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打破西方技術封鎖,我國將火箭上的「王冠」收入囊中,國際上首次

打破西方技術封鎖,我國將火箭上的「王冠」收入囊中,國際上首次

原標題:打破西方技術封鎖,我國將火箭上的「王冠」收入囊中,國際上首次



火箭燃料貯箱

中國的發展速度,西方一直用「奇蹟」這個詞來形容。一路走來,中國也確實當得起這個詞。在西方的一片封鎖之中,自己獨立完成了五代戰機的設計研發與製造。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自主研製五代戰機的國家,中國正是在一次次的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中,創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令世界側目,最近,我國又一領域再次傳來捷報。


據媒體近日的報道稱,哈爾濱工業大學苑世劍教授團隊提出的新一代流體高壓成形技術,攻克了超大超薄曲面整體結構成形中起皺和開裂缺陷並存的國際性難題。在國際上首次直接成形出運載火箭直徑3M級燃料貯箱薄壁整體箱底,又一次突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將火箭領域的「王冠」收入囊中。


作為運載火箭中重要的主體構件之一,燃料貯箱由於箱底的受力情況複雜,它也是影響著火箭可靠性的關鍵之一,因此燃料貯箱箱底也被譽為火箭上的「王冠」。一直以來,西方製造這一部件都需要耗費半年左右的時間,浪費掉90%的材料,工藝更是複雜老舊,就算是這樣,西方仍然對我們實行了技術封鎖和設備禁運。


苑世劍教授


正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國一舉顛覆了西方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首次,直接成形出直接3M級的燃料貯箱薄壁整體箱底。完全消除了焊縫,大幅提高了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在綜合力學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時為了實現這一技術的應用,哈爾濱工業大學流體高壓成形技術研究所聯合航天等部門,自主研製出,成形力和高壓液體體積分別是此前國外同類最大設備1.5倍和10倍的世界上最大的薄板液壓成形機。讓西方明白中國是怎麼樣在封鎖的情況下,完成技術超車,顛覆西方整個技術路線。


有意思的是,這項技術的突破,不僅讓我們火箭的可靠性大幅上升,同時它還能應用到飛機的製造當中。像飛機的機身、發動機等部件都會應用到高壓成形技術,我們都知道我國的殲-20戰機在研製時,就曾廣泛應用3D列印技術,根本原因就在於由3D列印技術製造出的零部件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可靠性要強很多。


殲-20


現在這種流體高壓成形技術的出現,也可以讓我國戰機的可靠性整體向上拔高一個層級。讓我國的戰機,如殲-20等在未來的維護時間大幅縮短,可以用於戰備任務的戰機更多。目前困擾著我國先進戰機發展的最後一塊短板,發動機問題已經解決。可以說,未來等待中國空軍的,將是一個美好未來

畢竟中國已經在鈦合金快速成型技術等多種飛機製造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現在又在高壓成形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未來將這造火箭的技術應用到找飛機上,中國的軍工也將迎來再一次的騰飛,等待世界的,將是下一個「中國奇蹟」。(智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號哨所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公布第六代戰機,卻遭多國專家質疑,只是為了混口飯吃!
用彈道導彈能否實施「斬首行動」?伊朗給出了答案,公開實戰照片

TAG:一號哨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