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期日軍扔手雷前,為什麼總要往頭盔上敲一下?原來並不簡單

二戰時期日軍扔手雷前,為什麼總要往頭盔上敲一下?原來並不簡單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民心中抹不去的傷痕,在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南京!南京》中,有一個情節是記錄中國軍隊一名狙擊手英勇狙擊日軍的感人事迹,這名士兵孤身一人狙擊日軍,最終寡不敵眾英勇犧牲。而在另一部電影《硫磺島來信》同樣描述二戰時期美軍為反法西斯正義事業英勇戰鬥的故事,這兩部電影把日軍的殘暴和受軍國主義洗腦描寫的淋漓盡致。其實不僅僅在這兩部電影,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如果仔細觀察你都會發現日軍有一個很奇怪的戰術動作,那就是在戰鬥中如果日軍要扔手雷,不是像尋常那樣拉掉引信就扔,而是要在頭盔上敲擊一下才扔過去,日軍這個動作究竟是多此一舉還是有很大意義呢?

《硫磺島來信》中的日軍

在二戰時期,日軍在扔手雷之前,總要往頭盔上敲一下,並是耍帥,也不是因為傻,而是因為手雷本身的設計原因。但是日軍普遍裝備的是91式手雷和97式手雷,日軍的手雷其實與中國的手榴彈、美軍的手雷在外形上有著很大的差異,日軍的91式和97式手雷都設計成為圓柱形的形狀,整個手雷重量在400-500克之間,而內部的炸藥重量則在100克上下,手雷殺傷範圍在10米左右,爆炸威力屬於中等偏上,後來日軍為了增加手雷的爆炸威力,還在手雷上增設一定的相關紋路,可以說著兩種手雷成為二戰時期的主力裝備。

日軍97式手雷,這種手雷有一條引信和保險帽組成

日軍97式手雷詳解圖

在當時,美軍裝備的手雷和中國軍隊使用的手榴彈,只要一拉掉引信扔出去就能夠爆炸,而日軍的91式和97式手雷不僅要拉掉引信,而且還要往頭盔敲擊一下扔出去才能爆炸,其實主要還是因為91式和97式手雷本身非常奇葩的敲擊引信造成的,日本手雷所使用的引信是敲針引信,也就是說手雷爆炸主要是靠內部的擊針,而在擊針上方裝備有一個保險帽,這個保險帽就是內部擊針的慣性結構,在手雷沒有爆炸的時候,擊針和保險帽會被牢牢固定住,並且與手雷內部的雷管和導火索隔離開,所以即使拔掉手雷的引信,手雷也不會爆炸。

日本在手雷投擲前會撞擊一下

手雷投擲後5秒內會發生爆炸

如果要想手雷爆炸,那麼除了要拔掉手雷的引信外(拔掉後冒煙的那根),同時還需要敲打一下手雷上方的保險帽,也就是手雷上方吐出來的那根金屬管,這個金屬管內部連接著手雷的擊針,如果不敲打這根金屬管,那麼內部的擊針就無法引燃手雷的導火索和雷管,這樣結果就是手雷無法爆炸,也就是說必須給手雷保險帽施加一個外力作用才能會爆炸。除了使用頭回例外,還可以使用石頭、木板、鞋底等可以施加外力的物體,甚至還可以使用手雷與手雷相對撞的方式撞擊保險帽,在擊針被施加外力之後,手雷會在5秒內產生爆炸。

也就是說二戰時期日軍的手雷多了一個步驟,除了要拉動引信以外,還需要撞擊保險帽內部的擊針,才能夠完成爆炸這個最終步驟。在外界看來,日軍的手雷這樣設計簡直就是多此一舉,其實不然,日軍這樣設計其實為了安全著想,手雷只有一個拉動引信實在不安全,此前就有日本士兵有個被炸的案例。因為日軍經常在東南亞叢林中作戰,叢林中樹枝很多,一不小心就把手雷圓形的拉動引信勾住拉開,從而造成誤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日軍就為手雷多設計了一道爆炸工序,這樣工序費時少、而且還很安全。

其實在二戰時期的日軍隊伍中,日本人作為一個嚴謹的民族,所以在武器方面有比較多的設計都非常符合「人性化」,比如在戰場上拼刺刀的時候必須退掉子彈,比如幾乎不適用很耗子彈的衝鋒槍,而是採用精度高的三八式步槍,還有在中國戰場上使用的坦克都是皮薄火力弱的減配版,就是看中中國軍隊缺少重火力反坦克武器。儘管日軍在二戰中學會耍這些小聰明,但是由於它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戰爭,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畢竟邪惡永遠不可能戰勝正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品閱讀 的精彩文章:

世界唯一一款鑽地彈道導彈:東風-15C戰力剖析
飛機撞鳥有什麼後果?分分鐘鍾機毀人亡

TAG:軍品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