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30個有趣的中藥小故事,圖文並茂版,絕對漲知識!

30個有趣的中藥小故事,圖文並茂版,絕對漲知識!

30個有趣的中藥小故事

1 茵陳

有一個病人,身目俱黃,全身沒有力氣,人亦消瘦了。這天,他拄著拐杖,一步一哼地來找華佗:「先生,請你給我治治吧」。

華佗見了病人得的是黃疸病,皺著眉搖了搖頭說:「眼下都還沒有找到治這種病的辦法,我也無能為力啊」!

病人見華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臉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後,華佗又碰見那個人,誰料想這個病人不但沒有死,反而變得身強體壯,滿面紅光的了。華佗大吃一驚,急忙問道:「你這個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訴我,讓我跟他學習去」。

那人回答說:「我沒有請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華佗不信:「那有這種事!你準是吃過什麼葯吧?」「葯也沒有吃過」。 「這就怪了!」 「哦,因為春荒沒糧,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這就對啦!草就是葯。你吃了多少天?」 「一個多月。」 「吃的是什麼草啊?」

「我也說不清楚。」 「你領我看看去。」 「好吧。」

他們走到山坡上,那人指著一片野草說:「就是這個。」

華佗一看,說道:「這不是青蒿嗎?莫非能治黃疸病?嗯,弄點回去試試看。」

於是,華佗就用青蒿試著給黃疸病人下藥治病。但連試用了兒次,病人吃了沒有一個見好的。華佗還以為先前的那個病人準是認錯了草,便又找到他,叮問: 「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沒錯。」華佗想了想又問:「你吃的是兒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間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里的青蒿有藥力。」

第二年開春,華佗又采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試著治害黃疸病的人吃。這回可真靈!結果吃一個,好一個。而過了春天再採的青蒿就不能治黃疸病了。

為了把青蒿的藥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華佗又一次作了試驗,他逐月把青蒿采來,又分別按根、莖、葉放好,然後給病人吃。結果華佗發現,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葯治黃疸病。為了使人們容易區別,華佗便把可以入葯治黃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陳」 ,又叫「茵陳蒿」。他還編了四句話留給後人。

三月茵陳四月蒿,傳與後人要記牢。

三月茵陳能治病,四月青蒿當柴燒。

(註:青蒿也是一味中藥。我國中醫藥科研人員已從中提取出青蒿素,是從植物提取的治療瘧疾藥品,有很好效果,享譽國際,千萬別把「國寶」當柴燒了。)

2 白芍

華佗喜愛栽草藥作為標本,以辨別葯之真偽,防止用錯葯。他在自家房前屋後栽滿了草藥。一天,有個外地商人看華佗愛種草藥,便從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給華佗,並對華佗說:「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說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給你一棵,你試種一下。」華佗就把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來年春天,芍花開放,華佗就先嘗花,後嘗葉。由於華佗對芍花的採藥季節還沒掌握,對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葯更不了解,只感覺它沒有什麼藥味,也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就把它放那兒不管了,一直放了數年沒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靜,秋風涼爽,月對窗戶,華佗正在燈下精心地撰寫醫書,把某葯治某病一條一條地記錄著。正寫之間,只聽窗外有一女子的哭聲,他抬頭往窗外一看,迎著月光有位身穿綠衣、頭戴紅花的美貌女子。「啊!這是誰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難道受了什麼委屈?」華佗便出去看看,可東瞅西望,卻未有半個人影,只見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綠葉的芍花。華佗心想:難道是它嗎?他看了看芍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地說:「既是你有靈驗,現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謝葉老,也用處不大了,況且你身無奇處也無法入葯呀!」說罷轉身回屋裡去了。剛到屋裡坐下又聽到那女子啼哭,抬頭一看還是她。他又出來看,還是沒人。那女子站的地方仍是那棵芍花。一連幾次都是這樣。

華佗覺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向夫人說了一遍。夫人說:「這家房前屋後的花草,都是你親手種的,在你手裡都成了良藥,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這棵芍花在那兒冷冷清清地無用。我想:可能是你沒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它委屈地哭了。」華佗說:「我早已嘗過多次了,花葉梗都沒有什麼用處,可怎麼入葯呀。」夫人說:「花葉梗你都嘗過了,你嘗過根嗎?」華佗又說:「花葉梗都沒有用,根還有啥嘗的。」華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煩,也不往下說了,就說:「好啦,天已經不早了,你休息吧。」華佗覺得很累,便倒下睡著了。

華夫人越想越睡不著,越想越覺得奇怪,總覺得芍花啼哭是委屈了它,可能它的用處還未被發現。不行,我得想法成全它。早晨起來,華夫人拿了一把菜刀去切菜,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來。夫人忙把華佗叫起來。華佗一看,趕忙拿刀傷葯敷在傷口上。但血還是止不住,一個勁地往外流。華佗可沒辦法了。夫人便說:「不妨你把芍花根挖點來敷上試一試。」華佗便挖了一點芍花根,搗成泥狀敷在傷口上。嗬,可靈驗啦,血立刻止住了。過了幾天,傷口癒合,好了之後連個痕迹也沒有。

華佗說:「夫人多虧你提醒我,你還為它流了血,要不是你,就把一味好葯給埋沒了。」後來華佗對芍花做了細緻地試驗,發現它不單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鎮痛、滋補、調經的效果,便將它記在《青囊經》里,給加了一個「葯」字叫「芍藥花」。由於華佗的栽培試驗,芍藥便在譙陵(今亳州)大力發展起來,後來又發展到四川、杭州、陝西等地,但以產在譙陵的個大、色白、粉性足,被稱之為白芍。

3 益母草

傳說,程咬金的父親因病早死,只剩他和老母親二人,家裡窮得叮噹響,程咬金只好靠編竹耙子掙錢養活老母。老母在生程咬金時,留下產後瘀血疼痛病。程咬金長大成人了,母親的病還沒有好,程咬金決心請郎中治好母親的病。

為了給老母買葯,程咬金一連幾個晚上沒睡覺,編了許多竹耙子,掙了半兩碎銀,到鄰村一個郎中的藥鋪,買了兩劑中藥。程母吃了草藥,病情果然好轉。程咬金高興極了,又接連幾個晚上沒睡覺編竹耙子,掙了點碎銀,又跑去找那位郎中,可是,這位郎中說這次買的葯得花三兩銀子。程咬金聽了心中一驚,我哪來這麼多錢呀!怎麼辦?……想來想去,程咬金忽然靈機一動,就答應說:"可以給你那麼多錢,但要等我娘的病好了,再還你錢。"那位郎中同意了程咬金的要求。有一天,郎中到地里去採藥,程咬金在後頭跟著,偷看郎中採的是什麼樣的葯,長在什麼地方。程咬金心中有數了,就只從郎中那買了一劑葯。後來,程咬金也到地里采郎中所採的那種葯,煎湯給母親治病,終於把母親的病治好了。從此,程咬金就給這藥草起了個名字,叫"益母草"。

4 麻黃

有個挖葯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葯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說:「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戶吧。」徒弟倒滿不在乎:「行啊!」師傅不放心地說:「不過,有一種葯,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什麼葯?」「無葉草。」「怎麼啦?」「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記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

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葯。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葯不多,卻什麼病都敢治。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麼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徒弟背道:「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你用的什麼葯?」「無葉草的莖。」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汗的葯,能不死人?」說罷,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

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老實了。他找到師傅認了錯兒,表示痛改前非。師傅見他有了轉變,這才把他留下,並向他傳授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因為這種草給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後來又因為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又改叫麻黃。

5 續斷

從前有個江湖郎中,整天走村串戶為人免費看病送葯,所到之處深受擁戴。

一天郎中來到一個山村,碰巧遇到有個年輕人病重。病家曾請一個山霸開的生藥鋪配了許多葯,花了不少錢,也毫無效果。眼看病人不行了,人財兩空使得病家悲痛不已,嚎啕痛哭。郎中走近一看,又摸了病人的脈,說「有治」,於是打開隨身攜帶的葯葫蘆,倒出兩粒丹藥———還魂丹,讓人撬開病人牙關灌進去。不多久,病人就醒了過來。

病人舉家跪謝感恩,把好心的郎中留住下來。鄉親們聞知這件事,紛紛請郎中到自己家,熱情款待,問病求葯。最後,這事傳到了山霸的耳中,山霸動了壞心思。一天,山霸把郎中請到家中,備了好酒好菜。郎中問緣由,山霸吐露想和郎中合夥開藥輔、制還魂丹、賺錢發財的意思,卻被郎中斷然拒絕了。見勸求不成,山霸惱差成怒:「你個小小郎中,敬酒不吃吃罰酒。若不答應,我就打斷你的腿,看你還怎麼四處行醫?」郎中冷笑道:「還魂丹是祖傳救人葯,只救人,不圖財。」說罷起身離去。山霸一擺手,幾個狗腿子一擁而上,用亂棒狠狠打在郎中身上,直到郎中昏死過去,滿身是血,最後被扔到了山溝里。

不知過了多久,郎中醒來,發現兩腿被打斷,爬也爬不成了。他含淚啃吃附近的野草,咬牙支撐著。後來,一個砍柴的青年發現了他,認出是好心的郎中,背他到山坡上。他用虛弱的聲音和手勢,讓青年給他挖那些長著羽毛樣葉子、開紫花的野草。青年挖了許多,把郎中背回家中,每天煎這種野草給郎中喝,悉心照料。兩個月後,郎中的傷腿就好了。

這天,郎中對青年說:「我不能再在這裡住了。給我治傷腿的藥草就借你的口傳給鄉親們吧。」青年流著淚百般挽留,但郎中還是連連搖頭,並在當晚悄悄離開了。

青年按照郎中的囑咐做了,並根據這種藥草能續接斷骨的作用,給他起名叫「續斷」。經很多摔傷病人使用,確實很有效驗。不過,郎中的還魂丹卻從此失傳了。

6 黃精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因小姑娘自幼父母雙亡,而被迫到一個財主家打長工。狠心的財主每天逼她上山砍柴割草,下田耕地種菜,可吃的卻是殘羹剩飯,而且還吃不飽。無奈之下,小姑娘只好在餓時挖野菜和草根吃。

一天,小姑娘在山上幹活時餓得額出冷汗,於是慌忙挖野菜和草根吃。偶然間,她發現在一片陰暗潮濕的灌木叢中,長著一些開著淡綠色小花的不知名植

物,於是上前摘來吃,覺得味道甘甜。她又挖出那植物的根部,發現根部形如雞頭,肉質肥厚,於是洗凈就吃,更覺得其清爽可口,彷彿吃水果一般。從此之後,每當幹活餓了的時候,她便吃這東西,不知不覺地吃了好幾年。而她,也從一個瘦弱的黃毛丫頭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且體格健壯,但又不失姑娘家特有的苗條豐滿。

財主見姑娘出落得如此美麗,於是色心又起,不讓她上山或下田勞動,而強迫她做自己的小老婆。姑娘誓死不從,逃進山中,過起野人一般的生活。財主每天派人上山抓她,可就是抓不著她,因為姑娘已和以前判若二人,健步如飛,家丁根本不是她的對手。為此,財主心感納悶:這姑娘到底吃了什麼東西變得如此美貌健壯呢?而我,每天給她吃的都是豬食啊?出於色心和好奇,財主便更加想得到她了,命幾個身強力壯的家丁每天上山找尋姑娘,發誓一定要把她弄到手!

某天,幾個家丁又在一片茂密的樹林旁邊發現了姑娘的足跡。但見姑娘身穿樹葉編成的衣服,好像猿人似的——但她的身材相貌,卻是更加迷人了。家丁們一哄而上,窮追不捨。可一眨眼的工夫,姑娘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消失。這情景,恰好被上山採藥的神醫華佗看見。華佗出於神醫的悟性,認定姑娘一定吃了什麼靈丹妙藥,才這麼身輕如燕,健步如飛,以致健壯的家丁都追不上她。華佗決心找機會問個究竟,以取該葯造福於黎民百姓。

一天,華佗備上可口的飯菜,放在姑娘經常出沒的山路上。不久,姑娘路過此處,久不曾吃飯菜的她嗅到飯菜的香味,更感飢腸轆轆。望望四下無人,她禁不住上前拿起飯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這時華佗從旁邊迅步上前,姑娘驚恐地丟下飯菜要走,華佗一把拉住她,姑娘以為她是財主派來的人,掙扎著對他又咬又抓。華佗慈祥地說:「姑娘別怕!我不是財主派來的人。我是個郎中,想請問你吃了什麼東西變得如此壯健、健步如飛?」姑娘見華佗長得慈眉善目,不像壞人,便不再掙扎了,說:「我在那邊林子里吃一種好像雞一樣的草根。」

「什麼草根?」華佗忙問。

「我也不知道它叫什麼,但它形狀好像雞頭,就叫它做『黃雞』吧。」

姑娘把華佗帶到那一片灌木叢中,指著其中開著淡綠色小花的不知名的植物說:「就是這東西的根。」華佗走在前面,但見這不知名的植物高約一至二尺,葉呈五輪狀,葉片呈條狀針形,其間開著一簇簇淡綠色的小花。華佗挖其根塊,但見根塊呈黃白色,肉質肥厚,橫向生長,形狀好似雞頭一般,其中一端有一圓形莖痕,好似雞眼。親口嘗之,但覺味甘甜可口,清爽怡人。於是,他便把這不知名的植物帶回家中研究。

研究發現,這種植物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肺、養陰生津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體虛瘦弱、氣血不足、肺癆、胸痹以及肺燥咳嗽症,簡直就是葯中之精華。後來,華佗就把它改稱「黃精」,並一直延用至現在。而那位無家可歸的姑娘她從此被華佗認作乾女兒,跟隨華佗學醫,懸壺濟世。

7 貝母

有一個得了「肺癆病」的孕婦,因為身體虛弱,孩子剛生下來就暈過去了,當她蘇醒時,孩子已經死了。連生三胎都是這樣,公婆和丈夫都十分煩惱。

有一天,算命的瞎子從門前經過,婆婆叫算命先生給媳婦算算命,排一排八字。瞎子問算何事?婆婆就把媳婦連生三胎死孩子的事說了。算命先生把生辰八字排了一下說:「你媳婦屬虎,戌時出生,出洞虎非常兇惡;頭胎兒屬羊、二胎兒屬狗、三胎兒屬豬。豬、狗、羊都是虎嘴裡的食,被他媽媽吃掉了」。婆婆不信,說:「虎毒不吃兒,她怎麼會吃親生兒呢?」 算命先生說:「這是命中注定,無法挽救。」婆婆問道:「有辦法保住下一胎孩子嗎?」瞎子屈指又掐了一下說:「辦法倒有,就怕你們嫌麻煩!」婆婆說:「不瞞先生說,我家三房就守著一個兒子,三家香火一爐燒,只要生個活孩子,讓我們幹什麼都行。先生你說吧。」 算命先生說:「再生下胎兒時,瞞住孩子媽。抱著孩子向東跑,跑出一百里到東海邊,那裡有一個海島,爬上海島就萬事大吉了。虎怕海水,下不得海,上不了島,吃不了孩兒,孩子就能保住性命了。」

婆婆把瞎子說的話告訴老頭和兒子,他們心中都有了數。

沒到一年,媳婦又生孩子了。同以前一樣,孩子剛生下,母親就暈過去了。丈夫也顧不得照料妻子,抱起孩子就往東跑。可跑出十多里地孩子便死去了。一家人非常傷心:「怎樣才能把孩子養活呢?」

這天,瞎子又來算命。婆婆把孩子死去的情況告訴他。瞎子說:「跑慢啦,跑得比虎快,使虎追不上孩子,孩子才能保住。」

又過了一年,媳婦又要生孩子了,丈夫準備好一匹快馬,餵飽飲足。孩子剛落地,他就用紅被單包好,跳上馬重打三鞭,快馬如流星般朝東跑去,跑了一百里地,到了東海邊,他又跳上一隻快船,划到海島住了下來。

孩子的母親暈過去一個多小時才蘇醒過來,不見孩子急得直哭。

五天過後,丈夫從海島上回來說:「爬上海島只三天孩子又死了。」一家人傷心極了,老夫妻倆和兒子商量,要把媳婦休掉,再娶一個能養活孩子的。媳婦聞聽傷心地哭起來。

這時。有個醫生從門口經過,他走進屋問到:「你們有什麼為難的事啊?」

媳婦就把經過情形告訴了醫生。

醫生看她面色灰沉鐵青,斷定她有病,就說:

「我自有辦法,叫你生個活孩子。」

公婆和丈夫都不相信。

醫生說:「瞎子算命是瞎說,信他幹什麼?你媳婦不是命硬,是有病。肺臟有邪,氣力不足,加上生產使力過猛,生下胎兒不能長壽。肝臟缺血,供血不足,使產婦暈倒。我教你們認識一種草藥,讓她連續吃三個月,一年後保她能生個活孩子。」

在醫生的勸說下,公婆把媳婦留下來,講定如果再生死孩子便休她。

從此,丈夫每天按醫生教的上山挖葯,煎湯給媳婦喝,喝了三個月,媳婦果然懷孕,十月臨盆,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大人沒有發暈,小孩平安無事,一家人高興得簡直合不上嘴。孩子過了一百天,他們買了許多禮物,敲鑼打鼓,到醫生家道謝。

醫生高興地問道:

「我的草藥靈不靈?」

「靈,真靈!」丈夫問醫生這種草藥叫什麼名字?

「它是野草,沒有名字?」

「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吧!」

「好!」醫生想了想,問道:「給它取個什麼名字呢?」

「我的孩子名叫寶貝,母親又安全,就叫貝母吧!」

「好一個響亮的名字!對,就叫它貝母。」

「貝母」這個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8 金銀花

傳說在很久以前,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裡,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小夫妻。小夫妻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孩,並給她倆起了好聽的名字,分別叫「金花」和「銀花」。金花銀花在父母的呵護下茁壯成長,不久便長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倆農忙時下田幫父母幹活,閑時跟母親一起拈針繡花、織布紡紗,並自習醫書和上山採藥,因此深得父母和鄉親們的讚賞。

一年初夏,村子裡流行一種不知名的怪病。患病者無一例外地發熱,高熱不退,渾身上下泛起紅斑或丘疹;病後不久即卧床不起,神昏譫語,隨即命喪黃泉。村裡的郎中均束手無策,外地的郎中均不敢進入,眼看全村人就只好等死了。在這危急的關頭,金花銀花挺身而出,主動要求外出為鄉親們求醫問葯。而正在這時,她們父母也不幸患了此病。鄉親們都好心地勸她倆不要去了,以免求醫問葯不成,反而沒法為二老送終。姐妹倆面露難色。這時,父母語重心長地說:「去吧!好孩兒!你們要儘快求得名醫或好葯回來,否則別回來見我們!」

金花銀花含著淚花,當即收拾行李乾糧準備出發。鄉親們感動得熱淚盈眶,囑咐她倆好好求醫問葯,父母由鄉親們輪流照顧,不必挂念,云云。姐妹倆走遍千山萬水,涉過無數激流險灘,足跡幾乎遍及華夏大地,訪遍中原名醫,但名醫們不是對該病一無所知,就是因路途遙遠而不願前往。一天,姐妹倆路過華山,到山上一座古寺院借宿。院中一老和尚問她們為何風塵僕僕,面露難色。姐妹倆直言相告。老和尚唏噓不已,立即手指窗外遠方對她們說:「離此九十九里處有一高山,山下有一草棚,棚內住著一位老郎中。你們不妨前往求教。」姐妹倆聞訊大喜,立即前往,九十九里的路程不到一個時辰就趕到了,只見草棚外圍滿了等候看病的村民。走進草棚里,但見一位童顏白髮、面容睿智的老者正在為一位奄奄一息的老農望、聞、問、切——想必這就是那位老郎中了。姐妹倆上前說明緣由。老郎中沉吟:「你們鄉親患的是熱毒症……」說罷,他指著一屋子等著看病的農人對姐妹倆說:「這裡也流行瘟疫啊,我離不開。不過,我可以教你們一個方法,就是到丘陵、山谷和樹林邊採集一種初夏開花,花兒成對生於葉腋,初開時白色,後變黃色,黃白相映,嚴冬不落,叫『忍冬』的草藥,它能治好你們鄉親的病。」老郎中進一步介紹說:「這葯的莖纏繞樹木,長達數米,向左纏繞;中間空,多分枝,顏色棕褐。它開出的花瓣為棒狀彎曲,長2至3分,寬1至3分;色黃白,毛細密;偶有卵形葉狀苞片;萼筒無毛,萼片被毛;花冠管狀,上部五裂,裂片與冠管近相等;雄蕊五根,子房下位。聞之清香,嘗之微苦。」姐妹倆聽罷,立即謝別老郎中四處採集,不久便滿載而歸。由於操勞過度,姐妹倆回到家鄉後就病倒了。雖然如此,姐妹倆還是親自用采來的草藥煎湯給鄉親們服用。鄉親們服藥後病情很快痊癒。而她倆也在父母的呵護下和鄉親們的關懷下不久病癒。為紀念姐妹倆的功績,鄉親們便把那種不知名的草藥叫做「金花銀花」。後來,大家便漸漸地把「金花銀花」簡稱為「金銀花」了。

9 女貞子

相傳在秦漢時期,某地有個員外,生有一女,年方十六。不但長得窈窕動人,而且品貌端莊。女工及琴棋書畫樣樣在行,員外視為掌上明珠;登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而這個員外,是個貪圖榮華富貴之徒,經權衡再三,將女兒許配給丁縣令之子,以圖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誰知這員外之女卻是一個秉性剛烈的女子,瞧不起紈絝子弟,視金錢和權勢如糞土。私自與府中一個教書先生訂下了終身。任憑父親花言巧語,軟硬兼施,她至死不從。待到逼嫁之日,含恨撞死在閨房中,以死明志。那教書先生因此憂鬱成疾,終日茶飯不思,卧床不起,遂被員外逐出府外。

數年之後的一個秋天,教書先生思情更甚,硬撐著病體,到此女墳前憑弔。見墳上長了一棵枝葉繁茂的小樹,結著烏黑髮亮的果實。先生細觀樹影,頗似員外之女,淡裝素裹,亭亭玉立,一時激動地不知所措。他顫抖著乾枯的雙手,撫摸樹榦,流下辛酸的眼淚。頃刻間枝葉婆娑有聲,繼續落下許多果實。先生拾取數顆果實,放入口中,味甘而微苦,直沁心脾,精神一振,心潮起伏;往日情趣歷歷在目。從此,先生每日必到墳前,精心培育此樹。摘下充饑,寄託哀思。天長日久,此樹變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教書先生病也日益好轉,過早變白了的頭髮也開始轉黑,他在百感交集時吟道:「此樹即爾兮,貞潔無瑕兮,桿知吾心兮,葉乃吾衣兮,果好吾糧兮,影名吾身兮,相依為命兮,永不分離兮」。從此,人們為紀念這位執著追求純真愛情的女子,將這種樹上長的果子命名為「女貞子」。

10 仙鶴草

傳說很久以前,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因怕誤了考期,他倆馬不停蹄地趕路;都累得氣短體虛。一天,他們走進了一片荒灘,又渴又餓,無處歇腳。其中一個因連日勞累火氣上升,突然鼻子流血不止;另一秀才急忙用布條幫他塞鼻子。可血又從嘴裡直流出來。「這可怎麼辦?」急得那個秀才不知所措。他想,有點水或一塊濕潤的石頭該多好呀!

正在秀才們乾渴難忍的時候,聽到「唰」的一聲;只見一隻仙鶴從他們頭上飛過。口鼻冒血的那位秀才,羨慕的張開兩臂喊道:「仙鶴啊,把你的翅膀借我一用,讓我飛出這個鬼地方吧!」仙鶴受驚,一張嘴,叼在嘴上的一根野草掉了下來。另一個秀才撿起野草說:「翅膀借不起,先拿它潤潤嗓子吧。」那個口鼻流血的秀才接過野草,塞進嘴裡嚼起來。不知怎麼的嚼了不大一會兒,口鼻流血止住了。兩人高興極了:「哈哈,仙鶴送仙草來了。」

後來,這兩個秀才總算沒有耽誤考期;幾年過去,都做了官。有一天兩人見面,想起赴京途中在荒灘的遭遇和仙鶴送來的仙草。他們問了許多醫生都不知此草為何物。他們想個辦法,把這種草的樣子畫成圖,命人照圖尋草。這樣找了好幾年,總算把它找到了。為了紀念送葯的仙鶴,就把這種草命名為「仙鶴草」。

11 何首烏

唐代順州南河縣(今河北邢台一帶),有個叫何首烏的人,他的祖父叫何田兒,體弱多病,年已五十,仍未得子。有一天,何田兒上山採藥,意外中發現有種藤蔓相交的植物,交了又解,解了又交,如此多遍。他覺得很蹊蹺,便將其根挖回。但是無人識得這是什麼植物。有人戲弄何田兒說:「你已年過五十,尚無兒子,這東西或許是天賜神葯,何不吃著試試,也許對你有用」!何田兒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真的把它切碎煎水,每天服用二次。想不到,日子一久,舊病痊癒了,感到精力旺盛;再服用一些時候,頭上花白的頭髮都變烏黑了。在以後的十年內連生數子,就改名為能嗣。能嗣的兒子延秀,學其父親,堅持服用此葯,同樣效果甚佳,活到160歲。孫子何首烏,也喜愛服用此葯,從未間斷,也活了130多歲。發黑如墨,臂力過人。這件事不脛而走,影響很大,人人爭著服用這種「靈丹妙藥」,人們就用何家第三代的姓名為名,叫它「何首烏」。

車前草

相傳,西漢名將霍去病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爭中,被匈奴圍困在一個荒蕪人煙的地方。時值六月,暑熱蒸人,糧草將盡,水源不足;將士們紛紛病倒,許多人小便淋漓不盡,尿赤、尿痛、面部浮腫。面對這一困境,霍將軍焦急萬分。正在萬難之際,將軍的馬夫忽然發現所有的戰馬都安然無恙;他將觀察結果報告給將軍。原來,這些戰馬是由於吃了長在戰車前面的一種野草。霍將軍立即命令將士們用這種野草煎湯喝。說也奇怪,將士們喝了這種野草湯以後,疾病皆奇蹟般的痊癒了。士兵們又英勇奮戰,打擊匈奴,並取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霍將軍大喜;因為這種草是生長在停放的戰車面前,所以就將這種野草取名為車前草。

從此,車前草治病救人的美名就傳揚開了。經過歷代名醫發掘整理,車前草即成為利水消腫、排石通淋的一味要葯。車前草又叫牛甜草、醫馬草、車軲轆菜,是一種無人關注的野草。

13 升麻

從前,有一戶姓趙的人家,爹在外做小買賣,娘在內持家,女兒青梅幫助別人家洗點衣服補貼家用。日子雖然清苦,倒也和和美美。不料青梅娘得了子宮脫垂病,沒幾天競卧床不起,不能進食,面色蒼白。青梅父女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請郎中治療沒見好轉,看來青梅娘快要不行了。

一天,青梅對雙眉緊鎖的爹說:「爹,發愁也沒有用,這樣吧,我們貼個告示,誰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給他。」青梅爹十分吃驚:「女兒呀,婚姻大事豈能兒戲。」青梅勸道:「家中貧苦,我們沒有錢給娘治病,娘勞苦一生,我們可不能讓她就這麼走了。我已經決定了,不論富貴貧賤,殘老鰥丑,只要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給他。」青梅爹看看女兒,想想日子一貧如洗,只得同意了。於是貼出了治病招親的告示。

晚上,青梅夢見了一位老神仙對她說:「青梅呀,你救母的一片孝心感動了上蒼,玉帝派我告訴你一句話:"竹馬到來日,洞房花燭時。"切記切記!」青梅醒來後百思不解其意。

說來也巧,有一個窮苦的青年,父母雙亡,以採藥為生。一天晚上,他也夢見一位老神仙對自己說:「牢記"竹馬送來日,洞房花燭時",快上山挖仙藥,能成就好姻緣。」第二天,他就聽說了青梅家治病招親的事兒。於是,他立刻背上藥簍去找「竹馬」。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一片野草下發現了跟傳說吻合的棕黑色的「竹馬」,急忙挖出來,給青梅家送去。青梅娘喝了幾天用「竹馬」熬的葯後,病漸漸地好了起來。

青梅和那位青年成了親,一家人恩恩愛愛,過著幸福生活。人們由此知道了「竹馬」的神奇功效,一傳十,十傳百,天長日久,「竹馬」被傳成了「升麻」,於是就作為一味中藥名傳了下來。

14 菟絲子

相傳很早以前,有個養兔成癖的財主,專顧一個長工給他養兔。並規定,死掉一隻兔,得扣掉四分之一工錢。

一天,養兔的長工不慎將一隻兔子的腰部打成重傷。他把財主看到,便偷偷地將這隻傷兔藏在黃豆地里。後來,他意外的發現這隻傷兔並沒有死。他把這怪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吩咐他定要將此事探個究竟。那長工按照父親的吩咐,又將一隻受傷的兔子放進黃豆地里。他跟隨著傷兔仔細觀察,發現傷兔很喜歡吃一種纏在豆秸上的野生黃絲藤。不久傷兔的傷竟漸漸痊癒了。那長工把觀察到的情況告訴了父親,父子倆斷定:那黃絲藤可以治好許多腰傷的病人。他想,黃絲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狀又如細絲,於是便將它取名為「兔絲子」。由於黃絲藤——兔絲子是味草藥,後人便在「兔」字上加上草字頭,這樣就成了「菟絲子」,一直沿用到現在。人們還編了一個謎語:「澄黃絲兒草上纏,亦非金屬亦非棉,能補肝腎強筋骨,此是何葯猜猜看?」

15 茯苓

從前有個員外,家裡僅有一個女兒,名叫小玲。員外雇了一個壯實小夥子料理家務,叫小伏,這人很勤快,員外的女兒暗暗喜歡上他了。不料員外知道後,非常不高興,認為倆人門不當戶不對,不能聯姻。便準備把小伏趕走,還把自己的女兒關起來,並托媒許配給一個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後,兩人便一起從家裡逃出來,住進一個小村莊。

後來小玲得了風濕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顧她,二人患難相依。有一天,小伏進山為小玲採藥,忽見前面有隻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後腿,兔子帶著傷跑了,小伏緊迫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處,兔子忽然不見了。他四處尋找,發現在一棵松樹旁,一個球形的東西上插著他的那支箭。於是,小伏拔起箭,發現在棕黑色球體表皮裂口處露出裡面白色的東西。他把這種東西挖回家,做熟了給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覺得身體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興,經常挖這些東西給小玲吃,小玲的風濕病也漸漸痊癒了。這種葯是小玲和小伏第——次發現的,人們就把它稱為「茯苓」。

16龍膽草

大洋山曾村有個窮孩子叫曾童,長年替財主放牛過日子。一天,曾童牽牛上山,見山坪的水塘中有個美女在洗澡,就躲在柴叢里張望。一會兒,那美女洗完澡,走上岸來,忽然變成一條大蛇,盤在塘邊呼呼睡去,口裡還吐出一顆珠,閃閃發光。曾童膽大,走上前去,悄悄拾來,放在身邊玩玩。原來這是一條修鍊已久,能變化人形的蛇神。這顆珠就是蛇丹。

蛇神睡醒,見蛇丹丟失,心裡慌張,急忙變做一個「老聹客」,四下里尋找起來。老聹客見了曾童,就問:「放牛阿哥,你是否看見有顆珠落在地上?」曾童從袋裡摸出蛇丹,雙手送還給她。

老聹客見曾童誠實,問道:「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你有家嗎?」「我叫曾童,爹娘早死,家裡只剩我一個人了。」「孩子,你若願意,就拜我做乾娘,到我家裡,我供你吃,供你穿,還教你識字練功夫,好嗎?」曾童見蛇神沒有惡意,就點了點頭,跟蛇神走了。

從此,曾童作了蛇娘的乾兒子,在洞府里一住三年。這天,正是曾童十六歲生日,蛇娘對曾童說:「你已長大,可以去做事了。現在有個出仕的機會,當今皇帝的太子生了重病,沒人能夠治好。你去治好他,就會『白馬盡騎,高官盡做』了!」「我不會看病。」「沒關係,為娘肚裡有膽汁,你鑽進去取一點來,保險能治好。」蛇娘說著給曾童一枚針和一隻放眼藥粉的小空瓶,馬上現出大蛇原形,伏在地上,張開大口。曾童順蛇口鑽入蛇肚,摸到蛇膽,舉針一刺,接了幾滴膽汁,又鑽了出來。

蛇娘為曾童收拾行裝,又送曾童到門外。臨別時,蛇娘對曾童說:「以後有難事就找娘,只要爬上三十三級崖梯,敲了三下,娘就會來開門的。」曾童記下,一路走去。

曾童來到京城,揭了皇榜,用蛇膽汁治好了太子的病。皇帝憐他年少,父母雙亡,就留他伴太子讀書習武,還賜名曾相,說是日後太子登基時再拜為丞相。

過了一年,皇帝的公主也生了與太子一樣的病。皇帝召來曾相,說:「卿若能治好公主,朕就招你為駙馬。」

曾童想到臨別時蛇娘的吩咐,就連夜趕回大洋山,爬上崖梯,數到三十三級時停下,敲了三聲,石門立即打開。娘兒相見,格外歡喜。

蛇娘已知曾相的用意,又給他一枚針和一隻空瓶,還交代說:「你這次入肚取膽汁,只能用針戳一下,勿貪多!」

曾相鑽入蛇肚,刺了一下,接了膽汁,偏偏心想:這膽汁這麼靈,索性多取一點。娘啊娘,你也不要小氣,讓兒多取點吧!這麼一想,又舉起手來,一連猛刺幾針。大蛇負痛,嘴巴一閉,肚子一縮,打了幾個滾,就昏過去了。曾相呢,也活活悶死了。

蛇娘痛醒,覺得噁心,就大口大口地吐了起來。那些膽汁吐到草上,就成了「蛇膽草」。

蛇娘怨曾相貪心,又憐公主病重,就化成老聹客,采了蛇膽草,來到金鑾殿,推說曾相暴死,由娘代子送醫,得到皇帝的信任。蛇娘讓公主服了蛇膽草,公主的病也就好了。

皇帝一時高興,問起這草藥的名字。皇帝沒聽清蛇膽草,就說:「龍膽草好,龍膽草好!」皇帝是「金口」,「蛇膽草」也就成了「龍膽草」了。

說話間,老聹客已不見了。

後人根據這個傳說,在大洋山頂蓋了一座「蛇神廟」,廟裡刻著一對聯:

心平還珠蛇神為娘,心貪刺膽蛇娘吞相。

17 杜仲

很多年以前,洞庭湖貨運主要靠小木船運輸,船上拉縴的縴夫由於成年累月低頭彎腰拉縴,以致積勞成疾,他們十有八九患上了腰疼痛的頑症。有一位青年縴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葯能解除縴夫們的疾苦。

為了實現這一願望,他告別了父母,離家上山採藥。一路上他走過了潺潺溪流,也走過了荊棘叢生的陡坡。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採藥老翁,於是滿心喜悅地走上前拜見,可老翁連頭也不回就走了。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離家二十一天了,老母所備的口糧已吃光,可至今重任渺茫,於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並訴說了縴夫們的疾苦。老翁感動淚下,趕忙從葯簍中掏出一塊能治腰膝疼痛的樹皮遞給杜仲,指著對面高山叮囑杜仲:「山高坡陡,採藥時可要小心性命!」杜仲連連道謝,拜別了老翁,沿山間險道攀登而去。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聽說杜仲要上山頂採藥,連忙勸阻:「孩子,想必你家還有老小,此山巔天鵝也難以飛過,猿猴也為攀緣發愁,此去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為同伴解除病痛,毫無動搖,他艱辛地爬到半山腰時,只聽得烏鴉悲嚎,雌鷹對著雄鷹哀啼,好像在勸其快回。杜仲身臨此境,真是心慌眼花,肚子也餓得咕咕作響,突然一個倒栽翻滾在山間,萬幸身子懸掛在一根大樹枝上。過了一會,他清醒過來,發現身邊正是他要的那種樹,於是拚命地採集。但畢竟精疲力竭,又昏倒在懸崖,最後被山水沖入飄渺的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的縴夫們聽到這一噩耗,立即尋找,找了多日,終於在洞庭湖畔一山間樹林中找到了杜仲的屍體,他手上還緊緊抱著一捆採集的樹皮,縴夫們含著淚水,吃完了他採集的樹皮,果真,腰膝痛全好了。為了紀念杜仲,人們從此將樹皮正式命名為杜仲。

18 半夏

傳說:石羊場有個叫李富安的鄉民,想多子多富,賢妻已為其生了七個兒女,都想還生。48歲那年的夏天中間生下了第八個小孩,因是夏天過半,李富安給她取名為李半夏,家人都叫她半夏。李半夏生來身小體瘦,苗條如柳,半夏長到10歲時,個子還是很小,但很乖。因家裡人多地少,難以維持生活,這時,李富安就把半夏送到相蓋山寺內誦經,半夏到相蓋山後,一心想普度眾生,修鍊成佛,擺脫人間的痛苦,經多年的苦修鍊都沒有成仙得佛,她都失去了信心。一天晚上。佛祖給她送來一個夢「你要繼續修鍊,佛門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為根本,你雖然修鍊了多年,但沒有為天下眾生消除苦難,所以不能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半夏姑娘就按佛祖的旨意。在普州城掛起了「起死回生」的抬簾,擺起了葯攤,給百姓治病。

男人們看見葯攤旁站著一位十分美麗,面帶笑容的姑娘都不好意思去找她治病,一位從鄉下進城的老太太因無錢看病,看到這位面善的姑娘就上前去問道,「姑娘,我沒有錢治病,你若是能治好我的病,我就一輩當你的下人,服待你一輩子」,姑娘聽後,摸著她手說:「大娘,你病得不輕呀,我會治好你的病,並分文不收。」

姑娘邊說邊為其包葯,藥包好後,和藹可親愛地說道:「大娘,你把這葯拿回去煎來吃了,病一定會好的」。老太太感激不盡接過藥包,回到家裡就把葯煎來喝了一次,第二天早上又喝了一次,到子中午老太太感覺沒有什麼病了。隨後她逢人就說:「街上有一位年輕的神醫,治好了多年沒治好的老毛病」。果真大家仔細一看,老太太病了很多年,都沒有那個醫生治好她的病,現在一下子臉色紅潤,說話很有精神,病容全消失了。些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姑娘治病的名聲就傳遍整個普州,百姓們有的攜兒帶女,有的柱拐杖來找她治病,她不分白天黑夜,隨喊隨到,到病人家中治病,真是藥到病除。在整個普州傳為神醫。

有一天,半夏姑娘來到石羊場為百姓治病,當她看見了七八個病人,開了七八個藥方,包了七八包葯,累得她腰也直不起來了,突然來一位小夥子對他說:「我是天上的六甲神,因你為百姓消災治病,功德非常圓滿,奉玉帝旨意,召你上天入仙班,命你明日大陽出山時,到相蓋山華嚴洞排班聽封」,六甲神又悄悄地對他說:「可能是半夏仙」。然後,就踏上一朵蓮花走進了祥雲。半夏姑娘聽後,腰也直起了,十分興奮。心想,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第二天,她早早收拾好了行裝,準備奔向華嚴洞,待日出後上天賜封,當她正要出門時,急促的敲門聲,使她不覺一驚,開門一看,原來是一位壯漢抱著一個面色蒼白,生命垂危的小孩,壯漢急得滿頭是汗,哀求半夏一定救好這個孩子,因為他是我家的獨苗。半夏姑娘一摸小孩的脈,病得不輕,但他心慌,不知如何下藥治。不過她還是儘力克制上天的心情,尋問病情,分析病理。仔細觀察,琢磨。為小孩煎藥,喂下後不見好轉。眼看上天的時間就快到了,半夏姑娘對壯漢說:「葯已服下,我有點事出去,回來再救小孩」。壯漢見半夏姑娘要走就撲通一下跪下,哀求半夏姑娘一定要把小孩治好才走。半夏姑娘很為難,正在這時,小孩口吐白沫,眼睛發直,臉色雪白,半夏姑娘急忙進行搶救,已把聽封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等小孩蘇醒過來後,她聽封的時間早已過去了,半夏姑娘還是去了華嚴洞,但什麼動靜都沒有了,半夏姑娘就這樣失去了上天的機會,從此,她再也不想上天成仙行道的事了,就一心一意地為普州和天下窮苦人治病,因她治病救人,常年奔波,勞累,不幸積勞成疾,便離開了人世,人們就把她埋地一塊大土中間。

不久,她的墳和這塊土裡都長出了許多綠油油小苗來。過了一段時間這塊地的主人,耕地種莊稼時發現苗苗下面結有一顆珠子大小的東西,可能是半夏姑娘變的,不如拿來作藥用,他就送了幾顆給鄰居一位有病人吃了,效果很好,病情真的減輕了,此事傳出去後,有病的人,特別是氣管炎、胃炎、嘔吐的病人挖來吃,一吃就見效,十分靈驗,為紀念半夏姑娘,人們就稱小苗苗為半夏,並在華嚴洞左壁首位按半夏姑娘的形態雕刻了一尊坐像,使永遠紀念和瞻仰。

半夏有毒,體寒者慎用!

19 三七

很久以前,有兄弟倆,哥哥繼承家傳,行醫看病且種植藥材,弟弟則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竅出血。哥哥得知後,急忙刨了一棵草藥煎湯給弟弟服下。弟弟連服幾劑後,霍然痊癒。他問哥哥用的什麼葯,哥哥告訴它是祖傳的止血草藥。後來他向哥哥要了一些草藥小苗栽在自家園子里,第二年,這棵草藥已長得枝繁葉茂。

說來也巧,鄰村有家財主,財主的兒子也得了出血病,吃什麼葯也不管用,眼看就快死了,打聽到弟弟患過類似的病,吃了一種草藥治好的,便到弟弟家尋醫問葯。弟弟聽說後,就把種在自家園子里的那棵草藥挖出來,給財主的兒子煎湯喝了,幾劑之後,不但沒治好病,人還死了。財主像瘋了一樣,告到縣官那裡,弟弟被抓了起來。哥哥得知後,急忙前去申訴,告訴縣官,這並不是弟弟的過錯,弟弟給財主兒子用的確實是止血草藥熬的湯,只不過這種草藥才生長了一年,還沒有藥性,要長到三到七年時藥力才最強。這件事轟動了十鄉百里,漸傳漸廣,人們也知道了這種草藥的採挖時間。後來,人們就給這種草藥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長三至七年的藥效最佳。

20 銀杏

很早以前,筆架山下住著兩戶人家,紅豆、白果兩小無猜,親如兄妹,常在一起玩耍。白果10歲那年,媽媽染上了地方病,地方病是頑症,不管怎樣吃藥,最多只能活一年。傳說昆崙山中的一種葯果才能治好這種地方病。因為路遠難行,去採藥的人一般是有去無回。白果的爸爸不畏觀險,打算去昆崙山為妻子採藥,只是苦於白果與病妻無人照顧。紅豆一家人知道了,忙到鄰居看望病人,商量採藥的事。紅豆的爸爸說:「我去採藥吧。」白果的爸爸不同意。紅豆的媽媽說:「煙火鄰居,分個什麼你我呢?再說魚幫水,水幫魚是做人的本分。」半年過去了,不見紅豆的爸爸採藥歸來。等啊等,一年過去了,還是不見採藥的人回來。白果的媽媽等不及病死了。紅豆的爸爸也永遠回不來了,因為在採藥的路上攀懸崖時摔死了。白果失去了媽媽,紅豆失去了爸爸,兩家人相依為命,苦熬了多少年,才慢慢地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掙脫出來,山沖里偶爾回蕩起兩家人的笑聲。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紅豆十八歲那年,媽媽也染上了該死的地方病。求醫拜佛無效,紅豆決定去昆崙山尋找葯果,把媽媽托給了白果照顧。採藥路上,紅豆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到達了昆崙山。紅豆的孝心感動了山神,山神遞給紅豆一顆葯果說:「此乃天地之靈根所結,天機不可泄露。此果只能給你的媽媽吃,他人吃了,你會立刻變成啞巴畜牲。切記!切記!」紅豆接了葯果,給山神磕了幾個響頭。媽媽的病有救了,欣喜若狂,日夜兼程往回趕。

話分兩頭說,自紅豆離家後,白果像親生女兒一樣服侍紅豆的媽媽。端茶遞水,倒屎倒尿。紅豆的媽媽過意不去,對白果說:「孩子,不要管我了,這病會傳染的。」白果說:「我的媽媽死得早,是您一手把我摸大的,你比親媽還親,世上哪有知恩不報的呢?」

不久,白果果然染上了地方病。紅豆一回到家裡,就把葯果往媽媽嘴裡喂。媽媽扯氣不來地問:「采了幾顆葯果?」當媽媽得知只有一顆葯果時,準備吃藥張開的嘴巴又閉上了。媽媽深情地望著紅豆、白果,在心裡拿定了主意,輕輕地對白果說:「快去地里把你爸爸叫回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支走了白果,媽媽對紅豆說:「白果服侍我染上了這該死的地方病,她年紀小,葯果就給她吃吧,媽老了,身體不行了。」紅豆跪在媽媽的床前,邊哭邊說:「您先吃吧,媽媽,我明天再去昆崙山為白果採藥。」媽媽一邊用顫抖的手為兒子擦著淚水,一邊說:「記住媽媽的話,孩子,做人一定要多為他人著想。好吧,先把葯果放在床頭,待會媽再吃,現在我要上茅房,你快去叫白果過來幫忙吧。」紅豆信以為真,照媽媽的吩咐去了。媽媽不願看到白果有什麼不測,也不願兒子再去昆崙山冒險。只有採取果斷措施,白果才會吃下藥果,兒子才不會再去昆崙山。待紅豆、白果雙雙跑回家時,媽媽用自己的褲帶已經在床頭架上弔死了。安葬了媽媽,紅豆把葯果送給了白果。白果不知事出有因,吞下了葯果,藥到病除,精神百倍。待她正要感謝紅豆時,卻見紅豆很快變成了一隻比狗小比貓大的黑油油的動物。這動物就是後來被人們尊為山神的白猸子。白果從驚鄂中醒來,明白了一切,放聲痛哭:「紅豆哥啊,你爸爸為我母親採藥死在了去昆崙山的路上,你媽媽為了讓葯給我弔死了,你為了治好我的病又變成了動物。天啊,我該怎以辦啊?」

白果冷靜下來,她想這一切都歸罪那可惡的地方病。地方病害得無數人家破人亡。既然這葯果可以治好地方病,為什麼不讓它在家鄉生根結果呢?那樣不就徹底解決了地方病帶給鄉親們的痛苦嗎?只可惜葯果我已經吞下了,要想不讓它變質,只有迅速地死去。怎麼辦?紅豆哥一家三口為了媽媽和我都付出了生命,我為什麼不能為家鄉人民世世代代擺脫地方病的折磨而去死呢!於是留下遺書,懸樑自盡了。

按照白果遺書的要求,不用棺材迅速把她埋在山腳下土質疏鬆的地方。很快埋白果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樹苗。後來樹長大了,結出的果子是地方病的剋星,鄉親們採摘方便,不再受地方病的折磨了。

為了紀念白果姑娘,鄉親們就把這葯果叫做白果。紅豆、白果為了他人變成了動物和植物,但她們仍通人性。白猸子依戀白果樹,一年四季守護在白果樹周圍。白果樹從未忘記自身悲壯的由來,那綠色的花朵,花中的淚滴,是對紅豆哥和那些為了他人而犧牲的人們永遠的悼念。

銀杏有毒,不宜多吃。

21 當歸

古時候,有個青年名叫王福,勤勞善良,靠採藥與母親相依為生。離他家幾百里外有座高山,據說山上長有很多神奇的藥草,由於山高路險,加上毒蛇猛獸橫行,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去了也是無回。王福很想去探個究竟。他想自己身強力壯,應該無所畏懼。當他徵求母親意見時,其母想挽留兒子,不便直說,就建議他娶了親,成了家再走。王福遵照母親意思,擇期成家。成家後,仍念念不忘進山之事。最後終於有一天,他對泣不成聲依依不捨的妻子說:「我若三年不歸,你可另嫁他人。」次日,毅然出門上山去了。

母親日盼夜望,轉眼三年過去了,仍不見兒子回來,估計必死無疑。王母通情達理,遵照兒子的托咐,勸媳婦改嫁。誰知媳婦改嫁不到半月,王福竟滿載名貴藥材而歸。他見妻子改嫁,後悔不已。見面時,他指著藥材說:「原來打算賣掉藥材,給你置衣物首飾。如今你既已改嫁,就把這些藥材送給你吧。」兩人抱頭痛哭。新婦悲痛感傷,憂鬱成疾,月事不調,骨瘦如柴。她拿起王福帶回的藥材,生啖活吞,企望中毒,了卻此生。誰知吃了以後,她反而月經通調,日益康復。後人便取唐詩中「正當歸時又不歸」中的「當歸」兩字,做了此藥名稱。

22 知母

從前有個孤寡老太婆,無兒無女,年輕時靠挖葯為生。因她不圖錢財,把采來的藥草都送給了有病的窮人,所以年老了卻毫無積蓄。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塊心病就是自己的認葯本事無人可傳,想來想去,她決定沿街討飯,希望能遇上個可靠的後生,認作乾兒子,了卻自己的心病。

一天,老人討飯來到一片村落,向圍觀的眾人訴說了自己的心事。一時間,討飯老太要認乾兒子傳授採藥本事的消息便傳開了。不久,有一個富家公子找到了她。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盤:「學會了認葯治病,豈不多條巴結官宦的路子。」於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裡,好衣好飯伺候著。但過了十幾天,卻一直不見老太婆提藥草之事,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聲「媽」,問起傳葯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幾年再說吧。」這下子把公子氣得暴跳如雷,他叫囂起來:「白養你幾年,你想騙吃騙喝呀,滾你的吧!」老人也不慍怒,冷笑一聲,換上自己的破衣裳,離開了公子的家門。

她又開始沿街討飯。沒多久,又有個商人找到他,願認她當乾媽。這商人心裡盤算的是賣藥材,賺大錢。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過了一個多月,仍不見老人談傳葯之事,心裡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樣,把老人趕出了家門。

一晃兩年過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討,說著心事,竟被很多人當成瘋子、騙子。這年冬天,她蹣跚著來到一個偏遠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門外。

響聲驚動了這家的主人。主人是個年輕樵夫,他把老太婆攙進屋裡,噓寒問暖,得知老人餓著肚子,急忙讓妻子做了飯菜端上。老人吃過飯就要走,兩口子攔住了:「這大冷的天,您上哪兒去呀?」當老人說還要去討飯時,善良的兩口子十分同情,勸她說:「您這把年紀了,討飯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們窮,就在這兒住下吧!」老人遲疑了一下,最後點了點頭。

日子過得挺快,轉眼春暖花開。一天,老人試探著說:「老這樣住你家我心裡過意不去,還是讓我走吧。」樵夫急了:「您老沒兒女,我們又沒了老人,咱們湊成一家子過日子,我們認您當媽,這不挺好嗎?」老人落淚了,終於道出了詳情。而樵夫夫婦卻沒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圖啥報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從此,樵夫夫婦忙著活計,很孝順老人,老人就這樣過了3年多的幸福時光,到了80歲的高齡。

這年夏天,她突然對樵夫說:「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樵夫不明就裡,但還是愉快地答應了老人。他背著老人上坡下溝,跑東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還不時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終很開心。當他們來到一片野草叢生的山坡時,老人下地,坐在一塊石頭上,指著一叢線型葉子、開有白中帶紫條紋狀花朵的野草說:「把它的根挖來。」樵夫挖出一截黃褐色的草根問:「媽,這是什麼?」老人說:「這是一種藥草,能治肺熱咳嗽、身虛發燒之類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為什麼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認葯么?」樵夫想了想說:「媽是想找個老實厚道的人傳他認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這本事去發財,去坑害百姓!」老太婆點了點頭:「孩子,你真懂得媽的心思。這種葯還沒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

後來,老太婆又教樵夫認識了許多種藥草。老人故去後,樵夫改行採藥,但他一直牢記老人的話,真心實意為窮人送葯治病。

23 人蔘

很久以前,相傳在山青水秀、風光旖旎的魯東南沂蒙山區的蒙山上,生長著許多人蔘。其中兩棵活了上千年有了靈性,變成了人蔘娃娃,夜晚經常在山中玩耍。睛朗的月夜,有人在山上見過他倆的身影——一男一女,白生生、胖乎乎的,腰裡圍著耀目的紅兜兜,蹦蹦跳跳,十分可愛。

有一天,遠處來化緣的一位黑心和尚得知此事,便想抓到人蔘娃娃,於是就騎著一頭毛驢,帶著清風、明月兩個小和尚來到蒙山上,建了一座不大的寺,起名叫明山寺。他來後無心念經,白天睡覺,夜晚在山上東遊西逛到處尋找。這兩個小和尚白天為他砍柴、做飯、割草、餵驢,晚上舂米到深夜,吃剩飯、穿破衣,還經常挨打受罵。

有天晚上,黑心和尚又外出尋找去了,清風、明月正在舂米,只見門外站著一男一女、兩個圍著紅兜兜的白胖娃娃,他倆怯生生地說:「我倆幫你們舂米好嗎?」清風、明月正愁舂不完呢,就答應了,他們四人一會就把稻穀舂完了。從此以後,每當黑心和尚外出的夜晚,倆娃娃就來幫忙幹活,然後一塊玩耍,有說有笑,快活極了。

有天夜晚,黑心和尚回來特別早,發現了人蔘娃娃在屋裡玩耍,就輕輕地推開門,貓腰去抓,但人蔘娃娃立刻不見了。黑心和尚眼睛賊溜溜地轉了幾轉,對清風、明月說:「我給你倆每人一根帶著一綹紅線的針,等胖娃娃再來的時候,偷偷把針別到他們的紅兜兜上,鬆開線,到時候,你倆就可以常跟他們玩了。」清風、明月信以為真,高興了大半夜。又到了晚上,兩個胖娃娃來了,他倆留著胖娃娃玩了一會,依照吩咐別了針,鬆了線。

第二天早晨,黑心和尚早早起來,順著彎彎曲曲的紅線向前尋去,直到傍晚才在大山樹叢深處挖出人蔘娃娃。黑心和尚暗自高興:「嘿嘿,我就要脫胎換骨立地成仙了……」

他悄悄來到廚房,把人蔘娃娃放到鍋里,搬來一塊大石頭壓在鍋蓋上。叫來清風、明月說:「你倆只管燒火,不許打開,否則就要你倆的小命。」說完就沐浴更衣去了。

清風、明月剛點著了火,忽然一股異香從鍋里飄出來,就聽裡面喊:「救救我們。」他倆互相看了一眼,壯著膽子掀掉石塊打開鍋蓋一看:「啊?是那倆個胖娃娃。」清風、明月知道上了當,他倆不顧一切把兩個好朋友抱出來,讓他們從後院逃走了。臨走時,倆娃娃感激地塞給每人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果,並告訴他們:「遇到危險,把它放到嘴裡」,身子一閃不見了。

一會,黑心和尚回來,發現清風明月放走了參娃娃,就拿著荊條去抽他倆。清風、明月趕緊把小山果含到口裡,只覺渾身發輕,雙腳離地。他們趕忙抓住拴在桂樹上的毛驢韁繩,沒想到毛驢和桂樹也拔地而起,向天上升去,樹根上夾帶的石塊、泥土落下來,正巧砸到黑心和尚的頭上,頓時他腦漿塗地,一命嗚乎了。

清風、明月升到九重天上,被王母娘娘派給萬壽山五庄觀的鎮元子仙人,做了看守「人蔘果」的仙童;那頭毛驢在天上東遊西逛,正巧被張果老碰上,收留當了坐騎;那棵桂樹被月宮裡的嫦娥攔住,栽到了月宮門前。睛朗的月夜,我們還能看到月亮上桂樹的影子呢!

逃出虎口的人蔘娃娃,不願繼續在蒙山上久住,便帶著他們的家族,離開了沂蒙山區,遷到我國東北大森林,在那裡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24 白頭翁

有個年青人鬧肚子,一陣一陣地疼得直冒汗。他忍著痛,捧著肚子去找醫生,恰巧醫生被別人請去了。年青人只得回家。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上了勁,疼得他腸如刀絞、行動不得,只好躺在地上。

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拄著拐杖走來,他問年輕人:「你怎麼睡在這幾呀?小夥子!」

年輕人答道:「我正在鬧肚子疼壞啦!」

「怎麼不去看醫生?」

「醫生不在家呀。」

「那就找點葯吃啊!」

「讓我哪裡找去?」

「嘿,你身邊不就有治鬧肚子的葯嗎?」

「在哪兒?年青人急問。」

老爺爺用拐杖指著路邊一顆果實上長著白毛的草,說:「這東西的根就是葯。你挖回去煎湯,只要連吃三劑就好。」

「真的嗎?」

「你看,我都這麼一把年紀了,還能說瞎話嗎?告訴你吧,這是我家獨傳的秘方,就借你的嘴傳給世人吧。」

老爺爺說完,轉身走了。

年青人還是半信半疑。過了一會,他覺得肚子好受了一點,就挖了幾棵果實上長著白毛的野草回家了。到了家,他並沒有煎湯吃。可是到了下半夜,肚子又疼起來,瀉肚子的次數也增多了。年青人實在受不住了,只好試試老人的辦法。他把那些野草的根子洗乾淨,又切了片、煎成湯。這天晚上,他喝了一劑;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劑……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了。年青人十分高興。

後來,鄰居中有許多人得了痢疾。那個年青人就扛上鐵鍬,到村外荒地里去挖這種藥草。他挖了一籃子回來,送給病人。病人吃過都好了。人們問年青人:「你什麼時候學會醫道啦?」

年青人便對大家講述了老爺爺傳授單方的故事。

人們又問:「哪兒的老爺爺?」

「我忘問啦。」

「這叫什麼藥草呢?」

「老爺爺沒說。」

年青人十分後悔。過了幾天,他來到上次碰見老人的地方,想找到老人,當面致謝。可是,問來問去,怎麼也打聽不出那位老人的來歷和下落。大夥都說:「沒有見過這麼一位老先生啊!」

年輕人很失望。他坐在與老人相遇的道邊上發愣。這時,他看見土梗上有一顆長滿白毛的藥草,正隨風輕輕搖動。那長著白毛的藥草,多像一位白髮老頭啊!年輕人驚叫道:「哎呀,那位老爺爺怕是南極仙翁顯聖,親傳秘方來了吧!對,不能讓後輩忘記那位傳葯的老爺爺,這種草,就叫『白頭翁』吧。

白頭翁有毒,自己不要隨意用。

25 菊花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阿牛家裡很窮,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壞了。阿牛長到13歲,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眼睛不好,今後不要再日夜紡紗織布,我已經長大,我能養活你!」於是他就去張財主家做小長工,母子倆苦度光陰。兩年後,母親的眼病越來越嚴重,不久竟雙目失明了。阿牛想,母親的眼睛是為我而盲,無論如何也要醫好她的眼睛。他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葯。也不知吃了多少葯,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漂亮的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盪,盪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乾糧,去天花盪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盪,人稱天荒盪。他在那裡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盪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村上人紛紛前來觀看這株不尋常的野菊花。這一消息也傳到了張財主那裡。張財主將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將那株白菊移栽到張家花園裡。阿牛當然不肯。張財主便派了幾個手下人趕到阿牛家強搶那株白菊花,因雙方爭奪,結果菊花被折斷,他們才揚長而去。阿牛見這株為母親治好眼疾的白菊橫遭強暴,十分傷心,坐在被折斷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離開。半夜之後,他朦朧的淚眼前猛然一亮,上次夢見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來到他的身邊。姑娘勸他說:「阿牛,你的孝心已經有了好報,不要傷心,回去睡吧!」阿牛說:「這株菊花救過我的親人,它被折死,叫我怎麼活?」姑娘說:「這菊花梗子雖然斷了,但根還在,她沒有死,你只要將根挖出來,移植到另一個地方,就會長出白菊花。」阿牛問道:「姑娘,你是何人,請告知,我要好好謝你。」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無需報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繡球。」念完就不見了。

26 柴胡

唐代有個胡進士,家有長工叫二慢。秋天,二慢得了瘟病,胡進士怕傳染家裡的人,就讓他離開。二慢來到水塘邊,在雜草叢裡躺著,覺得又渴又餓,渾身無力,便挖了些草根吃。一連吃了7天,周圍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試著站起身,忽然覺得身上有勁了。從此,二慢的病再沒犯過。

過了些日子,胡進士的兒子也得了瘟病。他請了許多醫生,誰也治不好。胡進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來詢問後,急忙命人挖草根洗凈煎湯,給兒子一連喝了幾天「葯」,病就好了。胡進士很高興,想給那種藥草起個名字,那東西原來是當柴燒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27 蓮花

很久很久以前,遼東半島,在渤海與黃海交界處一個地方叫做普蘭店。普蘭店東三華里處有一片水鄉,水鄉深處,有一片蓮花怒放的地方,人們叫它谷泡或叫蓮花湖畔。湖裡住著一位美麗而善良的蓮花仙子。湖兩岸百姓在蓮花仙子的呵護下過著美滿祥和的溫馨生活。可是這些樸實善良的人們和百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裡將發生一次驚天動地的劫難。

渤海灣里住著一條兇狠、醜陋的蛟龍王子,他聽說蓮花湖裡住著一位非常美麗動人的蓮花仙子,領著這裡的百姓過著安逸的生活,就決定佔領這個地方,霸佔蓮花仙子,讓當地的百姓聽從他,為他效力。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蓮花湖畔的百姓像往常一樣在這裡耕耘、織布、養蠶、守獵……突然間西南方向,空中烏雲密布、狂風驟起、風沙翻滾,渤海里一股黑色龍捲風向著蓮花湖襲卷而來,蛟龍王子露出猙獰兇狠的面孔,大吼大叫的說到:「我要在這裡稱王,我要娶蓮花仙子為妻,你們都聽著,從現在開始,都要服從於我。」當地的人們早就痛恨這條蛟龍,便拿起武器同他鬥爭。可是純樸的人民哪裡是他的對手,看著百姓不斷地倒下,蓮花仙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穿上自己最心愛的粉紅色長長的衣裙,手拿家中祖傳的雙鋒寶劍衝出湖面與蛟龍展開了一場生與死的搏鬥。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與蛟龍激戰了九九八十一回,七七四十九天,天地萬物都在感受著正義與邪惡的鬥爭與較量。就在最後關頭,蓮花仙子再次手持雙鋒寶劍揮出閃眼光環,頓時,天地間一道耀眼的光亮從蓮花湖裡升起,深深地刺向蛟龍的眼睛,說時遲,那時快,蓮花仙子一次再一次使出全身力氣一個騰飛的健步沖向蛟龍,用鋒銳無比的寶劍刺斷了他的喉嚨,此時疼痛難忍的蛟龍翻騰著身子撞斷了蓮花湖南岸邊的高山逃回渤海灣里一命烏乎了。後來人們發現那座山的形狀象兩個車輪,就起名車軲轆山。

東方升起了一輪紅日,萬物復甦,而美麗的蓮花湖因這場大戰湖水因此而枯竭了,所有的蓮花都漸漸的凋謝了,而疲憊不堪的蓮花仙子奄奄一息的說:「我不行了,我死了後,把我身上的蓮花籽全部留下來,埋在蓮花湖中,讓以後這裡飄滿花香,讓這裡的人民充滿希望」。只見蓮花仙子站在湖中,伸出雙手,一股熱量由此生散發出,大地萬物都能感受她的溫暖,此時一粒粒晶瑩剔透的蓮花籽從空中飄落下來,投入大地的懷抱,深深埋在這黝黑的土地之中。而美麗的蓮花仙子卻再也回不來了。

28 靈芝

靈芝原來是天蓬元帥的千金,因違天規,受貶後托草投胎而來。靈芝姑娘長得特別美,用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不足以表達。玉皇大帝雖有三宮六院,可那些娘後嬪妃無一人比得上她。有一天玉皇傳旨,宣天蓬到凌霄寶殿見駕。天篷元帥以為自己行為失檢,大禍臨頭,顫顫驚驚地跪在金殿上不敢仰視,喃喃地奏道:「陛下宣微臣上殿,不知有何見諭?」玉皇一改往常的威嚴,滿臉笑容,說話不再繞圈子。「愛卿休得驚慌,今日宣你非為別事,寡人最近得悉你有一女,品貌雙優,欲破內宮額滿之禁,例外納為一萬零一號貴妃,終日侍奉左右同享天庭之榮華,不知愛卿意下如何?」天篷本來官癮極大,苦於無進身之階,此刻一聽,連忙搗蒜一般叩首謝恩。並求玉皇早點擇良辰吉日迎接女兒。玉皇大悅,給了天篷十分厚重的封賞。

話說天篷興沖沖回到家中,喜眉笑眼地把此事告訴了靈芝,估摸女兒也一定會高興的。料不到靈芝一口回絕:「女兒回稟元帥,別看那玉皇至高至尊,實乃無惡不作的輕薄好色之徒。他那麼多后妃,有幾個得到好下場?父親尚有一點愛女之心,也不會睜眼看女兒落入虎口。」天篷做夢也想不到的美事,被女兒當肥皂泡吹掉了。他深知女兒吃軟不吃硬,忙開口哄道:「傻孩子,你難道不知一人進宮全家得福嗎?你別看這貴妃的品位,比王母諸後低幾等級,只要你用心求取恩寵,前程無量。你若一味固執,誓違聖命,玉皇豈能饒你?咱全家的榮華富貴勢必斷送你手!」他暗中布置了丫環使女把靈芝軟禁起來。

被囚的靈芝,日夜啼哭,悲哀欲絕。她深知自己的父親是個賣女求榮的貨色,壓根兒就不指望這種人回心轉意。她趁戒備不嚴之時,悄悄溜出帥府,變成一根不顯眼的小草,向凡間飄去。玉皇得知此事,氣得暴跳如雷。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掩蓋天庭的醜聞,便發布「驅逐靈芝出仙界,貶她為一棵獨居山野的小草,不准她在肥沃的土地上落腳,不准她再擇偶婚配,也不准她再有一般小草那樣有遮體的外衣,孤單地終身寂寞,裸莖露桿,等到她覺得這樣活不如死,決定悔改,再予赦免。」從此靈芝在人間紮根了。這當然是一種美麗的神話。

29 魚腥草

當年,越王勾踐做了吳王夫差的俘虜,勾踐忍辱負重假意百般討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國(今紹興)。傳說勾踐回國的第一年,越國碰上了罕見的荒年,百姓無糧可吃。為了和國人共渡難關,勾踐翻山越嶺終於尋找到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而且生長能力特彆強,總是割了又長,生生不息。於是,越國上下竟然靠著這小小的野菜渡過了難關。這種野菜有魚腥味,被勾踐命名為「魚腥草」。

30 丁香

傳說有一顯貴,自恃才高八斗,瞧不起平民百姓。一日過河,無船無橋,央求一農夫背他,並許以銀兩。農夫說:「我出一上聯,你若能對出,不要銀子背你過去。」顯貴欣然應允。農夫說:「水冷酒,一點,二點,三點水。」顯貴百思不得其意,回去後卧床不起。遍請名醫、金石無效,竟嗚呼哀哉了。後在墳頭長出一株丁香花,其同僚見了大悟:「他終於把下聯對出來了——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字。

長按下圖二維碼可快速添加道長微信,詳情諮詢或登記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回大道 的精彩文章:

幽默到死:我有病,我編排好了追悼會的流程,並寫好了悼文!

TAG:夢回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