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繼承人的培養是世紀難題,康熙選擇了雍正,是因為他沒有選擇

繼承人的培養是世紀難題,康熙選擇了雍正,是因為他沒有選擇

選擇繼承人,是一個古老的難題,現實告訴我們,不是喜歡誰才選擇誰。康熙號稱一代聖主,在選擇事業繼承人的這件事情上,焦頭爛額!九子奪嫡就是一個歷史著名橋段,雍正上位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疑竇叢生的迷霧。從史料記載,康熙並不喜歡這個兒子,雍和宮為證,那個地點在當年就是一個垃圾場。可是,因為那個府邸出了兩個皇帝,才成為了福地。就康熙選擇了雍正當繼承人的答案很簡單,是因為他沒有選擇了。

康熙在選擇繼承人的事情上,的確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史料記載兒子們為了繼承大統,明爭暗鬥,相互傾軋。讓康熙憂憤成疾,甚至當著大臣的面,投地痛哭。爭奪之路,一共延綿了20多年,直到康熙去世,結果才出現,讓世人震驚,最不看好的四子登上了帝王的位置,他是怎麼上位的?民間傳說很多,史學界也是觀點各異。

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個觀點如下!

觀點一、聖祖在暢春園病重,雍正進了一碗參湯,康熙駕崩。這個觀點根本不可能,皇帝的守護力量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觀點二、康熙傳位第十四子,雍正改了遺書,將十字改成於,這個流傳最廣,其實這也是不成立的,如果康熙想傳位給十四子,就不會將他派到邊關多年,說明他對這個兒子在繼承權上已經放棄了關注。

觀點三、權臣隆科多動了手腳,推雍正上位。這個觀點根本不成立,隆科多能成為權臣,是康熙安排的結果,這是給雍正上位鋪路,因為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

官方流出的觀點如下!

一個叫馬國賢的義大利人目睹了真實的場景,他的日記記載「康熙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害之事,亦必突然之變!」可是,按照雍正的性格,這個能夠目睹真相的外國人,根本沒有活下來可能。

《清世宗實錄》記載,傳位詔書用的是滿文,改聖旨就是一個笑話。

還有一種說法,康熙看中了乾隆,親自教導,為了保證乾隆登基,因此將位置傳給了雍正。所以雍正是父憑子貴。

不過最真實的歷史資料記載,康熙在十四子和四子之間選擇繼承人,一直在搖擺中。突然病重,十四子在西寧,需要28天才能回來。因此,他沒有辦法只能選擇了四子,雍正上位了!

其實,無論康熙在選擇繼承人上,經歷了怎樣的艱辛探索,有一點可以肯定,選擇繼承人不能感情用事,關鍵是誰的能力強,誰上位!這一點九個兒子都看的透徹,因此,這種爭奪的博弈一直持續了多年,康熙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件事情已經成了,每一個選擇事業繼承人的掌權者,必須研習的經典案例。可以說,這個問題處理好了,事業可以延續,如果處理不好,富不過三代,國家有三百年大限。前一段時間,李嘉誠完成了財產分割,讓世人稱道。兩個兒子,根據各自的特點,早在多年前,李嘉誠就已經為這件事情鋪路,做好安排,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布局,終於下定決心,完成了平穩分割。每個孩子都很滿意,手底下的老臣對此也是非常滿意,超人果然有超人之處。這個經驗對於大富之家,有借鑒之用。對於普通人家,一樣有可以借鑒的地方,一個家族的延續和傳承,關鍵是文化的養成。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康熙留給雍正的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帝國,李嘉誠留給兒子的是一個龐大的商貿事業,普通人留給兒子的是延續家族的責任。其實,從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事業和家族能否在世間風雨中,堅韌前行,都需要從文化建設上,謀求滋補!培養繼承人是一個漫長的付出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碧海真空 的精彩文章:

怎樣才能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職業,這裡有些小建議
選擇顯示器那點事,解析度、刷新率最需要你關心,其他常識可參考

TAG:碧海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