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喪鐘為何會在歐洲的中世紀無情地響起?

這個喪鐘為何會在歐洲的中世紀無情地響起?

呂海峰

話說,當時光走到了中世紀之後,歐洲世界突然出現了一片混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歐洲的喪鐘開始突然響起。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只要我們提起中世紀的歐洲,就馬上會想起,它實際上是一種愚昧的象徵。雖然這個時候,它也曾經擁有寧靜悠閑的教堂,穿著長袍的僧侶,手持《聖經》的聖徒。但據說,這一切反而卻是當時社會文化思想的「總庫」。誰要是膽敢對它有一點點的不敬和非議,都要被宗教法庭處以一個最殘酷的刑罰——火刑。從而逐漸喪失了民心。

其次,中世紀也是歐洲一個落後的象徵。因為只要我們提起中世紀,就會想起歐洲的這樣一幕場景,即:許多的奴隸都在艙底划槳,木船在地中海里來回航行,它既經不起大風大浪的襲擊,也到不了他們日夜嚮往的遠東,更到不了大西洋的彼岸。

但反之,當時中國所發明的火藥、紙張、印刷術、羅盤(指南針),卻在中世紀前後,影響到了全世界。並且,在中國這些發明成功分別由阿拉伯人和蒙古人逐漸傳入到了歐洲之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萌芽,歐洲社會逐漸出現了一種新的變化。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在加速著歐洲社會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滅亡。當然,這個時候,儘管喪鐘已經敲響,但是,許多歐洲的貴族們依然在過著一種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們不但因循守舊,即使是面對點滴的社會改革,也會表達出他們一種強烈的反對。因為,他們想要保留的,就是他們世襲的特權。

然而,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於是,「轟隆隆!」大炮響了。貴族們的城堡一個一個地被轟得粉碎。過去那些耀武揚威、到處橫行的騎士俠客,後來也已成為人們譏笑的對象。

從此,也就是在中世紀的喪鐘敲響之後,歐洲要求摧毀封建制度枷鎖的鬥爭是此伏彼起。直至,歐洲在科學技術方面實現了突飛猛進,許多新的發明也逐漸運用在了工業、軍事和交通等各個領域;文學、繪畫,建築,戲劇,也開始新葩怒放,欣欣向榮;甚至,就在這個時刻,還一度出現了一個空想的社會制度——烏托邦。

整個歐洲世界開始在風雲變幻中前進。(呂海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海峰 的精彩文章:

凱撒大帝為何能夠成為古羅馬的終身獨裁官
回眸一瞥:古羅馬皇帝尼祿為何會眾叛親離

TAG:呂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