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皇家揭秘:元大都與明北京城「龍脈靠山」大比拼!

古代皇家揭秘:元大都與明北京城「龍脈靠山」大比拼!

我國傳統風水學講究「龍脈」,小到一村一鎮,大到國家的首都,都要循「龍脈」而建;而來龍止落之處,穴場背依之山,便是該村鎮或都市的「主山」,又稱「鎮山」「靠山」

村鎮的風水格局較小,可以建在龍脈的支脈、支支脈上;而國家的都城則不然,非建在「大幹龍」上不可(傳統風水學以昆崙山為天下的祖山,它發端出五支山脈,其中三支向東南進入中國,即北、中、南三大幹龍)。古人認為,國都的龍脈關乎一國的氣數,而其背後的靠山更是王朝的鎮佑之山,必須氣勢磅礴,端崇尊貴,才能堅固而為萬世不拔之基。

眾所周知,北京城的龍脈為天下最長的龍脈,即北干龍;而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其靠山在元、明兩代卻選定了不同的山:元大都城的靠山是位於今頤和園西面的玉泉山明北京城的靠山則是今昌平區北部的天壽山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將都城從元上都(位於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遷至元大都(今北京城),元初著名政治家劉秉忠為營建都城的總負責人。在他的主持設計下,西山玉泉山被定為元大都城的龍脈主山。所以在元代,玉泉山周圍都被設為了禁地。

1406年,明成祖朱棣(永樂大帝)籌劃由南京遷都北京。他召集了大量的相地名士,為他尋找「萬年吉壤」,最後選定了由江西風水大師廖均卿堪選的陵區即今明十三陵,並以十三陵的靠山天壽山作為北京城的龍脈主山。

那麼,玉泉山和天壽山從風水地理上看,有何不同呢?我們試簡單比較如下:

首先,從二者的位置來看,天壽山位於玉泉山北面數十公里,所俯視的區域面積更廣,格局氣魄也更大。(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按明朝人的說法,北干龍發於昆崙山之中脈,綿延萬里而至燕山,復東行數百里起天壽山。此山為北干龍正結之龍脈,龍脈至此,乃落平洋(平原),方廣千餘里,山水大會,形勝甲天下,實國家億萬年永安之地。

其次,玉泉山主峰海拔僅100米,而天壽山海拔有700多米,顯然天壽山要高大挺拔得多。

不過,玉泉山因泉得名,「隨地皆泉」,是風水中「支水」的最好水源,今天流經故宮(紫禁城)的金水河(俗稱筒子河或護城河),就是元代人工開鑿,從玉泉山引水注入的。所謂「金水」,即表示水是從西方引來的(西方在五行上屬金)。

最後,從風水學的角度看,二者各有特色,又有相近的設計思路。北干龍龍脈萬里而來,至天壽山而「頓」,氣勢磅礴,彷佛從天而降;天壽山俯視北京平原,龍脈至此便潛入地中,是為「伏」「藏」。明代修建紫禁城時,在宮城北面累築萬歲山(今景山),遂把潛入地中的龍脈引出,成為紫禁城的鎮山。也就是說,龍脈之生氣是從萬山之祖的昆崙山,一直貫穿到了紫禁城。

與此相似,元大都城以玉泉山為龍脈之「頓」,玉泉山前有瓮山泊(今頤和園昆明湖的前身),龍脈至此即潛入湖中地下,至萬歲山(今北海瓊島)又被引出,是為元大內之鎮山。二者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變態」這個好詞,是怎麼被用「壞」的?
八字命理和紫微斗數,究竟哪個厲害?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