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蘇聯百年紅場閱兵背後的秘密政斗

揭秘蘇聯百年紅場閱兵背後的秘密政斗

原標題:揭秘蘇聯百年紅場閱兵背後的秘密政斗


斯大林時代


1927年,斯大林與托洛茨基在紅場角力,托洛茨基座車被砸,斯大林大勝

蘇俄首次閱兵,是在1918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一周年),儀式簡單,規模也很小(只有3架飛機參加),檢閱者是列寧和被視為列寧接班人的托洛茨基。1923年5月1日,是蘇聯首次在莫斯科紅場閱兵。這一年,列寧病重,斯大林與托洛茨基之間,正由暗鬥轉向明斗,且斯大林已佔據上風。①但因為列寧的支持,托洛茨基仍是檢閱首長。



1923年5月1日,托洛茨基(檢閱者前排右一)在紅場閱兵


到了1927年,托洛茨基在黨內鬥爭中被斯大林逼至牆角。這年的十月革命10周年紅場閱兵,已控制在斯大林之手,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們則試圖混入官方遊行隊伍,趁機打出或喊出「打倒機會主義」、「執行列寧遺囑」等旗幟與口號。但斯大林事前作了嚴密防範,紅場遍布「志願者」和警察,任何企圖打出旗幟、舉出托洛茨基畫像的個人和群體,均立即遭到了粗暴的武力驅散乃至毆打。唯一成功將托洛茨基的宣傳物帶進紅場中心的,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托洛茨基本人,則在加米涅夫等人的陪同下,乘車巡視全市。當車到達革命廣場,托洛茨基想停下來對群眾發表演講時,斯大林的「志願者」們立即湧上前來,高呼「打倒猶太佬、賣國賊托洛茨基」的口號,汽車的玻璃也被砸得粉碎。一周後,斯大林將托洛茨基公開開除出黨。②


1927年,勝利者斯大林(前排低頭者)在紅場檢閱台


1945年,朱可夫代替斯大林充任閱兵首長,隨後的一年裡,朱可夫頻繁遭受迫害


1929年,托洛茨基被徹底驅逐出境。自此直至1953年去世,斯大林始終牢牢霸佔著紅場閱兵的絕對主角。唯一的例外,是在1945年6月24日的「衛國戰爭勝利閱兵」,斯大林把主角讓給了最高副統帥朱可夫。


據朱可夫回憶,舉行勝利閱兵式,是斯大林的提議,「大家都熱烈支持這一想法。關於誰當閱兵首長和誰當閱兵總指揮的問題,當時沒有討論。但我們大家都認為,閱兵首長應由最高統帥擔任。」然而出乎預料的是,閱兵前夕,斯大林卻突然欽點了朱可夫擔任閱兵首長。據朱可夫回憶:

「大約是在6月18或19日,斯大林把我叫到他的別墅中去。斯大林問我騎馬的技術是否已經生疏了。我回答說:『沒有,沒有生疏。』『是這樣,你將擔任勝利閱兵式的閱兵首長,閱兵總指揮由羅科索夫斯基擔任。』我回答說:『謝謝給我這樣的榮譽。但由你來閱兵不是更好嗎?你是最高統帥,就權利和義務來說.都應由你來擔任閱兵首長,』 斯大林回答說:『我當閱兵首長已經太老了。還是你來當吧,你年輕一些。』」③


斯大林為何推辭擔任閱兵首長?俄國史學界一種較為常見的解釋是:「出現了一個技術上的困難。檢閱在紅場列隊的軍人應當騎著馬。據說,斯大林甚至還試過騎馬,下屬給他牽過來一匹馴順的馬。但還是不成。他終究是66歲的人了,而他也沒有在騎兵部隊中服過役。」所以,6月24日,是朱可夫騎著白馬,頂著細雨出現在了紅場。而在接下來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朱可夫先是軍事職務接連被貶,再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然後住宅被搜查,財產被沒收,身邊的人和曾經的部下不斷被捕……④



「副統帥」朱可夫騎著白馬冒雨檢閱部隊,很快,他就將被斯大林拋棄


後斯大林時代

1957年,赫魯曉夫利用閱兵騙朱可夫到莫斯科,將其解職;毛澤東參加觀禮,深有感觸


朱可夫與紅場閱兵之間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斯大林去世後,朱可夫復出並於1955年出任國防部長。1957年6月,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召開「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以七比四的表決結果,要求赫魯曉夫辭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位置;朱可夫則利用軍用飛機,將散處各地的中央委員接到莫斯科,召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否決了「中央主席團會議」的決定。


朱可夫雖然保住了赫魯曉夫的地位,但他的這種能量同時也讓赫魯曉夫深感不安,必欲除之。1957年10月4日,赫魯曉夫刻意安排朱可夫出訪東歐,然後趁機策反了莫斯科軍區的高級指揮官們。一切部署就緒後,10月26日,赫魯曉夫的秘書打電話給朱可夫,請他即刻返回莫斯科,理由是11月7日「十月革命四十周年」閱兵式,需要朱可夫親自來負責籌備。此時,距離閱兵時間僅剩10天,朱可夫深信不疑,遂被騙入莫斯科。次日,其國防部長之職即被解除。⑤受邀參加此次閱兵觀禮的毛澤東,則在回國後,「建議軍隊拿幾天時間討論一次朱可夫所犯嚴重錯誤的問題……吸取蘇聯的教訓」,隨後,粟裕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並作了檢討。⑥


1957年,紅場閱兵觀禮台上的毛澤東,對朱可夫的下台深有感觸


1982年,勃列日涅夫被在冊權貴們「牽」上主席台,寒風中站了3個小時,3天後去世


由於實行「幹部輪換制」,開罪了大批「在冊權貴」,1964年,赫魯曉夫「被退休」,勃列日涅夫上台。勃列日涅夫充分吸取前任「教訓」,全面恢復高幹們的「職務終身制」及相關特權,而贏得了官僚特權階層的鼎力支持,由此開啟了蘇聯歷史上「最穩定的十八年」。


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當上總書記,是因為「他是個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很弱的人」「作為一個大人物,他是那麼平庸;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是那麼缺乏才氣。」這種弱與平庸,截然不同於之前的斯大林和赫魯曉夫。在斯大林時代,「在冊權貴」們沒有生命安全,也沒有職務安全,一切特權均取決於斯大林個人的喜怒;在赫魯曉夫時代,「在冊權貴」們有生命安全,但沒有職務安全,「幹部輪換制」隨時都在昭示他們手中特權的不穩固。勃列日涅夫的平庸,最合「在冊權貴」們的心意。⑦


據俄羅斯學者統計,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在冊權貴」,至少有50-70萬人,加上其親屬,共計不少於300萬人。這些人,構成了勃列日涅夫的統治基礎。讓勃列日涅夫在總書記的位置上做到死,是所有「在冊權貴」們的共同願望。所以,即便勃列日涅夫病重到「連簡單的禮節性職責也無法完成了,已不能理解周圍發生的事了」,他們也不允許他辭職,「他身邊那許多腐化透頂、貪污成性的權勢人物,都極力讓勃列日涅夫哪怕是只作為形式上的國家元首,不時地在人前露露面。他們簡直是牽著他走來走去。」⑧所以,在1982年11月7日,76歲高齡,病入膏肓神智不清的勃列日涅夫,再度被「在冊權貴」們「牽著」站上了紅場閱兵的主席台,並讓他在寒風中站立了3個小時之長。3天後,勃列日涅夫去世了。



1982年,紅場閱兵觀禮台上,表情獃滯病入膏肓的勃列日涅夫(右二)


1990年十月革命節,戈爾巴喬夫要在紅場閱兵,反對派要慶祝「收穫土豆的勞動日」


勃列日涅夫時代,因為大搞「幹部終身制」,蘇聯全面進入「老人治國」的狀態。接替勃列日涅夫的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同樣病入膏肓。鑒於前任「站死」在閱兵式上,1983年11月7日,安德羅波夫缺席了紅場閱兵,引發了西方觀察家們對蘇聯內部權力鬥爭的各種揣測。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但蘇聯的頹勢已難挽回。至1990年,終於爆發了「蘇聯十月革命節還要不要紅場閱兵」的大爭論。激進派們認為十月革命「對國家和人民來說是一場悲劇」,反對戈爾巴喬夫的政客,如莫斯科市長波波夫和列寧格勒市長索布恰克,則擔憂當局利用閱兵,再搞一次「1990年的十月革命」,所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把「國慶日」變更為「準備過冬收穫土豆的勞動日」。但在軍方的支持下,戈爾巴喬夫仍發布總統令,決定在紅場舉行閱兵式。11月7日,紅場之上,閱兵如期舉行,主席台上的戈爾巴喬夫遭到槍擊,但未擊中;紅場之外,反對派們組織了分庭抗禮的遊行。⑨


1991年,蘇聯解體。紅場閱兵一度中斷,直到1995年才恢復。政治模式的變化,也使得紅場閱兵不再像蘇聯時代那般,常常隱伏著險惡的政治鬥爭,而漸漸回歸對外展示國家武力、對內增強民族自信的傳統意義。



上:1990年戈爾巴喬夫在紅場閱兵主席台;下左:刺客槍擊後的現場;下右:刺客槍擊方位復原


注釋:


①關於列寧逝世前夕蘇共黨內的政治鬥爭,可參見:鄭異凡,《蘇聯史第三卷·新經濟政策的俄國》,人民出版社,2014,P166-194。②(波)多伊徹,《被解除武裝的先知:托洛茨基》,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P403-409。③朱可夫,《第二次世界大戰 朱可夫親歷記》,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P248-249。④(俄)列昂尼德·姆列欽:《歷屆克格勃主席的命運》,新華出版社,2001,P509-513。⑤《最後的遺言——赫魯曉夫回憶錄續集》,東方出版社,1988,P39-40。⑥林蘊暉,《朱可夫事件與彭德懷廬山罷官》,收錄於《國史札記·事件篇》,東方出版中心,2008,P226-232。⑦⑧羅·梅德韋傑夫,《勃列日涅夫的政治肖像素描》,收錄於《我所了解的勃列日涅夫》,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另:所謂「在冊權貴」,可追溯至斯大林時代所打造的「官職等級名錄」制度。凡進入該「名錄」者,即可享受相應等級的特權生活,進入「名錄」的官員,構成了蘇聯幹部群體的核心。⑨沙舟,《克里姆林宮百年內幕》,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P355-35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匯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唯一一座由中國軍人單獨解放的國外大城市系虛構
驚天秘聞:宋美齡拿了慈禧的夜明珠?

TAG:歷史百家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