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浸入式體驗帶學生走出「專業迷局」

浸入式體驗帶學生走出「專業迷局」

武漢大學今年公布的2018年獲准轉專業學生名單顯示,711名學生成功轉入感興趣的專業,較去年增加183人,增幅達34.66%。與此同時,輔修雙學位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將主修的專業書從書包中拿出,換進雙學位的課本走入另一個專業課堂,是武大一些學生的周末日常。

但是不少學生轉專業或修雙學位後,發現原本心心念念的專業只是「看起來很美」,在新環境里無所適從悔意漸生。

為了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目標專業,做出更理智的選擇,近日武漢大學學生社團「掌上武大」組織了一場「7天交換專業」活動,吸引了1347名學生報名,配對成功156對。讓學生在浸入式體驗中,走出專業目標不明確的「迷局」。

體驗意向專業火爆校園

「掌上武大」成員林益可是「7天交換專業」活動的主負責人,她介紹,活動靈感來源於網上看到的類似活動,她在原基礎上對活動進行了改良,側重於鼓勵線下交往,通過親自去課堂體驗、寫對方的作業等,盡量讓互換學生體驗到原滋原味的專業生活。

發出宣傳推送後,林益可和搭檔們沒想到會如此火爆:9分鐘點擊量破千,10分鐘報名數破兩百,當天便收到報名表1300多份。由於人數較多靠人力難以完成搭檔配對和調度,於是自強網路文化工作室站長賀進年「高速」編程,一天內設計出匹配程序,靠電腦匹配加上人工篩選,156對學生成功結為搭檔。

據統計,53.23%的報名表來自大一學生;經濟與管理學院和法學院是最火爆的目標學院,選擇它們的學生佔了四分之一,同時它們也是志願填報、轉專業和雙學位選擇的熱門院系。

學生對意向專業的嘗試,對別的專業的好奇,對不同專業朋友的期待,以及想跳出既有生活軌道的想法等,促成此次活動的高人氣。

「辦活動的初衷是,想幫助還在迷茫於專業選擇的學生找到方向。無論是堅定選擇或是放棄,都比搖擺不定要好得多。」林益可認為,搖擺不定是對學生精力與時間的無謂消耗。

新視角解讀專業特色

人文科學試驗班大二學生蔡雅涵報名時選擇了數學專業。從小喜歡數學的她,進入大學後便與數學課分開,她想去重逢那些令她著迷的概念和邏輯。另一邊,得益於弘毅學堂多學科交叉的環境和博雅教育理念,數學專業大三學生施仲翼對人文學科有一定的了解和體驗。他學習了音樂鑒賞、戲曲等課程,和同學去琴台音樂廳、國家大劇院看過演出。二人一拍即合,帶對方體驗自己的課程。

蔡雅涵帶他去「中國現代話劇名作研讀」課堂,這是她這學期最喜歡最受觸動的課程,「我希望把這種感覺傳遞給他人,幫助他感受到『真正』的人文學科」。

課上,學生們現場演了一段話劇,老師對其進行評論,師生互動頻繁,施仲翼很欣賞這樣的課堂氛圍:「課堂風格確實與我自己的專業課有很大不同,在課堂上老師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師生之間在平等地就劇本中某個矛盾、某個人物發表自己的觀點,相互討論,同學們也樂於同老師交流。」

施仲翼考慮到大三數學專業課對於蔡雅涵來說太困難,於是為她選取了大一的數學分析課,主講人是他非常喜愛的章逸平老師。施仲翼把專門準備的大一課本帶給蔡雅涵並陪她去上課。

數學課上嚴謹的推導、細緻的計算、一絲不苟的論證讓蔡雅涵陷入沉思,不僅是對準確結果的追尋,也有對自己的反思。「我的思路很跳躍,也有點隨意,而數學、哲學裡的那種邏輯,對我來說是種限制。這種限制是我需要的。」

兩人也常交流對自己和對方學科的看法,分享各自的知識和感受。「這次活動不僅收穫了新的朋友、新的知識、新的眼界,最重要的是從一個新的視角體味到了久違的對知識純粹的熱愛。」施仲翼說。

感受不同專業的思維塑造

對對方專業的「吐槽」、對自己專業的感慨、重新審視自己,對未來規劃的沉思……從參與活動的學生在反饋問卷中留下的感悟中可以看到他們7天互換專業生活的酸甜苦辣。

有的學生深感對方專業的艱深,坐在專業課堂上如聽天書。林益可除了組織活動,也參與了此次專業交換,去探索了她頗感興趣的市場營銷專業,但卻發現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她曾經以為只要會寫文案、有好點子就可以了,結果發現還需要很強的數學基礎。於是,並不喜歡數學的林益可放棄嘗試,回歸自己更擅長的傳媒方向。

有的學生感受到對方專業的魅力。一名從數學專業交換到遙感專業的學生一圓「聽測繪學界泰斗講課」之夢,留下「非常強」的激動感嘆。一名來自測繪專業,交換到臨床醫學(「5+3」一體化)的學生解鎖了「進解剖室看手術」的經歷,難得的機會除了讓她感到震撼和難忘,也深深體會到醫生的神聖與責任……

學生通過與搭檔的交流與接觸,感受到不同專業對氣質和思維的塑造。比如體會到全新的思維方式,進而擴寬自己的視野;專註於自己專業很久,進入另一個學科世界,就當是「繁忙生活的一次小憩」;任憑博學多識、赤子之心的老師們,帶著自己感受另一個專業,「彌補遺憾,獲得滿足感」。

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大二學生劉雨薇,交換到漢語言文學專業。她一直喜歡文學,但填報志願時考慮到就業問題,選擇了並不怎麼了解和喜歡的經濟類專業,並錯過了轉專業時機。已經適應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習生活的她,上了西方文學概論課後,堅定了把文學作為興趣愛好走下去的想法。

「蹭」課中體驗跨學科學習

決定轉專業和修雙學位前,提前了解目標學科很有必要。其中,親自去課堂感受,並得到該學科學生的引導,效果會事半功倍。

那麼,老師們如何看待來自己課堂「蹭」課或選課的外專業學生呢?

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許開彬的專業課「媒介調查與分析方法」,本學期有來自哲學專業和社會學專業的兩名學生選修。許開彬介紹,他自己在國外讀博時,也跨專業修過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的課程,自己的課堂歡迎跨專業學生選修,「跨院修課可以開闊視野,有利於進行跨學科思考」。

哲學學院教師李勇的「西方倫理學原著」專業課上,也有來自其他人文社科專業和理工科的學生。「他們學習上有難處,更要求我盡到一個老師的職責,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把概念和論證講清楚。」他也鼓勵哲學學院等人文學科的學生去旁聽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專業課程。

李勇介紹,他的這門課程不要求任何哲學的前導課程,即使沒有修過哲學學院其他專業課的學生也可以聽懂。其次,他也盡量避免使用太多的專業術語,即使有也會盡量解釋。不過他也提醒,本科高年級的專題課程和研究生課程,對於沒有專業知識基礎和學術訓練的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需要量力而行,但也值得嘗試。

「本科教育更多的是博雅教育,目的是讓本科生感受知識的美妙,培養好奇的心靈和勇敢的靈魂,對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跨學科學習,是武漢大學這樣的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學生要善加利用這一點。」李勇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19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學智慧:教師閱讀如何方能「學以致用」
「利用高通量寬頻衛星實現學校(教學點)網路全覆蓋試點項目」通過現場驗收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