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秦都現神秘陶匜,上古神鳥究竟花落誰家?

古秦都現神秘陶匜,上古神鳥究竟花落誰家?

古秦都現神秘陶匜,上古神鳥究竟花落誰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在先秦的都城今咸陽,坐落著咸陽秦都古陶博物館。該館器物展廳中展出一件博物館徵集的彩繪陶匜,陶匜長14.5厘米,寬12厘米,高5厘米,泥質灰陶,器型不大。

古秦都現神秘陶匜,上古神鳥究竟花落誰家?

作為陝西民辦博物館之一,咸陽秦都古陶博物館由器物、人物俑以及動物俑三大展廳構成,館藏古陶藏品400餘件,時間跨度自史前至近代。人物俑展廳獨具特色,其中漢代各式彩繪俑造型簡練,面部表情刻劃生動;動物俑展廳里,歷代各類動物陶俑神態各異,惟妙惟肖。


仔細觀察這件彩繪陶匜,內部繪有四隻神鳥,用紅彩勾繪出輪廓,其中兩隻用黃彩點輟其毛羽,最下方流處一神鳥欲叼蛇。碩大的翅膀在空中翻飛,其喙和翅像鷹,尾像魚。此外,匜的上沿周邊還繪有紅黃色交錯的火焰紋,彩繪整體稚拙生動,神秘且稀有。


上古時期動物紋飾多與神話等有關,為研究這件陶匜內所繪的神奇圖案所包含的寓意,筆者翻閱大量古籍資料後將目標範圍鎖定於鯤鵬鳥、迦陵頻伽神鳥以及迦樓羅。

古秦都現神秘陶匜,上古神鳥究竟花落誰家?

《逍遙遊》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禮記正義》中曰:「卵讀為鯤。鯤,魚子也。」根據道經記載,鯤鵬食九天清氣,這與陶匜上所繪的蛇和火焰的圖樣並無太多的關聯。

古秦都現神秘陶匜,上古神鳥究竟花落誰家?

迦陵頻伽,梵語作kalavinka,巴利語作karavīka,又作歌羅頻伽鳥羯邏頻迦鳥等。據《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新華嚴經》等佛經可知,此鳥產自印度,本出自雪山,在山谷曠野里較多。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呈赤色。它們在卵殼中即能鳴叫,音聲清婉,和雅微妙,為天、人、緊那羅、一切鳥聲所不能及。它在印度時是鳥的形狀,傳播到中國之後,由其鳥形變成了人首鳥身。


這種人首鳥身形象固定後,在隋唐時期敦煌莫高窟等地的凈土類經變畫中都有出現,且多集中於觀無量壽經變和藥師經變畫中。從尾部形式看,莫高窟壁畫的迦陵頻伽,初唐時尾部形狀尚不完全確定,盛唐時才確立了蔓草紋卷尾形式,此後一直延續下去。北宋時,迦陵頻伽形象和鳳鳥紋,作為建築裝飾已被普遍使用。而鳳鳥紋尾部蔓草紋形式的變化與消失,時間應該在元代以後。


所以無論從發現時間還是表現題材來看,迦陵頻伽神鳥都與陶匜上的彩繪內容與形式相差甚遠。

古秦都現神秘陶匜,上古神鳥究竟花落誰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迦樓羅被稱為金翅鳥。《舊唐書》略雲:「朱粲大業末從軍討長白山賊遂聚結為群盜號可達寒賊自稱迦樓羅王,眾至十餘萬。可見金翅鳥於我國中古時代宮廷與民間影響之一斑。


依據杜萌若於《略說佛典中的金翅鳥》一文中所述,迦樓羅在佛教中也有著很多的記載:「迦樓羅在佛教中則位列於八大部眾之一,專食龍族其實是那迦蛇族,佛教徒為了貼近中國文化而把古印度神話中的蛇族譯為龍族,例如「清邁」的雙龍寺便是一例,其龍無爪實為蛇也,而並非龍。有些文獻誤將迦樓羅食蛇的習性強加於鯤鵬身上,誤將鯤鵬鳥的形象融合到迦樓羅身上以訛傳訛,迦樓羅與鯤鵬、大鵬鳥等形象被混淆,實際它們的屬性是完全相反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迦樓羅誤被稱為金翅鳥,這一現象的形成是在兩者混淆後強加在迦樓羅身上的稱謂。


「匜」最早出現於我國的西周中後期,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戰國時期,這件館藏彩繪匜從型制和製作工藝來看,大約為此時期製作。而《南齊書》中有「初,世祖夢金翅鳥下殿庭,捕食小龍無數,乃飛上天」的描述,其成書時間晚於彩繪匜600多年,但以《苻子》所云「先秦時人已論及此鳥」的敘述,又與彩繪匜在時間上屬同一時期。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假蘇富比專家遭識破,高仿仇國仕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