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未都的知青歲月:兩度下鄉 隨父親去幹校

馬未都的知青歲月:兩度下鄉 隨父親去幹校

馬未都有很多個頭銜,他是編劇,曾與王朔等人一起創作了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也是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和現任館長,《百家講壇》的主講人。他也曾是一名知青,他的知青歲月是什麼樣的?

馬未都的知青歲月:兩度下鄉 隨父親去幹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隨父親去幹校

馬未都自小在軍隊大院長大。父親在部隊里一直是做思想工作,從指導員、教導員一直到政委。

1966年5月7日毛澤東發出最高指示,讓幹部們去農村這所大學校接受鍛煉。1969年1月23日,馬未都兄妹三人跟著父親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啟程前往黑龍江省寧安縣的空軍五七幹校。

剛到東北的時候,馬未都常常會挨餓,因為在北京都是自家做飯,油鹽總是足的,但吃幹校食堂,首先就是缺油腥,什麼都想吃,但什麼都吃不上,日積月累中逐漸形成的那種餓的感覺也是今天人們所無法體會的。

馬未都的知青歲月:兩度下鄉 隨父親去幹校

舞台處子秀 扮演一隻狗

在五七幹校的時候,馬未都還加入了文工團,開始了自己短暫的「演員」生涯。馬未都剛開始也就是個跑龍套的,甚至是連跑龍套都算不上。對於第一次飾演的角色,馬未都至今也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了解樣板戲《紅燈記》的人都知道,劇中當李奶奶向李玉和發出情況緊急信號未奏效後,李玉和一步跨進門就問:「媽,出事啦?!」李奶奶向門外一指說:「門外——有狗!」接下來就該馬未都上場了?他就是站在電線杆旁,飾演了自己平生第一個角色,就是只「狗」。

逐漸地,馬未都的戲份也開始多了起來,他飾演的主要還是特務,雖然仍沒有台詞,但也開始有了動作,就是進到屋裡,拿起一本黃曆胡亂一翻,隨手摔在地上。對此馬未都已經很高興了,但有一次演出出現了差錯。那一次台下的觀眾有好幾萬人,馬未都像平常一樣進了屋子,卻發現凳子上並沒有放著黃曆,這下馬未都沒辦法了,因為他也不是專業演員,不知道怎麼去救場,最後索性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不出去了,直到外面的觀眾吵翻了天。從那以後,馬未都就開始不再相信道具,而是養成每次上場前把黃曆放在自己袖子里隨身攜帶的習慣,到了屋裡再隨手一扔。

馬未都的知青歲月:兩度下鄉 隨父親去幹校

擔任司務長 偷吃芝麻醬

從東北返回北京又過了兩年,1973年馬未都來到北京郊區——現在海淀區溫泉鎮蘇家坨——開始了自己第二次下鄉插隊的生涯。因為馬未都的數字概念比較好,腦子好使,做事公正,因而被知青們推舉為食堂的「司務長」,負責做飯和發放飯票,雖然這樣馬未都的空閑時間多了些,但廚房的臟活累活也得一起干。

那個時候知青們幹活辛苦,如果飯菜口味不合適,他們就會發脾氣,馬未都可能就會挨罵。時間長了馬未都逐漸鑽研出一套「看天調鹽法」,天氣熱,知青們幹活出汗就多,做菜就要多放鹽,否則就會挨罵,所以每天做飯之前,馬未都都會出去看看天氣,「看天做飯」。

馬未都小時候對芝麻醬情有獨鍾,按北京市那時的規定,每人每月只供應一兩芝麻醬。對買東西自幼抵觸的馬未都,買芝麻醬卻十分樂意前往。

一個冬天的夜裡,馬未都餓得難受,一個人偷偷溜進廚房找吃的。當時食物缺乏,管理很嚴格,每天晚飯後都要清點剩餘饅頭,然後簽字上鎖,防止有人多吃多佔,所以饅頭是不能動的。飢餓難耐的馬未都思來想去,只有芝麻醬沒數。當時芝麻醬也是一人一兩,同村的知青有146名,每個月都是馬未都親自去公社的副食店打回近15斤來。想到這,馬未都隨即挖了一勺送入口中,但這麼冷的冬天,芝麻醬冰冷粘稠,硬得難以下咽,馬未都隨即又從水缸里舀了一勺子帶著冰茬子的涼水幫助送下,還被噎了個半死。偷吃之後馬未都慌忙回到宿舍,剛躡手躡腳地鑽進被窩,燈突然亮了,同屋的知青都醒了,並且異口同聲地說:「你偷吃芝麻醬!」那個時期,長期飢餓的人嗅覺是極為靈敏的。

馬未都的知青歲月:兩度下鄉 隨父親去幹校

1975年馬未都離開了生活兩年的農村返回城裡,被分配到北京一家工廠當了幾年的銑床銑工。1980年馬未都開始了文學創作,第一篇小說《今夜月兒圓》使他一舉成名,與王朔等人一起創作的《編輯部的故事》和《海馬歌舞廳》可謂其文學創作的高峰,後來馬未都又將興趣轉向了收藏,成為收藏文化圈裡盡人皆知肅然起敬的馬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馬島戰爭中,英國海軍炮手打出的炮彈為何射偏
百慕大為什麼頻現「死人復活」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