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反對諸葛亮北伐,勸說劉禪投降,還算死了司馬昭

此人反對諸葛亮北伐,勸說劉禪投降,還算死了司馬昭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至一百零三回,發生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諸葛亮和譙周。原文如下:

孔明入朝奏曰:「臣今存恤軍士,已經三年。糧草豐足,軍器完備,人馬雄壯,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掃清奸黨,恢復中原,誓不見陛下也!」後主曰:「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孔明曰:「臣受先帝知遇之恩,夢寐之間,未嘗不設伐魏之策。竭力盡忠,為陛下克複中原,重興漢室:臣之願也。」言未畢,班部中一人出曰:「丞相不可興兵。」眾視之,乃譙周也……

(譙周)乃奏後主曰:「臣今職掌司天台,但有禍福,不可不奏:近有群鳥數萬,自南飛來,投於漢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觀天象,見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氣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聞柏樹夜哭:有此數般災異,丞相只宜謹守,不可妄動。」孔明曰:「吾受先帝託孤之重,當竭力討賊,豈可以虛妄之災氛,而廢國家大事耶!」遂命有司設太牢祭於昭烈之廟,涕泣拜告曰:「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負罪非輕!今臣復統全師,再出祁山,誓竭力盡心,剿滅漢賊,恢復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四出祁山」時,因李嚴從中作梗,不得不班師回朝。在懲辦了李嚴後,經過三年的準備,諸葛亮再度上奏後主劉禪,要求出征北伐。不過,諸葛亮的這一建議卻遭到了大臣譙周的反對。不過,在諸葛亮的堅持下,北伐在不久後展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諸葛亮上奏時提到的「知遇之恩」, 意為慧眼識英才,並委以重任。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譙周這個角色,在《三國演義》中出場的機會很少。除了上面介紹的勸阻諸葛亮北伐之外,還在到了鄧艾兵臨成都時力勸後主劉禪投降,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滅亡。從總體上看,這個人物給讀者留下的印象並不好,有不少讀者借用作品中劉諶至於將譙周嗤之為「偷生腐儒」。

然而,這位在小說中被貶低的譙周在三國歷史上卻是個非常出名的人物。他不但是一位蜀漢官員,還是一位著名大儒,《三國志》作者陳壽就是譙周的學生。諸葛亮對於譙周的才華非常賞識,就任丞相之後便將陳壽任命為勸學從事,兩人關係非常密切,到了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時,譙周甚至還公然違抗後主劉禪的禁令,毅然趕到漢中為諸葛亮奔喪。

這位譙老夫子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據《三國志·譙周傳》記載,蜀漢滅亡後,不少大臣被前往中原,譙周因病滯留漢中。後來文立去看望譙周,譙周寫下「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八個字。所謂的「典午」指的是司馬氏,「月酉」指的是八月。這八個字的意思是司馬氏到八月份就有人病逝。結果到了八月,曹魏帝國的控制者司馬昭果然病逝。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龐德公為何被後人銘記,除培養人才外,還在夫妻關係方面成為表率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三五:;呂布誠心相邀,為何張紘斷然拒絕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