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中國四大名園

中國四大名園

中國四大名園為北京頤和園、河北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 、蘇州留園。


北京頤和園—國內著名、保存完好的皇家園林之一。

頤和園坐落於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1998年12月2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原名清漪園,始建於公元 1750年,時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盛世 ------「康乾盛世 」 時期;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並於兩年後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晚年的頤養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之一,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

中國四大名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遊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 " 海上仙山 " 。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形貌如中華成一統,名勝集全國於一園,文化融華夏五千年。

承德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佔地564萬平方米,是世界現存最大皇家園林之一。避暑山莊按中國地理形貌選址設計,以西北山區、東南湖區、北部平原區之形狀地貌構成中國版圖的縮影。園內亭、閣、軒、榭、廟宇等120餘組景觀,融南秀北雄為一體,集全國名勝為一園,可謂山莊咫尺間,直作萬里觀。遊覽避暑山莊景區,欣賞博大精深的園林藝術,品味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四大名園

踏春而來擷雅趣,歷經了整整一個寒冬的蟄伏,避暑山莊的春天來得格外絢爛,滿園的建築、樹木、魚蟲、雀鳥和麀鹿彷彿都在同一時間張開了睡眼,湖水似美女流動的眼波,山峰像佳人微蹙的秀眉,「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盡情吮吸著春天的氣息,踏春而行,在山水融匯處,在帝王家園裡,聽一聽匾額、楹聯和碑刻所講述的塵封舊事,品一品帝王與尋常百姓同的兒女情長。

蘇州拙政園—碧水縈繞亭台,一步一景,大氣與精巧並存。

拙政園,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的古典山水園林之一。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位於蘇州市東北街一百七十八號,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今園轄地面積約八十三點五畝,開放面積約七十三畝,其中園林 中部、西部及晚清張之萬住宅(今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為晚清建築園林遺產,約三十八畝。拙政園,與承德避暑山莊、留園、北京頤和園齊名,該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遊覽參觀點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迄今為止同時具備這四項桂冠的全國僅拙政園一家。

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是南園林的代表,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滿詩情畫意,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中國四大名園


蘇州留園—觀賞園中三寶:冠雲峰、楠木殿和魚化石。

留園位於江南古城蘇州,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時泰的東園。園內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其兒子即盛宣懷(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創始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晚清學者俞樾作《留園遊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一九六一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二〇一〇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的面積約2公頃,分西區、中區、東區3部分。西區以山景為主,中區山水兼長,東區是建築區。中區的東南地帶開鑿水池,西北地帶堆築假山,建築錯落於水池東南,是典型的南廳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東區的游廊與留園西側的爬山廊成為貫穿全園的外圍廊道,曲折、迂迴而富於變化。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 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佔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範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