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都亡了,為何不殺掉皇帝溥儀?

清朝都亡了,為何不殺掉皇帝溥儀?

古代的朝代更迭時,新勢力為了鞏固根基,多會選擇打擊前任帝王極其子嗣的手段,除非前任帝王逃的快,否則免不了一陣腥風血雨。但歷史也有特殊情況,清末皇帝溥儀見證了清朝的沒落,從皇帝跌落成普通百姓,但奇怪的是不論是清末之後的民國統治者還是各路軍閥亦或者是外來的日軍,都沒有按常理去殺掉溥儀。

其實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溥儀退位時和袁世凱簽訂了《清室優待條款》,其中有一條就是「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這條款上已經寫的很清楚不會殺溥儀,但很明顯是變相的軟禁住了。

清室優待條款

溥儀雖然是末代皇帝,但也不必殺掉,可以殺但沒必要。在中國的古代史中,除非是十分殘暴的開國君主,大多數的新勢力繼位後為了穩住陣腳收收民心都會「寬待」前任君主,例如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只是將周恭帝降為鄭王,遷到了房州,之後又下聖旨要優待周恭帝,並賜免死金牌。曹丕將漢獻帝趕下皇位後,同樣也是優待了漢獻帝。就連出身貧民厭恨秦朝暴政的劉邦,在繼位後也豁達的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

左一為劉邦-影視劇照

這種傳統的「規矩」對溥儀也同樣適用。溥儀退位後沒被殺,日軍強迫溥儀當偽滿洲國的皇帝,日軍戰敗後溥儀被當做戰犯審判也沒被殺。畢竟溥儀的前半生都是在悲慘中度過的,三歲登基時什麼也不知道,沒必要讓一個孩子承擔前朝惡果,在偽滿洲國當皇帝也是日本強迫的。本著寬大處理的原則,的確不用殺溥儀,事實也證明在建國後溥儀為新中國建設也出了不少力氣,許多真實的歷史資料都是溥儀親自提供的。

三歲登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不忍細看 的精彩文章:

他才是晚清最大「煙鬼」!半輩子都在禁煙,自己卻連抽十多年鴉片
二戰日本研製一種下流病毒,專接種到婦女身上,無數女性瘙癢難忍

TAG:歷史不忍細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