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太強勢,她的兒子個個是傀儡,讓他們當皇帝他們都不敢當

武則天太強勢,她的兒子個個是傀儡,讓他們當皇帝他們都不敢當

高宗駕崩後,武則天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唐中宗,本名李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第七子。唐中宗為帝時,手中並無實權,軍國要事皆被掌控在其母武則天手中。在武則天專政期間,唐中宗曾一度被廢,流放房州十餘年。

談及唐中宗前,需要先了解一下當時國內的政治形勢。

唐高宗死後,皇后武則天專橫干政,獨攬大權,獲得了政治主動權。武后一生留有四子,最早時,她選擇嫡子李弘為帝,但是,沒多久即被廢黜。其後,次子李賢上位,卻依舊未能逃脫被廢的命運,那麼,武后如此折騰是為了什麼?

原來,她只是為了尋找一個治國平庸之人,可是,李弘、李賢兩人精明能幹,治國理政頗為擅長,將來定然會動搖她手中的權力,故此,武則天先後將二人廢除。但大唐不可一日無主,皇位空缺,勢必會造成國家動蕩,於是,武則天便扶植第三子李顯繼位,即上文所說的唐中宗。

唐中宗雖為皇帝,卻無實權,形同傀儡,朝政重要事務皆有先上報武后處理,他完全沒有決斷權。隨著日久,唐中宗逐漸不滿足眼前,亦不願受制於人,於是,他私下發展自己的勢力,重用妻子韋後的族人。

唐中宗先是將韋後的父親韋玄貞提拔為豫州刺史,沒過多久,又欲要將其升為侍中。如此極速的上升,自然引起朝中臣子的注意,裴炎即是其一。在先帝駕崩後,裴炎奉遺詔輔政,平時遇到什麼問題,直接向武則天彙報。

簡單來說,他是武后安插在唐中宗身邊的耳目。

當裴炎得知皇帝要將岳父提拔為侍中,心中非常驚訝,須知侍中可是宰相之位,權力極大,如此官職變動,必須要經過武后決斷。他當即站出,反對唐中宗這個決定,唐中宗大怒,稱:「我連整個天下都可以給韋玄貞,豈會吝惜區區一個侍中?」

裴炎聽後,立刻將此話轉述給武則天。武則天聞此極為惱火,沒多久即下令廢帝,唐中宗李顯被貶為廬陵王。自登基至被廢,他只做了五十五天的皇帝。此事之後,武則天立第四子李旦為帝,即唐睿宗。與前幾任皇帝一樣,唐睿宗只是一個傀儡,一切唯武則天命令行事。

在這期間,武則天不僅大權在握,且專橫跋扈,臨朝稱制,獨攬一切朝政事務。後來,唐睿宗被軟禁在宮中,禁止出入寢殿,不得干預政務,過起了有名無實的傀儡生活。沒多久,揚州地區的徐敬業起義,打出「匡扶中宗」的旗號,反抗武則天的殘暴專政。

武則天遂派出三十萬軍隊前往鎮壓,數日後,唐軍平定揚州之亂,徐敬業兵敗被殺。可以說,徐敬業起義之事僅是國內形勢的一個縮影,早在武則天專政時,各地已有大大小小的起義事件。這些起義隊伍皆來自於民間,為李唐江山的堅定擁護者。

然而,武則天近年來專政奪權,打壓李氏皇族,已引起民間百姓的不滿。隨著憤慨的聲音愈來愈多,到達一個臨界點時,這種矛盾便會集中爆發。尤其當有一方揭竿而起時,各地勢力便會紛紛響應起兵,縱然是武則天,也不得不慎重考慮。

公元686年,武則天昭告天下,稱要還政於皇帝。

但是,唐睿宗害怕這是母后的試探,堅決推辭。武則天則因利乘變,安然將政治主動權控制在手中。隨著武則天專政加強,李氏勢力亦蠢蠢欲動,公元688年,琅琊王李沖、越王李貞起兵,反抗武則天專政,結果慘遭鎮壓,皆兵敗而死。

武則天吸取教訓,採取先發制人手段,血腥打壓李唐宗室,或被殺或流放,下場凄慘。在那段時間內,整個李氏皇族近乎被屠戮殆盡。許是覺得危機已經解除,武則天行事更為跋扈。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

在史書中,武則天稱帝一事源於眾臣請願,但是,此事稍微細想就能知道,這必然是武則天安排的手段。欲蓋彌彰,誰人不知,唐睿宗心知肚明。亦主動勸母后稱帝,而他本人,則在後來被貶為皇嗣,太子李成器被貶為皇孫。

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武則天在位十五年,在其執政後期,年歲漸大,必須要考慮身後之事。最終,在眾臣的推薦下,武則天派人迎迴流放房州十五年的唐中宗、韋氏二人,並復立唐中宗為太子。

五年後,武則天被逼退位,同年初,唐中宗複位。

在複位後,唐中宗即立韋氏為皇后,並准許其干涉政務。韋後為人精明,且貪圖權欲,她效仿武則天,專政跋扈,獨攬大權,在朝中培養家族勢力,拉攏情夫武三思。至此,以韋後為首的政治集團正式形成,在野心驅使下,韋後欲要將唐中宗取而代之,自立稱帝。

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猝然離世,坊間流傳稱,唐中宗被韋後、安樂公主毒死。

同年七月,韜光養晦的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發動政變,率軍殺入宮中,將韋後、安樂公主先後誅殺,隨之一同覆滅的,還有韋氏政治集團。在此形勢下,被韋後扶植的傀儡皇帝李重茂被迫退位,李旦復闢為唐睿宗。

但是,李旦卻寵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幹政,最終導致其與太子李隆基爭權。先天元年,李旦索性禪位於李隆基,退為太上皇。李旦前後兩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余,但是,其真正掌權僅有兩年,稱太上皇四年。

參考資料:

『《唐會要》、《舊唐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不會說「普通話」後果有多慘?輕則惹人鬨笑重則連官都當不了
這個人死後,徹底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的格局,且中國人就是他的剋星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