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觀古鑒今 川劇《蒼生在上》獲贊七個「好」!

觀古鑒今 川劇《蒼生在上》獲贊七個「好」!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清代著名廉吏張鵬翮(he),是四川遂寧市蓬溪縣黑柏溝人。他胸懷家國,心繫百姓,康熙贊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雍正讚譽其「流芳竹帛,卓然一代完人!」11月18日,第四屆川劇節的舞台上,以張鵬翮治理黃河為背景的川劇《蒼生在上》,通過借糧、拆壩兩個故事,充分展示張鵬翮敢作為、有擔當、守廉潔的高尚品格,深受戲迷好評。

「九曲黃河萬里長,水沙相伴入海港,千年悲歌說不盡,禍福同降話滄桑……」當晚19:30,隨著三聲鈴響,《蒼生在上》的大幕緩緩拉開。接下來的兩個多小時里,現場觀眾隨著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在張鵬翮的經歷中,感受他的為民情懷、文人風骨、清廉剛正。《蒼生在上》編劇陳立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為了寫該劇劇本,他前後用了兩年時間,共15稿。「從第一稿到最後呈現給觀眾的,基本上找不到多少相同的地方,幾乎是在一次次否定,推翻重起爐灶。」

陳立承認,寫這部戲很難。「張鵬翮是清朝268年間四川籍官位最高、功績最突出,歷經康熙、雍正兩朝,為官55年,經歷20多個重要崗位,從封疆大吏到文華殿大學士。」 寫前,他查資料獲悉,已有過兩部作品寫過張鵬翮。一是清朝小說《八賢傳》,一是遂寧劇作家寫了一部戲叫《鋃鐺驛》。 「這兩部作品都比較精彩,也從一個側面介紹了張鵬翮,但都以『戲說』為主。」

看到這種情況,陳立開始反思:「這樣英雄級的人物,居然從康熙朝到現在沒有一部客觀反映他的文學作品,甚至連他的名字都不認識。他的很多事迹,都被移植到不少清官戲上去了,有的寫成的舞台劇、有的拍成了電視連續劇。」也因為張鵬翮的事迹太多,「可以寫個五十集電視連續劇不成問題」,但作為舞台劇,要在兩個小時把人物立起來,必須精選事件。

陳立在動筆前也曾有過猶豫,「搞個很長時間的市場調查,發現當前歷史劇最受歡迎的是『戲說』,至於那些惡搞、甚至是顛覆歷史的劇卻有不少市場。很多人都告訴我,觀眾花錢走進劇場看戲是追求愉悅,而不是去『受教育』。」可作為一名劇作者,陳立決定:「要追求的是還歷史真相,呈現我內心的感動。我堅信,只有自己感動的戲才能感動觀眾。歷史不容胡編亂造,必須真實。」

他強調:「歷史一但進入『戲劇』就有『戲說』的成份,但戲說不是胡說、亂編。必須走進人物的內心,與他同思、同想。」 同時,寫歷史題材必須關照當下,讓歷史題材呈現出現實意義。「清廉只是對官員最基本的要求。敢於擔當,為民請命,有能力而又廉潔自律的官員才是社會所需要的,所以我選擇了正劇,正面表達。」

好的戲劇離不開劇組各部門的默契配合,「作曲兼指揮的李添鑫今年81歲了,是劇組的『80後』,劇組人稱之為『小李子』,他隨身帶著筆記本電腦,隨時打開電腦記下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每天站在高台上指揮樂團。年齡最小的也是三十,這麼一個『大齡』劇組,幹勁實足,天天加班練功、排戲,沒有怨言。」陳立說,「飾演張鵬翮的男一號劉世虎,牙疼難忍,嗓子發炎,每天輸完液就上台;飾演張清的龍一澤,63歲了,排練是肩膀摔傷,每天堅持排練,做出很多高難動作。劇組人為什麼會這樣?說被張鵬翮的人品感染了。」

《蒼生在上》演出結束後,好評如潮。更有人一口氣說出七個「好」:題材好、編劇好、導得好、演得好、音樂好、演員颱風好、一部好的胡琴戲。看到觀眾的反饋,陳立高興不已:「這說明觀眾所需要的舞台藝術不只是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愉悅,他們需要的是內心的共鳴,他們想看到的是英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延續。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是責任與擔當。大聲地說出來,觀眾可能正想聽正能量的話,看正能量的英雄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一個身體卻擁有兩種思想 美國弗吉尼亞州罕見雙頭蛇死亡
「反殺案」關鍵證人講述案發全過程!于海明現身:感謝警方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