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十年知青是最好的鍛煉

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十年知青是最好的鍛煉

董必武的幼子董良翮在2010年的重陽節重回闊別30年的河北晉州市賀家寨村,他曾在這裡當了10年的知青。在歡迎儀式講話時他幾度哽咽。當年的他是如何來到這裡的,又在這裡有過什麼樣的經歷?

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十年知青是最好的鍛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下鄉前先結婚

2010年10月16日,重陽節。這天對河北晉州市賀家寨村的父老鄉親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這一天,闊別30年的24位老知青,將會與他們久別重逢。這其中就有董必武的小兒子董良翮。

「文化大革命」開始時,董必武的小兒子董良翮是應屆的高中畢業生。他在校是模範學生、共青團的幹部,學校黨組織準備吸收他入黨。不久,在某科研機關工作的大哥董良羽回到家裡。哥倆經常議論著國家大事,面對當時的形勢,董良羽、董良翮商量,到農村辦農場。董老知道後很支持。當時,陶鑄同志在中央幫助周總理工作,就給董良翮他們介紹了一個地點。他們背著行李,到廣東省斗門縣去了。

當時,林彪、「四人幫」為了打倒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不惜使用各種陰謀手段,從老幹部的子女下手。董良翮下鄉勞動鍛煉竟被誣陷為「企圖叛逃」,到斗門縣的第二天就被關押起來了。後來,董老讓何連芝同志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反映了這一情況。在周總理的干預下,林彪、「四人幫」才把他放了出來。

董良翮在家休息了20天,這時已是1969年的5月初,大批知識青年正在上山下鄉。董老說,幹部子女不能特殊,董良翮還是下鄉插隊去。

但是,讓董良翮沒有想到的是,父親主動提出,讓他這個中學生儘快結婚。「父親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人,而當時中學生結婚,學校都沒有先例,不給開證明。父親說不開證明也要結婚。」董良翮在高中時,交了一個女朋友,兩人準備一起下鄉鍛煉。董必武擔心農民看不慣談戀愛。「後來,學校破例給我開了結婚證明,我和愛人在家結了婚。」

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十年知青是最好的鍛煉

一件小事感動和影響全村人

在村委會,董良翮和知青們與鄉親們在董必武題寫的「群言堂」題詞下,召開了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60歲的賀京秋當年曾和董良翮在一起幹活,他激動地講起了當年的故事:「良翮他們來到我們村後,與村民一起參加勞動,記得他說,『我爸爸說了,下農村當農民就要像個農民樣兒,什麼活兒也要學會,脊樑要是曬不黑就不要回來』,隊里什麼活兒累什麼活兒臟他就搶著幹什麼,那時候和我們一塊兒在磚窯出青磚,剛出窯的磚燙手,他和我們一樣用肩膀往外背磚,一天下來,整個人跟個黑人似的。」

當年,董良翮在賀家寨時,他母親何媽媽來看望兒子,從來都是悄悄地一個人來。有一年冬天,何媽媽見董良翮把剝下的老白菜幫子都扔了,馬上嚴厲地說:「你把菜幫子都撿回來,戰爭年代連這也吃不上,不能扔了。」並且叫董良翮把全村扔的白菜幫子都撿回來,然後,何媽媽把它們洗乾淨腌製成酸菜。這件事感動並影響著全村人。

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十年知青是最好的鍛煉

董良翮在農村一干就是10年,從普通社員到大隊書記,到公社書記,再到縣委副書記,幾乎3年就上一個台階。在此期間,中央也給他平了反,並燒毀了全部不真實的材料。197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長篇通訊《革命的好後代——記北京下鄉知識青年董良翮》。一時間,董良翮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模範人物。

1979年,董良翮調回北京,在農機部農業機械化服務總公司工作。「可能和我前期的經歷有關,我還是嚮往相對單純自由的環境,後來選擇了下海經商,去過海南,又在廣州辦了公司。」

回想自己的人生經歷,董良翮覺得10年知青路,給了自己最好的鍛煉。「現在倡導大學生深入農村,我覺得這非常好。回顧我的人生,那10年學到的東西太寶貴了,塑造了你強大的內心。有了這些,什麼樣的知識學起來都只是時間問題。」董良翮反而更擔憂自己孫子的教育。「現在的孩子條件是好了,但每天就是對著電腦,經歷和磨練太少,應付社會的能力很差,內心都很脆弱。只埋頭學好數理化,這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上世紀20年代,父親創辦私立武漢中學時,曾擬定校訓『朴、誠、勇、毅』,我想這4個字,值得我們教育界和所有家長、年輕人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英達老爸英若誠回憶一生中的潛伏歲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底哪一天停止的?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