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正念禪修(一)

正念禪修(一)

11月18日上午,廣州光孝寺周末講堂如期舉行,常住大照法師為大眾作禪修入門的開示,詳細闡述禪修的注意事項及實踐方法等,並現場解答居士們所提出的疑問。大眾聞說,皆歡喜信受。

一、戒與禪修的關係

修學佛教的目的在於斷除煩惱。要斷除煩惱,就必須禪修。談到禪修,就必須依照戒、定、慧三學的次第修行;也即是說,在戒清凈的基礎上修習止觀。談到戒清凈,對在家人來說,要守護好五戒,有條件的話應持守八戒。

戒又有四種遍凈戒:第一、律儀戒,即比庫應當守護的律儀。第二、根律儀戒,根即感官;守護好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稱為根律儀。第三、活命遍凈戒,即須正命而活(正確的謀生方式),不能邪命自活。第四、資具依止戒,即正確、適當地使用生活必需品,包括袈裟、飲食、住所、醫藥等生活用品。

無論在家、出家弟子,都應當守護好各自的戒,持守不犯即是戒清凈。唯有以戒清凈為前提,才談得上禪修。根據《清凈道論》,禪法可以分為兩大業處:1.止;2.觀。其中,修習止業處能夠培育定力,屬於增上心學;修習觀業處能夠培育智慧,屬於增上慧學。

業處:巴利語的直譯,意為「工作處所」,即心工作的地方,也即是修行法門,或修行時心專註的對象。

二、去除五蓋

在修行之前先要離蓋。蓋,是障蓋、障礙的意思。正如找到了要去一個地方的路,但是路上有很多障礙,諸如荊棘、石塊、樹榦、樹枝等擋住了去路,要順利地走這條路的話,先要把這些路障清除掉。同樣地,我們要修習任何的業處,特別是修習止業處的時候,首先要離蓋。這裡的蓋是心的障蓋,內心的煩惱。蓋一共有五種,稱為「五蓋」。它們依次是:1、欲貪;2、瞋恚;3、昏沉睡眠;4、掉舉追悔;5、疑。如果禪修者有了這五蓋的任何一種,沒有培育起來的定力將不能培育,已經培育起來的定力將會退失。因此,禪修必須先排除這些心的障蓋。

第一種蓋稱為「欲貪蓋」,是欲樂的意思。欲樂通常分為五種,稱為五欲功德:顏色、聲音、氣味(香)、味道(味)、觸(柔軟的、細滑的、舒適的觸覺)。這些能使人產生貪愛、執著的所緣稱為欲貪蓋。

第二種蓋是瞋恚。瞋恚是心對所緣的抗拒、排斥與厭惡。從很粗程度的暴怒、憤怒,到很細微程度的煩躁、焦慮、憂愁、擔心、牽掛,都屬於瞋恚。只要內心對任何的人、事、物還有厭惡、排斥、抗拒,那麼心就很難平靜。如果你跟他人吵了一架,吵完架後想要禪修,能夠修得好嗎?如果有人在你禪修的時候講話,讓你起煩惱,你的心能平靜嗎?因此,心對所緣的抗拒、排斥是禪修的一種障礙。

第三種蓋是昏沉睡眠,昏沉、睡眠是心與心所的軟弱、無力、遲鈍。如果一位禪修者在禪修的時候打瞌睡、昏沉,那麼他的心就處於軟弱無力的狀態,就好像水池充滿了泥漿一樣,心是很鈍的,不堪任作業,不堪任禪修。

第四種蓋是掉舉、惡作追悔。掉舉叫做uddhacca,意為心的散亂、不能專一,好像把石頭丟進灰土堆後所揚起的灰塵一樣。心的散亂、不安,不能夠專註,稱為掉舉。惡作追悔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對應該做卻沒有去做的事情感到後悔;第二、對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感到懊惱、後悔。掉舉是禪修中最普遍的障礙。一個人的心沒辦法平靜,有很多妄想,心取很多的所緣,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一會兒想這兒、一會兒想那兒,一會兒想過去、一會兒想未來、一會兒想現在,一會兒想他人、一會兒想自己……怎麼能夠專註呢?內心散亂,怎麼能夠專一呢?如果一個人感到後悔、悔恨:為什麼我剛才這樣做?為什麼剛才我不這樣做?為什麼我剛才會這樣說?如果一個人充滿了懊惱和追悔,他的心就忐忑不安,不能平靜下來;不能平靜就不能專註,不能夠很好地禪修。

第五種蓋是疑。在這裡的疑並不是指學習上、生活上遇到不明白之處的疑問,而是對於佛法、對於修行方面的懷疑、不相信。

在禪修實踐中,必須特彆強調三種疑。禪修者必須去除這三種疑:1、疑法:懷疑禪修方法。2、疑師:懷疑業處導師3、疑己:懷疑自己。因此,我們要禪修的話,必須去除這三種疑,要去除這五種蓋。去除了這五種蓋,禪修之路才有可能平坦。

第三、定力提升,障礙反而更多

想在這裡強調一下,對於排除禪修障礙,有一種不正確的觀念以為:禪修提升了,有了定力,障礙就自然會消失。事實恰好相反!應該先排除禪修的障礙,端正自己的禪修心態,之後才能談禪修!我們要先從端正己身開始,端正自己的身、語、意,守護好根門,盡量減低自己的貪、瞋、痴,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禪修,在禪修的時候才能爭取更好的效果。有問題很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出在自己。如果自己沒有嘗試去做、去實踐,或者說只是懂得一些理論、道理,卻沒有真正落實到平時的生活當中,沒有真正用它來改變自己的心態,問題就會很多。

第四、避免一些外在的干擾

在《清凈道論》中提到十種安止善巧的第一種就是使內外的事物清淨:頭髮、指甲太長、衣服骯髒、住所污穢等都會干擾禪修。禪修的環境也很重要,不能嘈雜,在吵雜的地方很難禪修。應當少事務、少責任。假如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天到晚都忙個沒完,哪裡還能抽空禪修?!想要禪修,要選擇好的地方、好的環境,外部條件是禪修的保障。除了禪修環境之外,人際關係也很重要。佛陀在《增支部》里教導有五種適合禪修的條件:1、青春;2、健康;3、衣食易得;4、國泰民安;5、僧團和合。這五個條件是適合禪修、精進的。

禪修的條件準備妥當之後,就可以投入禪修了。

第五、調整坐姿

在具體實修方面,想修習入出息念,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在禪修的時候,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來,但要注意座位也有一些要求。可先找一個通風、適合的位置,然後再找一個舒適的墊子。墊子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軟,硬度適中,把臀部墊高一點。為什麼呢?如果一個人直接坐在地上的話,他的身體重心為了達到平衡,慢慢地上身就會往前傾。如果臀部能夠稍微墊高一點,這種情況就能改善。建議大家可以墊大約四指高,或者更高一點,這樣的話身體就能夠保持重心的平衡,而且容易坐得久。

第一、結跏趺坐他可以結跏趺坐。對於坐姿,建議大家用雙盤。如果雙跏趺坐不行的話不要硬撐,單盤也可以。有些人可能天生就不能夠盤腿,那麼散盤也可以。對於肥胖的人來說,即使是散盤也不行,那麼他可以把一隻腳放在前面,一隻腳放在後面。總之,對於坐姿要注意兩個要點:1、要坐得舒適。2、要持久。

第二、正直其身1、正——正而不歪。身體不要歪向一邊,頭也不要歪。有的禪修者坐久了,身體不知不覺會往一邊歪;有的人坐久了,頭就會往一邊歪,這跟他們的呼吸以及個人習慣有關係。但是無論如何,在剛開始坐的時候,身體和頭部應該保持端正,不要歪斜。

2、直——直而不曲。上身保持自然的平直,不要彎曲,避免脊椎骨彎曲和壓到胸口。如果禪修者彎著腰禪修的話,不久之後就會產生胸悶、胸痛等問題。假如養成了習慣,不但胸部容易憋氣,而且連走路也會像駝背一樣。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道洽六親——從《地藏經》看佛門的孝道觀
五戒的含義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