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哀悼丨享年101歲老將軍,鄧稼先的老所長,走了……鐵骨錚錚「核司令」,兩度落淚眾人哭

哀悼丨享年101歲老將軍,鄧稼先的老所長,走了……鐵骨錚錚「核司令」,兩度落淚眾人哭

原標題:哀悼丨享年101歲老將軍,鄧稼先的老所長,走了……鐵骨錚錚「核司令」,兩度落淚眾人哭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8年11月17日上午,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在解放軍301醫院辭世,享年101歲。


上世紀60年代,自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中國核武器研究所後,「程開甲」這個名字進入國家絕密檔案,銷聲匿跡二十餘年;而今,一代國人的成長與認知史里,程老之名卻榮光深植、忘之不卻。

作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重要開拓者,程開甲參與主持決策了包括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破在內的三十餘次核試驗;先後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7年,習近平主席親自將「八一勳章」頒授給程老……


今天,徽臉與眾讀者同哀,回憶鐵骨錚錚「核司令」的生平事迹,深切緬懷程開甲院士。



一聲炮響,轟出「中國核司令」


回顧程開甲院士一生,這位為國鑄盾的學者,當年揮別英倫毅然回國的選擇是這段百年風雲的重要轉折。


促使他作出這個決定的,源於一聲「炮響」。


程開甲生於1918年,祖籍徽州,祖輩早年從徽州到江蘇吳江的盛澤經商。


1918,那是最壞的年代,也是各種社會思想涌動的年代。在思想大潮中,科技的落後催生著無數為祖國學習先進科技的年輕人。


程開甲就是其中之一。


1946年,程開甲來到英國求學,立志要為祖國而讀書。

可國弱則民哀,落後就要挨打。身處異國他鄉的程開甲,嘗盡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


有一次去海灘游泳,幾個中國留學生剛下水,英國人就立即上岸,還指著他們說:「有一群人把這裡的水弄髒了。」


這件事情一直被程開甲記在心裡,他說:「看不到中華民族的出頭之日,海外的華人心中都很悶、很苦。」


1949年發生的一件事,讓程開甲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這件事情,即使已經過去近70年,程開甲仍然能夠清晰記起當年的每一個細節。


「那是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蘇格蘭出差,看電影新聞片時,看到關於『紫石英』號事件的報道。


看到中國人毅然向入侵的英國軍艦開炮,並將其擊傷,我第一次有『出了口氣』的感覺。


看完電影走在大街上,腰桿也挺得直直的。中國過去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但現在開始變了。


就是從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紫石英」號事件,讓程開甲開始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

他給家人、同學寫信,詢問國內情況。先他回國的同學胡濟民告訴他:「國家有希望了。」


那一刻,程開甲決定回國。


1950年,程開甲婉拒導師玻恩的挽留,放棄英國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員的優厚待遇和研究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開啟了報效祖國的人生之旅。


回國的行囊中,除了給夫人買的一件皮大衣外,全是固體物理、金屬物理方面的書籍和資料。


1952年,程開甲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6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程開甲用自己的一生兌現了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的誓言:「一輩子跟著黨,個人一切交給黨。」



上述提到「紫石英」號事件,發生於1949年4月的長江之上。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雄師雲集長江北岸,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一千多華里的戰線上嚴陣以待,積極準備渡江作戰。對岸,戰備精良的國民黨部隊沿江設防,構築立體防線。


4月20日,雙方隔江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就在這時,英國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護衛艦(HMS Amethyst, 又譯"紫水晶"號)無視人民解放軍公告4月20日外國艦船撤離長江的期限,闖入人民解放軍前線預定渡江江段,且不聽從警告,遭人民解放軍炮擊,"紫石英"號隨即開炮還擊。

在炮戰中,"紫石英"號重傷擱淺。


20日下午至21日,人民解放軍炮兵又將先後趕來增援的英國海軍遠東艦隊"伴侶"號驅逐艦(HMS Consort)、"倫敦"號重巡洋艦(HMS London)、"黑天鵝"號護衛艦(HMS Black Swan)擊退。


此後,雙方就事件責任及"紫石英"號被扣的問題展開接觸和談判,但一直未有結果。


7月30日,"紫石英"號趁夜逃走,途中與人民解放軍炮兵再度交火。


31日,"紫石英"號逃出長江口,有關談判隨之終止。


這一事件,表明了即將建立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和強大勇氣。


同時結束的,是英國等列強在中國內河橫行的歷史,是帝國主義在遠東的炮艦政策,是上百年來「弱國無外交」的局面。


而英國,也成為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


「紫石英」號事件觸動了程開甲這位後來的「中國核司令」。


程開甲90多歲高齡時,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的手狠狠地錘向桌子說:「我當時看到的時候真是高興啊!」

老人哽咽到不能自已,激動地說:「我就知道,我們有這一天能夠這樣子的!」


說完這句話,他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語……



追憶往昔,「兩彈一星」元老淚落不止


回國後最初的十年,是日子平靜的十年。程開甲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南京大學。


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程開甲就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接任副所長,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


從此,他消失了。就如同所有消失的「兩彈元勛」科學家一樣,他們將自己的生命投身於西北荒無人跡的荒漠上,從此消失20餘年。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鄧稼先,也在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工作。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還有鄧稼先和程開甲一起吃水煮雞蛋的鏡頭。


程開甲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在錢三強的具體指導下,程開甲設計的中國第一個具有創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確保了首次核試驗任務的圓滿完成。

程開甲成功地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的幾十次試驗。


程開甲是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除了科學家的身份之外,程開甲還是一個軍人,人們稱他為「核司令」。


「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國家強起來,國防強起來。」


正是懷著這赤子之心,程開甲兩易專業方向,奉獻大漠20多年,苦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



核爆炸試驗現場(左三為程開甲)


在近乎隱身的「羅布泊時間」中,寂寞時便望一望住地附近的蒼茫景色,成了程開甲鮮有的消遣:「我住的地方有一棵很高的樹,抬起頭來看看樹,帽子都會掉下來。」


而那段時間輔助他工作的後勤部部長任萬德憶及程開甲的工作之勤勉,也曾說起一個小故事:一次,任將一碗麵條熱了又熱反覆上桌,而「他(程開甲)就在那裡計算」;第二天,任睡醒後見程開甲睡在被黃沙覆了一層的軍用被子下,而麵條卻還在桌上放著,絲毫未動,上面也有了一層沙土。


在羅布泊工作期間,每次核試驗任務,程開甲都會到最艱苦的一線去檢查指導技術工作。


為了增強對核爆現象和破壞效應的感性認識,他還多次進入核試驗爆後現場、到測試間、甚至要到最危險且放射性最高的「爆心」——「要看看爆炸後爆心是什麼樣子的」,程開甲說起自身安危,總顯淡然。

這般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程老,晚年在見到當年的老戰友張蘊鈺時,眼眶卻又再次溢滿了淚水。


1998年,程老到張蘊鈺家中探望這位昔日的工作夥伴,也即我國第一任核試驗司令員。二人回顧起那段「吃窩窩頭來搞原子彈」的艱苦日子激動不已。


程老回憶,1976年地下核爆炸試驗之前最後的討論會上,眾人議及坑道臨近出口處的寬度。


程開甲認為出口過寬,必須封堵,否則便有泄露危險;旁人卻極力反對,「再多增一米,就是修正主義」。


這個時候,只有張蘊鈺堅決支持,「這個問題,聽老程的」。


回憶過程中,程開甲已是數度哽咽,終至掩面而泣,而在一旁靜靜傾聽的張蘊鈺也淚落不已。


2008年,張蘊鈺病危,程開甲趕到病床前,兩位「兩彈一星」元老間的最後一面,只留下一片靜默。



程開甲院士徽州尋根


程開甲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四、五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和資深院士。

他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


1999年,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為他頒發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直至晚年,程開甲院士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仍耕耘不輟,心繫國防科技發展,為我國國防現代化事業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例如,利用「程—玻恩」超導電性雙帶理論,對趙忠賢院士和美國卡內基研究院毛和光發現的「壓力誘發超導再進入」的新的重要現象進行研究。


又例如,對「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難題,提出了一個命題,開始了自己獨特的思考。


「我還要努力不懈,不老常青。」是他感言中的一句。



除了科研,晚年的程開甲將軍還有一個心事:尋根。


程開甲於1918年出生於江蘇吳江,但他的祖籍在徽州,是篁墩程氏的後代,他祖父名程敬齋,父親名程侍彤。


程敬齋從事過典當行業,辛亥革命後在上海遇挫,回江蘇吳江盛澤毛家弄經營一家煙紙店,後世遂僑居盛澤鎮。

程開甲十分牽掛祖籍地徽州,並表示很想回祖籍地看看。


2016年,徽州程氏尋根組代表赴北京拜望程開甲時,他曾親筆手書「我是徽州人」,並委託人送往家鄉徽州。


程開甲所委託的人叫周國松,2016年,程開甲的家人授權蕪湖市徽州商會副會長周國松(祁門茶商)負責開展徽州尋根工作。


2018年10月28日,周國松在得知程老病重後,他到醫院看望了程老,他說:「第一次入病房他正深睡中,我輕輕地握著程老的手,把手靠在額頭上。第二次看望,他醒過來了,我握著程老的手,程老看見我,說著什麼,我把耳朵湊過去,聽見他說『謝謝你能來看我,我很高興,我很堅強……向家鄉人民問好』。」



2016年初,在眾多徽學專家及社會人士的支持下,通過大量實地走訪調查,程開甲的徽州尋根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認為其祖籍為績溪仁里。


但課題組包括一些徽學專家對此存有異議,一說在休寧汊口,因族譜未找到,證據鏈不足,目前未認定。


徽學專家方利山說,「之前尋根課題組有關成員所說有足夠證據確定程開甲祖籍在徽州仁里,按理應公開這些證據以釋疑解惑,而仁里族譜『程庭江』以下敬字輩並無程敬齋之名,很可能敬齋不是輩分名。既然仍存疑點,就不宜匆匆定論,搞准搞清才對得起程老。」


黃山市社科聯原主席陳平民在去年2月撰寫的《關於程開甲將軍尋根的一些思考》一文中稱:盛澤鎮是中國重要的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歷史上以「日出萬匹,衣被天下」而聞名於世,有「絲都」之稱。正因為如此,舊時這裡成了徽州商人聚集經營的一個重要據點。


文中指出:「程開甲先生說他祖籍在徽州,徽州有歙縣、休寧縣、婺源縣、祁門縣、黟縣、績溪縣六個縣,到底是哪個縣哪個村落?為程開甲將軍尋根,確切無誤地找到祖居地,這是一件重大而嚴肅的事。我們要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對待。」


其實,無論程開甲院士祖籍是在績溪,還是在休寧,都屬於華夏這方水土。


中華泱泱大國,約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每一處,都受到「核司令」程開甲,受到所有「兩彈元勛」科學家的庇護。


正是因為他們默默無聞的20餘年,才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8年11月17日上午


這位一生為國鑄核盾的將軍


這位隱姓埋名四十載的將軍


這位紮根死亡之海二十載的將軍


這位讓中國人挺直了脊樑的將軍


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們永遠記得您的故事


我們永遠感念您的付出


我們奉上最真摯的敬意


一路走好,老將軍!


一路走好,老司令!



前排左起: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亞、程開甲;


前排右起:鄧稼先、陳能寬、王大珩、姚桐斌


請記住這些人!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23人)

王大珩、錢三強、于敏、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郭永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29歲即做軍長卻含冤慘死,其子53歲竟還以為他是敵團長!他若不死,必是元帥!
她本是可憐的童養媳,卻被毛澤東設家宴款待,還用自己的名字為她取名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