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喜食虎豹?為何古人對老虎的描述很客觀,對獅子的描述大多失真?

喜食虎豹?為何古人對老虎的描述很客觀,對獅子的描述大多失真?

喜食虎豹?為何古人對老虎的描述很客觀,對獅子的描述大多失真?

在我國,有很多流傳下來的虎文化與獅文化。老虎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知名度最廣的一種動物,但中國是不產獅子的,不僅歷來沒有中國產獅子的記載,也沒有在中國發現過獅子的相關化石。儘管如此,民間還是十分崇拜獅子,也流傳下來了很多與獅子有關的文化,例如與獅子有關的詩詞歌賦、獅子石雕、獅子刺繡、獅子舞等等。可是,古人對老虎的各種描述一般都比較客觀,對獅子的描述卻大多失真,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在漢代以前,中原地區的人們就已經了解到了獅子這種和老虎同樣兇猛的大型貓科動物的存在,但大多是通過口耳相傳;在東漢時期,開始有了貢獅的記載;漢代以後,一些國家開始源源不斷地向中原地區進貢獅子,到元明時期達到了高潮。在歷代的文獻中,文人們對獅子的描述有很多,但是寫實的卻很少,變形、誇張的卻很多。例如,「有獅子,辟邪巨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肆意橫行,一日千里。雖象兕之大,熊羆虎豹之猛,猝然遇之,皆震懾摧伏……而莫之能遁。」先秦文獻《爾雅》里還把獅子說成是一種「喜食虎豹的猛獸」。在這些描述中,獅子不僅長著銅頭鐵臂般的身軀,還擁有秒殺獅子、犀牛、熊、老虎、豹子等猛獸的威力。現在看來,誇張至極。

對比而言,老虎和獅子作為同一級別的猛獸,古人對老虎的描述大多比較客觀,流傳下來的畫像也很逼真。這是因為在中國,老虎相對容易見到,人們對其觀察、了解更充分;而獅子進入中國之後,因為數量稀少,大多被當成珍貴的寶物養在王室之中,很多記載歷史的史官都沒見過,更不用說一般的文人和普通老百姓了,所以,歷代文獻中與獅子的描述都嚴重失真,很多描述都是想像出來的。

不僅如此,從漢代以來,我國留下的眾多獅子雕塑(石制、鐵制、銅製)也有著不同的風格。但寫實的雕塑卻不多,大多是在寫意(如上圖)——雕塑與真獅子相去甚遠。有學者認為,古人對獅子的崇拜並不是崇拜獅子的身軀,而是獅子的精神,甚至是想像之中的獅子精神。下圖為西方國家的獅子雕塑,和真獅子更像。

關於「為何古人對老虎的描述很客觀,對獅子的描述大多失真?」這個話題,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故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來了 的精彩文章:

美洲虎沒有對手?這種每天吃3萬隻螞蟻的動物靠爪子就能把它打敗
好奇心最強的貓科動物:獵人常用一面鏡子輕易將其誘捕

TAG:大貓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