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電影說:不是美軍無能,是政客拖後腿!真實歷史把美軍臉打腫

美國電影說:不是美軍無能,是政客拖後腿!真實歷史把美軍臉打腫

原標題:美國電影說:不是美軍無能,是政客拖後腿!真實歷史把美軍臉打腫


1952年,克拉克接替李奇微成為新任美國遠東地區總司令,當他任職時,雙方已經進入陣地戰階段,經常為了爭奪一個小小的山頭進行連續的反覆的殘酷的戰鬥。



格里高利·派克飾演《豬排山》男主角克萊門斯中尉(圖源:時光網)


奧斯卡影帝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美國電影《豬排山》講述的就是當時一個山頭爭奪戰鬥,美軍經過艱苦的戰鬥守住了豬排山。

這部電影是在美國軍方大力資助下拍攝的,是一部美國的「主旋律」影片,因而被人稱為「美國人的上甘嶺」。整部影片就是想說兩句話:


一是影片中兩個美方高級將領之間談話:不是我們打不贏,都是政客們扯後腿。


二是為了表現美國士兵的英勇無畏。


那麼,事實真如這部電影所言嗎?在當時的「豬排山」到底發生了什麼?志願軍與美軍在這裡究竟怎樣博弈,結局又如何呢?


美國電影《豬排山》傳達出的「不是我們打不贏,都是政客們扯後腿」,有人表示不贊同。


1953年,他留下這樣一段話:


「一些所謂的軍事專家說,在我任職期間,只用有限的武力,無需擴大戰爭的規模,在任何時候,勝利都是我們的,我非常不贊成這種說法。我們從來就沒有足夠的兵力,而敵人卻享有雄厚的力量,他們不僅可以阻止我們的進攻,而且還可以奪取小規模的勝利。」《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


說這話的正是馬克·韋恩·克拉克本人,美國遠東地區總司令、陸軍四星上將。


克拉克雖然認識到美軍並非「戰無不勝」,但是似乎並未深刻領悟到志願軍這些「小規模的勝利」的真正意義。

一、美國這支「生力軍」給志願軍出了大難題

1951年4月9日下午,美國國民警衛隊第40師的先頭部隊乘運輸艦「帕特南將軍號」抵達橫濱。國民警衛隊第45師的出發準備也已結束了。他們就是美國派往朝鮮戰場的第8和第9個師,也就是美軍的第十六軍。

註:一些人認定戰爭中美軍在朝鮮只有7個師,但實際美國向朝鮮戰場投放的,為騎兵1師,步兵2、3、7、24、25、40、45師,陸戰1師,共計9個師,另外還有空降187團。


美國國民警衛隊,最初為美國各州民兵組織整合而成,原則上為美軍後備力量,平時歸州政府指揮,但聯邦政府仍有權召集他們,事實上這支武裝力量幾乎沒有缺席二十世紀至今美國任何的重要對外戰事。



美國國民警衛隊「名不副實」,實為美國對外戰爭的利器之一


12月,美軍步兵第45師和騎兵第1師進行了輪換。12月29日美45師全部進入朝鮮。而美國人所謂的「豬排山」(形似豬排),正在美45師的防區內。


這座山,我們叫它石峴洞北山,海拔281.2 米,當時處在敵我之間的緩衝區內。


1952年6月,美軍為搶奪緩衝地帶,制定了所謂的「回擊」計劃。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在石峴洞北山一線的驛谷川緩衝地帶。美45師師長戴維·L·魯弗勒少將在驛谷川穀地精心選擇了11個戰術要點,決定從6月6日夜起在24小時內把它們佔領過來,其中10號目標就是豬排山。驛谷川,這條朝鮮半島臨津江的小小支流在這場戰爭中出鏡多次,這裡是中美雙方對抗的焦點。


在美45師對面的是我志願軍三十九軍117師。三十九軍的王牌主力師是116師,有句話這麼說的:116打,115看,117圍著團團轉。似乎三十九軍的風頭都被116師出盡,實際上115和117師也都非等閑之輩,也是一等一的主力師。


石峴洞北山被美45師180團偷偷佔領後,南靠敵346.6 高地,東接敵334 高地,距我117師下朔谷、新村南山前沿陣地約1.5 公里,地勢略高於我陣地,我117師陣地在美45師前沿陣地瞰制之下,嚴重威脅著我方陣地的安全。


美軍於6月6日搶佔石峴洞北山後,迅速在高地構築土木地堡10 余個和其他工事,設置了三道鐵絲網,形成環形防禦陣地,企圖固守。


電影《豬排山》中的美軍鐵絲網(圖源:時光網)


就其地勢來說,因為其海拔就低於美軍後方陣地,又在美軍防禦體系中稍稍前出,便於敵人控制而不宜我奪取,我奪取後反而容易遭到美軍三面交叉火力打擊。


打了之後基本守不住,不打又威脅到我安全。怎麼辦?這對117師來說,是個難題。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美軍前出搶佔緩衝區的戰術要點,又是將其兵力、兵器主動送到我志願軍陣地前火網之下,是主動上門尋死,不打白不打。


所以,關鍵是怎麼打。

二、士別三日,志願軍可以這麼打

戰爭這個東西,對實力較弱的一方而言,往往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戰術勝利來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這就是毛澤東主席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提出的「零敲牛皮糖」戰術。


面對眼前棘手的局面,為達成有效地打擊、消耗敵之有生力量之目的,117師左思右想,制定了作戰方針:戰而不佔,攻而不守,速勝速離;連續作戰,反覆爭奪;各分隊尋找戰機,輪流參戰,以達有效地打擊、消耗敵之有生力量之目的。


三十九軍軍長吳信泉對這個作戰方針非常滿意: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攻而不守,速勝速撤,非常正確。


吳信泉將軍


117師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了最正確的戰術。我對這一戰術的總結是:「讓美國人的血在豬排山流干。」


你美國人既然咄咄逼人,非要搶佔戰術要點威脅我軍安全,那我們就把你堅決打掉,打下來之後,我們不要,讓你再占,等你佔了再打,反覆的打擊你一個創口,讓其流血不止。看看你美軍到底有多少步兵往這個無底洞里填。


不過,一般來說,進攻敵人陣地,己方也要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對於開戰以來「火力極度欠缺」的志願軍來說,為什麼此時有這個底氣、在能夠大量殺傷美軍的同時有效控制我軍傷亡呢?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志願軍已經不是1950年剛入朝作戰一次戰役只能打可憐巴巴幾百發炮彈的狀況了(志願軍機動炮兵在第一次戰役中僅發射炮彈505發,在第二次戰役中發射549,還不及美軍一次連進攻),我們有信心也有底氣更有能力讓豬排山的美軍嘗嘗志願軍火網的威力。





強大的志願軍炮兵部隊


敵人也逐漸感受到了志願軍的這種變化,據美軍統計:

「也許更引人注目的是在1952年春季,敵人在穩步增加他們的炮兵力量。從4月到6月,敵人的大炮從710門增加到884門。而且炮火越來越猛烈,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投放在『聯合國軍』陣地上的炮彈也越來越多。從4月到6月,敵人平均每天發射的炮彈從2388發增加到6840發。」

三、志願軍「八擒七縱」,美軍無法醒來的噩夢


註:在圖中上方的丁字山,美國人也曾試圖選擇志願軍一個較為孤立的戰術據點來進行空中、坦克、炮兵、步兵的協同作戰實驗。這就是著名的丁字山之戰,美軍稱為斯麥克行動。


在這次有眾多記者參觀的戰鬥中,美軍丟盡了臉,在消耗了360000磅炸彈和22個凝固汽油箱、12000發105毫米炮彈和155毫米炮彈、75000發50毫米和40毫米炮彈、2000多發90毫米坦克炮彈和75000發直徑較小的炮彈、4500多發迫擊炮彈、50000多發機槍和步槍子彈、650枚手榴彈之後,進攻的美31團2營傷亡150餘人,防禦的志願軍67師201團1連1排僅傷亡11人。這場戰鬥也因為參觀記者的報道在美國國內引起輿論嘩然。


因此,並非具有兇猛火力就足以獲得進攻勝利,此戰也與石峴洞北山戰鬥的過程、結局形成鮮明對比。


117師一打石峴洞北山


117師把任務交給了359團,團遂將任務交給3營。3營決心:以九連為主攻,從敵陣地


兩側突破,由西向東進攻;八連二排為助攻,向石峴洞北山和東山之鞍部攻擊,得手後,一部阻擊東山援敵,一部自東向西協同九連攻擊;八連三排為營預備隊,營機槍連隨行戰鬥。


八連突擊排長和班長潛入敵陣地前一輛被我炸毀的坦克內抵近觀察了一天,全面了解了敵前沿陣地情況。


6 月9 日19 時,3營長陸子清、教導員鄭紹華率攻擊部隊300餘人分兩路隱蔽向石峴洞北山接近,22 時至敵前沿潛伏下來。為掩護3營接敵,師不斷以炮兵對敵人各陣地進行「欺騙射擊」,使其難以發現和判斷我之意圖。


石峴洞北山戰鬥中的志願軍炮兵觀察所


22 時40 分,我12 個炮兵連對石峴洞北山美180團A連(加強連)進行10 余分鐘的火力急襲,突擊分隊迅速前出開闢通路。我支援坦克和營火力隊以直瞄射擊摧毀和壓制敵陣地上復活的火力點,步兵於22 時55 分發起攻擊。


主攻方向的9連在炸開6道鐵絲網,搗毀3個地堡後被敵火力壓制在山坡上,連長、指導員、1排長均負傷,進攻受挫。一小股美軍乘機竄出工事向1排反衝擊。1排戰士同敵人展開了白刃格鬥。營長見攻擊受阻,當機立斷,改變突擊方向,令9連2排不惜代價從左翼向山上猛攻。尖刀5班在班長鄧集琦率領下,一路攻打,擊垮敵人四次阻擊,炸毀敵6 座地堡,斃敵30 余名。隨即向1排當面之敵側後迂迴。美軍見勢不妙在撤回陣地,我2 個排匯合。此時,助攻方向8連2排排長負傷、副排長犧牲,指揮排副排長李海主動代理二排排長,也突破了美軍前沿,攻佔了北山和東山鞍部的敵陣地。


突破敵前沿後,營長陸子清率9連3排從正面攻擊,由西向東與8連2排會合,實施穿插分割,打退東山增援之敵。教導員鄭紹華將1、2排合編為1 個排,沿山南側向東繼續進攻。美軍在我猛攻下陷入一片混亂,我軍趁機插入敵陣地,充分發揮近戰、夜戰之特長。教導員中彈負傷。但他不顧傷勢,審時度勢,決定趁美軍混亂之機擴大戰果一面包紮,果斷命令預備隊8連3排投入戰鬥,沿山脊北側向東攻擊。


主力在營長率領下,向殘敵發起最後攻擊。鄧集琦戰鬥小組,躲過敵人的機槍火力,將最後一個核心地堡炸毀。



朝鮮戰爭中的美軍機槍


23 時53 分,戰鬥勝利結束,全殲美180團1 個加強連,斃敵220 余名。拂曉,3營撤離石峴洞北山。我軍傷亡107 人。


117師二打石峴洞北山

6 月10 日,美180團一部復佔北山。349團判斷美軍可能是打掃戰場,搬運屍體,晚上可能會撤。於是命令1連連長李國卿率1個加強排,帶無后座力炮1 門、重機槍1挺組成小分隊,前往偵察。


21時,連長李國卿抵近偵察發現,高地上至少有1 個加強排的敵人正在搶修工事,判斷敵人很可能要固守。


李國卿分析情況後認為,我小分隊兵力、火力雖嫌不足,但利用夜暗的掩護,趁敵不備,有把握獲勝。於是立即組織兵力火力準備給美軍來一個突然襲擊。


11 日零時30 分,潛伏在北山側面的我偵察分隊突然向美軍陣地發起猛攻,僅8 分鐘即佔領陣地前沿。此時一股美軍向偵察分隊展開反衝擊。



電影《豬排山》中的美軍衝鋒(圖源:時光網)


李國卿根據美軍火力及反擊情況,判斷敵兵力約為1 個連。敵眾我寡,還打不打?李國卿將手一按,繼續打。


1班用唯一一挺機槍控制整個正面。3班進至高地西南側,從敵側後發起攻擊。


戰士高永水在爆破地堡時,敵人把爆破筒推出。他再次將爆破筒插進地堡,用盡全身力氣頂住,與敵同歸於盡。


八班插至高地南側,切斷了美軍退路。九班從南向山頂攻擊,2班由北向南攻擊,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李國卿這一打法一下子使美軍被迫多面應戰,其戰鬥決心動搖。2 時30 分,四次負傷的李國卿率偵察分隊全殲守敵140 餘人,我傷亡41 人,小分隊旋即撤離北山,返回陣地。


117師三打石峴洞北山


6 月11 日,美軍又重占石峴洞北山,並以聲東擊西之計,猛攻其8號目標,我軍稱為190.8 高地。117師遂集中主要炮火和兵力在190.8 地與美180團展開激烈爭奪戰。


美軍趁我軍無暇顧及石峴洞北山之機,晝夜搶修工事,在山前山後築地堡40餘個、半坑道工事2 條。各主要地堡問交通壕、塹壕貫穿交織,陣地四周設置了6 道鐵絲網,並可得到334 和346.6 高地主陣地曲射炮火的直接支援。整個陣地防禦體系完整,工事堅固,大大增加了進攻的難度。



美軍方資助的《豬排山》在還原美軍武器裝備方面相當可信(圖源:時光網)


美軍加大兵力增強石峴洞北山防禦正中我下懷。117師於是調來師屬炮兵團及配屬的炮兵27團、30團共16 個炮兵連、55 門火炮組成炮兵群。這次由349團2營擔任攻擊任務。


經4 天的周密準備,6 月20 日23 時,117師先以炮火佯襲190.8 高地,進行欺騙射擊。23 時10 分,炮火突然轉向石峴洞北山猛烈轟擊。守敵猝不及防,前沿工事被破壞。2營營長朱光道、教導員張德祿立即指揮4、5連,同時發起猛攻。


4連這邊遭到美軍復甦的火力壓制,傷亡很大,突破未成。


3排戰士羅天喜奉命前出爆破。這可能是我軍在朝鮮戰場最機靈的爆破手。只見羅天喜輾轉騰挪,在美軍地堡群之間穿行,直撲核心地堡,將其炸毀。

頓時,美軍其他地堡失去指揮,一下子陷於混亂。4連趁機攻擊,連續爆破29 座地堡,與5連3排衝上美軍主峰陣地,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羅天喜又用鐵鍬接連劈死2 名美國兵。5連3排戰至最後,僅剩周正弟等3 人衝上主峰,仍在山頂與敵搏鬥。


21 日1時,我4、5連全殲守敵美45師179團D連2 個排及加強分隊共200 餘人,並俘美軍5 人。我攻擊部隊亦付出了傷亡150 餘人的代價。


117師三打石峴洞北山,我軍投入兵力500 多人和十幾個炮兵連,殲美45師179團、180團共500 餘人,我傷亡近300 人。3 次出擊,均獲勝利。


三十八軍四打石峴洞北山


7月13日,三十九軍將陣地移交三十八軍,113師進至石峴洞北山一線。美45師趁我軍換防,先下手為強,對113師陣地連續發起幾次進攻,均被打退。


彼來而我不往非禮也,三十九軍已經做了示範,三十八軍自然心領神會,目標又被定為石峴洞北山。


打法,一樣。


337團團長朱月華受領了任務,直接去看了地形,回來說了三條:不丟武器,不丟烈士,帶回俘虜。


9月18日16時,113師數十門火炮突然向石峴洞北山實施了20分鐘火力準備。16時20分,步兵開始衝擊。4連尖刀8班沖的實在太快,在10分鐘內連續爆破5個地堡,衝上主峰。班長姚福勝率僅剩的戰士孫振江、黃道文、徐長海連續打退美軍5次反衝擊,牢牢扼守住美軍核心陣地,終於等到其他攻擊部隊上來,遂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259人,我軍傷亡74人。



石峴洞北山之戰中的志願軍炮兵陣地


二十三軍一打石峴洞北山


1953年1月1日,二十三軍接過三十八軍防務。二十三軍進入朝鮮戰場晚,比較謙虛好學,一聽之下還有這等好事,哪裡肯錯過。


3月6日21時52分,二十三軍67師201團5連利用夜晚偷偷接敵,越過鐵絲網後在距離美7師守軍壕溝30米突然發起進攻,10分鐘內殲敵前沿1個排又1個班53人,俘虜3人。在5連發起攻擊的同時,67師37門火炮對美軍主峰陣地進行火力壓制,美軍被打的動彈不得,無法出援,有力的保障了5連作戰。但這仗二十三軍初次出擊,打得不夠好,我軍亦傷亡57人。


二十三軍二打石峴洞北山


3月23日20時,吸取經驗教訓的201團5連又來了,這次還是偷襲,美軍前沿陣地再次挨揍,5連全殲敵3個排又2個班,100餘人,俘虜7人。我軍傷亡50人。



在坦克部隊掩護下的志願軍步兵


二十三軍三打石峴洞北山


有道是一二不過三,4月16日22時,5連,又來了。這次除了42門火炮,他們還帶來了5輛坦克,在坦克炮兇猛的直瞄射擊下,5連連長朱金余帶2排在9分鐘內就衝上了主峰,自己兩次負傷後壯烈犧牲。這次二十三軍改了打法,留下5連1排固守,待美軍反攻時,使用炮兵火力大量殺傷美軍衝擊的步兵。1排堅守陣地兩天一夜,在我炮兵支援下,殺傷美軍近千人。我軍僅傷亡238人。《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蔣慶泉,正是在這一戰中喊出那句著名的「向我開炮」。



18日,我軍撤出戰鬥。改進後的打法大大提高了對美軍的殺傷效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我們稱改進後的戰術為「抓一把、連續抓」)。

四、蓄勢已滿,志願軍結束「貓捉老鼠」遊戲

7月6日,朝鮮戰爭進入尾聲,在戰場形勢已發生變化的環境下,二十三軍軍長鍾國楚決定不玩了:我們要這個高地,就這麼定了。



鍾國楚將軍


這次二十三軍決心動用67師全部力量,以200團6連攻擊石峴洞北山,得手後,再以199團6個連、200團4個連、201團3個連共13個步兵連,配屬67師全部炮兵和坦克反打美軍反擊。這一次就是美國電影《豬排山》描述的戰鬥。


我們勢在必得,當面之敵美步兵第7師師長阿瑟·特魯多少將是勢在必保。此時,美7師大大加強了豬排山的防禦力量,一共放了美17團2個步兵連和1個火器連,美國人也決心在停戰前死死守住這個高地。


67師事先在山腰離敵120米處挖了一條可以容納一個加強連的屯兵坑道,這條在美軍眼皮底下的坑道為最後的攻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軍根本沒想到攻擊會近在咫尺。


7月6日深夜,志願軍的火炮開始急襲,以每平方米一發的密度落在了豬排山美軍陣地上。這個密度向來只有美國人打志願軍的時候才會出現的,這次美軍也品嘗到了被志願軍炮兵火力密集覆蓋的滋味。


不光有96門火炮組成的炮群,志願軍坦克也參戰了,他們的任務是擊毀豬排山後美軍346高地的支援坦克,並掩護步兵攻佔豬排山。志願軍坦克2師4團2連16輛坦克奉命出動。


隨即,200團6連在大雨中從坑道發起突然襲擊,在坦克直瞄火力準確射擊下,美軍前沿陣地向紙糊的一樣被迅速突破。坦克2連摧毀美軍地堡30多個、火炮5門,215號坦克在和美軍M46的較量中完勝,擊毀5輛,自己毫髮無損,立了大功。



志願軍這輛編號215的蘇制T-34坦克,戰後被授予「特等功臣車」光榮稱號(來源: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官網)


然而在向主峰衝擊時,突擊部隊被美軍火力所阻。


加強6連的9連4班戰士許家朋抱起炸藥包沖向敵核心地堡,因大雨炸藥包受潮,放在美軍核心地堡的炸藥包未能起爆。眼看戰友在美軍機槍火力下接連倒下,許家朋撲向地堡,用胸膛堵住槍眼,壯烈犧牲,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朝鮮戰場上不斷湧現出許家朋這樣的英雄


經過1個多小時激戰,6連全殲豬排山美軍。


7日,美7師發起反攻,他們沒想到足足有13個連和96門大炮正等著他們,一頭撞在了銅牆鐵壁上。志願軍火炮把三年來的憤怒無情的傾瀉在衝擊的美軍步兵頭上,美軍正面強攻、側後迂迴、火力轉移等多種手段用盡,始終無法得手。其中,在7月10日的一次戰鬥,志願軍火箭炮一個齊射就擊毀美軍滿載步兵的卡車20多輛。從7月6日戰至7月12日,二十三軍殲敵3500餘人,自己傷亡1800餘人。美7師師長特魯多被迫向美一軍軍長布魯斯·克拉克報告:美7師傷亡慘重,已無力奪回豬排山。美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美一軍軍長克拉克和特魯多商議後決定退出戰鬥。


豬排山,也就是石峴洞北山,從此牢牢地掌握在志願軍手中。


美國「主旋律」電影《豬排山》並不是美國人的「上甘嶺」,歷史的真實恰恰和影片描述的相反。


石峴洞北山的多番激戰,志願軍充分發揮戰術的靈活多樣,通過攻擊一點、反覆打擊,讓美軍「流血」不止,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局部的戰術勝利,不斷消耗美軍有生力量,所謂集腋成裘——「小規模的勝利」不斷蓄勢,時機成熟後發起雷霆一擊,獲取大勝。


毛澤東這麼評價:「此種作戰,在若干個被選定的戰術要點上,集中我軍優勢的兵力火力,採取突然動作,對成排成連成營的敵軍,給以全部和大部殲滅的打擊;然後在敵人向我軍舉行反擊的時機,又在反覆作戰中給敵以大量的殺傷;然後依情況,對於被我攻克的據點,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棄之,保持自己的主動,準備以後的反擊。此種作戰方法,繼續實行下去,必能制敵死命,必能迫使敵人採取妥協辦法結束朝鮮戰爭。」



1953年7月28日,馬克·克拉克(左一)以「聯合國軍」總司令身份在《朝鮮戰爭停戰協定》上簽字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軍事作家,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一仗,游擊隊大獲全勝,原因:蘇聯人怕死,只知道逃命
這位血灑長空的志願軍團長本來不會死,但美軍不要臉,偷偷開槍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