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黎元洪為什麼敢於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

黎元洪為什麼敢於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

原標題:黎元洪為什麼敢於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


作者:彭秀良,獨立學者,研究方向為民國史、社會工作,著作有《守望與開新:近代中國的社會工作》、《王士珍傳》、《段祺瑞傳》等。


黎元洪與段祺瑞為爭奪北京政府的決策權而爭執不休,終於引發了張勳復辟這一民國史上的鬧劇。曇花一現的張勳復辟失敗後,黎元洪不得不辭去大總統職務,馮國璋因此出任代理大總統,達到了個人事業的頂峰。

1917年5月23日,經過反覆權衡,黎元洪終於發布了免除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的命令。同一天,段祺瑞乘車前往天津,黎元洪派總統府顧問丁槐贈以程儀一萬元,並派侍從武官長蔭昌代表送行。段祺瑞臨行前發表漾電說:「……查共和各國內閣制,非經在任內閣總理副署,不能發生命令效力。


以上各件,未經祺瑞副署,將來地方及國家因此生何影響,祺瑞一概不能負責。」這個電報顯然是控訴總統以非法手段免去他的國務總理,不承認這個命令有效;電報末尾署名為「國務總理段祺瑞」,顯然仍以在職的國務總理自居。



段祺瑞

李劍農分析黎元洪敢於免去段祺瑞的職務,是出於三種考慮:一是以為段派的督軍,不敢公然作亂。二是直皖兩系的名稱此刻雖然尚未成立,但直系的軍官已有與段派不合作的暗示。因而以為段派的督軍縱然敢作亂,直系軍人必能牽制之。三是王士珍為北洋派的老前輩,與段祺瑞資格相當,縱然直系軍人敢作亂,王士珍必能指揮之。黎元洪雖然踢開了段祺瑞這塊絆腳石,卻引來了張勳這個復辟狂,進而斷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17年5月28日,黎元洪發表任命李經羲為國務總理的命令,引發了國內政局的劇烈震蕩。5月29日,蚌埠方面倪嗣沖首先宣布獨立,隨後河南、浙江、山東、山西、福建、陝西、奉天等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這次北洋系控制下的各省宣布獨立,和以前南方各省宣布獨立的性質完全不同:以前是南方各省反對北京政府,這次是北洋系軍人反對北京政府;以前的北京政府是掌握在北洋軍閥大頭子的手裡,而此時的北京政府只有一個赤手空拳的總統,坐困公府,毫無抵抗力量。



李經羲


由於北方各省宣布獨立,新任閣揆的李經羲躲在天津租界不敢出來。黎元洪迫切希望李經羲到北京來就職,派公府秘書長夏壽康、軍事顧問金永炎到天津專程迎接,又派直系軍人、江西督軍李純前往勸駕。因李經羲組閣得到了張勳的支持,黎元洪以為只要他肯到北京來就職,就可以取得張勳的實力援助,制止獨立各省的威脅。可是,這個久已想做國務總理的前清老官僚,當國務總理已經到手的時候,卻又沒有做國務總理的勇氣,堅決不肯來京就職。政府癱瘓,國會渙散,黎元洪無計可施,恰在此時,張勳公開表示擁護總統,擔任調停時局。6月1日,黎元洪發布請張勳進京「調停國事」的總統命令,給復辟打開了大門。6月8日,張勳率領辮子軍步、馬、炮兵共10營約5000人及隨員148人到達天津,且對黎元洪派到天津歡迎他的總統府秘書長夏壽康提出解散國會等「調停」條件,並限於三天之內實行,否則將不負調停責任。

在張勳的壓迫下,6月13日黎元洪發布了解散國會的命令。次日,張勳乘車進京,隨後即在京城內外四處活動。他一方面親自走訪日本駐華使館,希望其支持復辟;一方面又進謁溥儀,商量復辟事宜,還多方招兵買馬。康有為也於6月28日秘密抵京,並於當晚與張勳等召開會議,制定了復辟計劃。7月1日,張勳率領康有為、王士珍、江朝宗、張鎮芳等進宮,將十二歲的溥儀捧為「大清帝國」的皇帝。


《馮國璋傳》,中華書局2015年版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馬巧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教授牛軍 的精彩文章:

戴笠究竟是怎麼死的?眾說紛紜,但這種說法最靠譜
為什麼說日本並不是一個海洋民族

TAG:北大教授牛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