。否則的話,他也不至於說出,「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樣的話。不過,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曹操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呢?

曹操雖然是宦官曹騰之後,在當時的士族看來,屬於「寒族」,但是他的父親曹嵩,是東漢的大司農,頗有家財,在他起兵的時候,就拿出家財,給了曹操招兵買馬的資本。雖然因為討伐董卓一戰的冒進,曹操損失非常嚴重,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身邊也彙集了不少真正的大才,例如他的族弟曹仁、曹洪、曹純,以及老鄉夏侯惇、夏侯淵這些名將,以及荀彧、荀攸、郭嘉、賈詡、司馬懿等,這些頂尖謀士。

與此同時,他還憑藉討伐黃巾、兼并其他勢力,獲取了大量的兵馬,並打下了不小的地盤,甚至出身於四世三公之家,又早早統一了河北四州的袁紹,面對曹操的時候,也只有敗亡的結局。後來崛起的劉備和孫權,大多數情況下,更是能被他壓著他,如此看來,曹操想要一統天下,好像並非難事,可是他為什麼沒能做到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可能與以下兩個原因有關。

一、急功近利,一失足成千古恨

曹操從起事開始,僅二十年左右,便一統了江北,並平定了北疆少數民族的叛亂,之後劉表去世,其子劉琮更是嚇得獻荊州請降。這一路走來,雖然多有坎坷,但是相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還算得上順利,於是在這等成就之下,曹操便有些得意忘形,甚至急功近利了。畢竟在當時的他看來,劉表已經去世,劉備還沒有成長起來,劉璋暗弱,又遠在益州,坐鎮江東的孫權,更是一個小毛孩。所以,他拒絕了賈詡先在荊州休養生息的建議,不但恐嚇孫權投降,還立下對江東用兵,結果促進了孫劉聯盟,在赤壁一敗大傷元氣。

二、養虎為患,後悔不迭

很多人提到,曹操其實是兩個人,一個是梟雄曹操,一個是詩人曹操。梟雄曹操殺伐果決,詩人曹操卻感性無比;梟雄曹操打下了大片的江山,詩人曹操卻因為太過感性,數次錯失良機,甚至養虎為患——當初,劉備被帶回許都,程昱和郭嘉等人,都看出劉備非池中之物,一個建議曹操將其殺害,以絕後患,一個則建議曹操將其軟禁。可是一番青梅煮酒之後,詩人曹操便相信了劉備胸無大志,於是放虎歸山,終成大患。

然後,打下江東八十餘縣的小霸王孫策,遇刺身亡,江東主事之人,只剩未及弱冠的孫權,這個時候曹操如果果斷南下,那麼江東或許不保。可是曹操卻聽從了張紘的說法,即「乘人之喪,既非古義,若其不克,成仇棄好。不如因而厚之。」放棄了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讓孫權在江東站穩了腳跟。

都說,再一再二不再三,這句話對曹操卻不實用——公元215年,他拿下了漢中之地,這個時候,劉備在益州還沒站穩腳跟。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從此處進攻益州,是一個極好的選擇。可是當劉曄和司馬懿提出這一建議的時候,曹操卻說「得隴不復望蜀」,意為做人不能不知足,於是選擇了退兵,給了劉備在益州立足的機會,甚至最終連漢中也被劉備奪了過去。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漢末三國時期,曹操本身雄才大略,麾下又有無數頂尖的文臣武將相助,最終卻沒能一統天下,縱然劉備和孫權本身的能力不容否認,卻與曹操本身的詩人性格,以及他在一統江北之後,暫時的膨脹,都有著很大的關係。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十八路諸侯聯名討伐董卓,為什麼劉表沒有參與其中?原因很簡單
《水滸傳》中王婆被判「騎木驢」,騎木驢究竟是一種怎樣刑罰呢?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