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澎湃新聞 湃客 人事間

圖/王耀東 文/施瀚濤

王耀東的這一系列作品延續了他過往三十多年一貫的手法,一方面以敏銳的觀察和捕捉能力利用照相機凝固特定的時空瞬間,構建起城市的各種日常生活元素之間的並置和拼貼。而另一方面,這些元素本身具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從而在畫面中形成多種元素之間的衝突或曖昧的關係,構成一系列荒誕的敘事。這其中包含著時間的紊亂,空間的顛倒,行為的錯謬、或者含義的模糊不清,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荒誕」是貫穿20世紀文藝作品的一個主題和形式。遠可溯及世紀初的達達運動和超現實主義,稍近一點則在加繆、卡夫卡、克爾凱郭爾和薩特的作品中有著生動的表現和著深入的分析。存在主義哲學以及卡繆等人認為,荒誕來自於以下這對矛盾,即人本能的和持續的對於意義的追尋,以及這個世界在本質上的無意義。與此同時,人只有首先承認追尋意義這一行為本身的荒誕性,而又無畏地追尋屬於自己的意義和目標,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並得以富有尊嚴地快樂地活下去。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攝於2013年,上海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攝於2013年,上海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攝於2013年,上海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攝於2013年,上海?

王耀東的攝影創作正開始於1980年代的中國這個偶像崩塌的時代。這本該是回歸平靜,個體重新尋求各自意義的時刻,然而百年革命的激情並未就此消退,人們試圖重新整理和學習中外歷史上各種傳統和最新的文化和理論,以此重建世界的本質意義。很快,殘酷的現實打醒了激昂的人群,讓人不得不安靜下來,被迫承認世界的無意義,但個體的意義卻也並未由此獲得張揚。此後二十多年,虛無主義和消費主義趁虛而入,世界的本質意義對它們並不重要,但它們卻只會進一步壓制個體積極行動的動力。這正是隱藏在王耀東所塑造的一幅幅荒誕畫面背後的更大的一出荒誕劇。在這個過程中王耀東就像是一個劇照的拍攝者,在舞台上用照相機刻畫著這出荒誕劇中的一幕幕精彩的瞬間,那個糅合著平淡無奇和荒誕不經的世界的本質。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攝於2013年,上海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攝於2013年,上海

正因如此,王耀東將這個展覽取名為「有點荒唐」,可算是對他數十年攝影創作的一個非常恰當的描述。但在最近一次許海峰對他的訪談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的一些新的感受。他說到「譬如國慶節我也去陸家嘴去,全國各地來的人,他們的神態啊各方面,都是一樣的,沒啥有趣的。……就像我們到某個地方看某個雪山風景一樣,實際上城市景觀和自然景觀一樣的……雖然張三李四現在日子都好過,但是人有點「空心化」的狀態,不再是外在的多樣性是來自內在的豐富性。」在這段敘述中可以發現,藝術家敏銳地感知到,二十多年之後,荒誕已經不為人所看到,人們以最原始的慾望爭先恐後地追逐最粗鄙的理想,個體的意義早就在集體的喧囂中銷聲匿跡。

王耀東多次對筆者提到,覺得現在實在沒有什麼好拍的了,曾經試圖揭示荒誕和尋求意義的鏡頭不知所措。可是筆者認為今天的他是否拍攝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片僵硬的同質化世界中,是否還能看到荒誕的裂縫,並抽身於那個虛幻粗鄙的意義之外。他在訪談中還曾說到,「現在社會變化也比較快,我也不一定要固步自封,我只是不願意放棄我自己的個性和對生活的態度。其實你也放棄不了,你想放棄,一個人就是一個人的樣子,就我們「北河盟」出來的時候,實際上主流也向我們召喚,但是我們「北河盟」人會變成主流么?變不成主流的呀。」我相信一個真正的街頭攝影師即便放下手中的相機,他一樣會比誰都更清醒地看到身邊的那份荒誕,並固執地與其並肩同行。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攝於2013年,上海

與荒誕同行:讀王耀東的攝影《有點荒唐》

攝於2013年,上海

藝術家:王耀東

展覽名稱:《有點荒唐》

學術主持:施瀚濤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17日-2018年12月9日

展覽地址: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M50藝術園4C-107,睿品畫廊

學術主持施瀚濤:

第12屆上海雙年展項目總協調。曾在愛普生影藝坊、上海外灘美術館、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瑞象館、上海種子等機構和項目中工作。長期從事藝術展覽及公共文化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寫作及翻譯工作主要涉及攝影、當代藝術以及藝術體制研究等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安卓碎片化仍嚴重:9.0系統上線3月沒人用
Magic Leap第八年:現實之上的未來虛幻世界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