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遺失的五大神器重寶,件件價值連城,堪稱國家重器

歷史上遺失的五大神器重寶,件件價值連城,堪稱國家重器

我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上古先民們給我們留下無數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只是隨著歷史的演變,許多國寶不慎失落,至今下落不明。這五件寶物,件件價值連城,堪稱國家重器。

一、九鼎。夏朝初年,大禹將天下劃分為九州,命令各州進獻青銅鑄成九鼎,上刻九州名山大川、奇珍異獸。傳至周代,九鼎成為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春秋時期,周室衰微,楚莊王首次問鼎之輕重,公然藐視周王室;戰國時秦相張儀密謀奪取九鼎,以號令諸侯。周赧王竭力周旋,才保得九鼎不失。秦滅周后,九鼎在移往咸陽途中遺失,至今下落不明。

二、十二金人。秦滅六國後,秦始皇為防止六國百姓作亂,下令收歸六國兵器鑄成「十二金人」,各重萬斤。但秦始皇、秦二世不施仁政,濫用民力,用嚴刑峻法治理天下,百姓賦稅沉重,紛紛起兵造反。沒有兵器,就用削尖的木棍作戰,最終推翻暴秦。項羽攻破咸陽後火燒阿房宮,大火三月不熄,「十二金人」自此下落不明。

三、傳國玉璽。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得和氏璧。秦始皇命人將其雕成玉璽,丞相李斯在上面鐫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小篆大字。秦亡後,傳國玉璽一代代傳了下去,成為皇權正統的象徵,沒有玉璽而竊居皇位,則名不正言不順。五代時期,石敬瑭率軍攻破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自焚而死。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四、《永樂大典》正本。朱棣登基後,命內閣首輔解縉主編修書,無論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凡是曾經出現過的書,就全部編篡在內,越多越好。朝廷動用2169人、耗時六年才編成這部包羅萬象的曠古大典。《永樂大典》共收錄各類書籍上萬種,約3.7億字,是人類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明清以來,《永樂大典》正本下落不明,副本遭戰火波及,如今僅存不到三百冊。

五、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乾隆皇帝命宮廷工匠用上好銅料鑄造而成,代表著中國古代鑄造工藝的巔峰,代表著中華五千年來的文化傳承,意義重大。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獸首銅像被侵略者搶走,散落在世界各地。如今鼠、牛、虎、兔、馬、猴、豬七首均已歸國,龍首收藏在台灣,蛇、羊、雞、狗四首仍下落不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五種最招人恨的職業,這些職業你做過哪幾種?
曾經在抗日戰場上痛擊日寇的步槍,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種?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