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青少年用眼行為大數據報告》發布

《中國青少年用眼行為大數據報告》發布

「近3成的學生用眼距離不到20厘米」「超過一半的學生單次連續用眼時間超過兩個小時」……這些統計數據來自今天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與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聯合在長沙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用眼行為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報告》發布會上,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教授楊智寬表示,根據報告的結論,可以從孩子的用眼距離、用眼時長、用眼時環境光照強度、戶外活動時長和用眼角度這五個維度,更科學地防控近視。

此次發布的《報告》,是依託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智慧產品「雲夾」,在兩年多的時間中對22911名6-17歲學齡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用眼行為數據搜集,對1.8億條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後完成的。

《報告》顯示,在被測試學生中,目前僅有45.4%的學生用眼距離大於一尺,28.3%的學生用眼距離甚至低於20厘米。

83.2%的受測試學生單次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長超過40分鐘,其中超過120分鐘的佔到了53.5%。

隨著年齡的變化,僅有6-9歲的受測試學生每天戶外活動時長能達到1小時,10-17歲的學生活動時長均不足1小時,且年齡層越大,戶外活動時長越少。

據介紹,標準用眼角度為±5°以內(保持上半身直立、目光直視的正確坐姿),但多數的學生在1天的用眼行為中,98.3%的用眼角度時間在±0-15°之間,1.7%的用眼角度時間超過±15°,屬危險用眼行為。

33.7%的受測試學生在環境光照不足200lux下用眼。據介紹,標準用眼光照環境應該是在室內除房間正常光源外,再補充一個檯燈光源,否則容易造成眼睛的負擔。

此外,《報告》顯示,在周六日,學生用眼距離比在校期間更近、閱讀環境光照更暗、戶外活動時間更少。

《報告》還呈現出一些地域特徵和城市差異。比如,一二線城市學生比其他城市學生用眼距離更近、用眼時間更長,閱讀環境光照更好;但在戶外活動時間方面,其他城市學生還不如一二線城市學生。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組長、溫州醫科大學教授呂帆表示,「研究青少年用眼行為的地域、城市差異,可以更好地協助當地政府部門地域化地落實國家近視防控工作,幫助父母更有針對性地採取行動。」不過,呂帆指出,如果要做出更好的政策建議,兩萬多的樣本數量顯然還不夠。

今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首次將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納入政府考核,並強調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需要政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

楊智寬介紹,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已多達6億。7~12歲小學生、13~15歲初中生、16~18歲高中生及19~22歲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分別為45.7%、74.4%、83.3%和87.7%。「中國作為青少年近視率全球第一的國家,視覺健康形勢極為嚴峻。」

參與《報告》發布會的北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視光學與視覺科學系教授Kathryn Saunders介紹了兒童近視在北愛爾蘭的發生率,大約不超過20%。她還表示:「根據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病率,以及高度近視發病率的情況來看,近視的兒童和青少年中,大約20%日後會發展為高度近視(近視度數),而高度近視可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如白內障、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等。」

數據統計顯示,每100位高度近視患者中至少有一位會因高度近視而致盲。因此,預防近視、控制低度近視發展成為高度近視就顯得至關重要。

來源:中國青年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抑鬱症您知道多少
殺人動物排行榜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