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為什麼我們永遠愛魔法世界?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為什麼我們永遠愛魔法世界?

本刊記者王一博 / 文

李莎 / 編輯

穿過一片山巒,沿著蜿蜒的河流繼續向前,就能看見那座城堡。這是位於英國蘇格蘭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建於公元993年左右,校訓是眠龍勿擾。對於任何從這裡畢業的魔法師來說,霍格沃茨是最好的魔法學校,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如果你是非魔法人士,也就是俗稱的麻瓜,你是看不到它的。你只會發現一堆廢墟,上面掛著「危險勿入」的牌子。

英國作家J·K·羅琳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創造了這所學校。自從該系列小說和電影完結,霍格沃茨就遠離了人們的視線。不過,在11月16日上映的電影《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中,這座城堡又出現了。粉絲們為此興奮不已。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是《神奇動物》系列電影的第二部,由J·K·羅琳親自撰寫劇本。除了霍格沃茨,鄧布利多、鍊金術士尼可·勒梅等《哈利·波特》的元素在電影中相繼出現。這意味著,兩個魔法電影系列的連接更深了。

兩年前,為《神奇動物在哪裡》做宣傳時,導演大衛·耶茨對媒體說:「我相信,這部電影會帶大家回到當年那個看《哈利·波特》的美好時代。」現在,那些由《哈利·波特》陪伴長大的粉絲們,終於重溫霍格沃茨的奇妙,並在心中默念出海報上的四個字:魔杖就緒。

與格林德沃的新戰鬥

兩年前的《神奇動物在哪裡》全球票房達到8.14億美元,中國票房近6億元。這部電影的特殊意義是,重啟了塵封5年的魔法世界——2011年7月《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上映後,根據羅琳系列小說改編的8部魔法電影徹底完結。如今,那些手持魔杖、念著咒語的巫師們,又要在大銀幕上掀起新的正邪鬥爭了。

《神奇動物》系列是羅琳第一次創作電影劇本。籌拍《哈利·波特》電影時,小說還沒有完結,羅琳便把劇本改編權交給了導演和編劇。幾年前,華納兄弟找她聊《神奇動物》項目時,羅琳決定自己做編劇。「很多哈利·波特的鐵杆粉絲都知道,我太喜歡他(指《神奇動物》系列男主人公紐特·斯卡曼德)了,以至於我把自己在《哈利·波特》里最喜愛的角色盧娜嫁給了他的孫子羅爾夫。就在考慮華納提議的時候,我腦海里產生了一個想法,始終無法驅散,於是最終我決定親自編劇。」

起初,《神奇動物》系列計劃做成三部曲。但寫第二部劇本時,羅琳的腦海中浮現了太多點子,三部裝不下,便擴展成了五部。

飾演男主角紐特·斯卡曼德的埃迪·雷德梅恩,常常驚嘆於羅琳的心裡究竟埋了多少想法。「J·K·羅琳的腦子裡有完整的故事,她把這些內容一點點地放給我們。」10月27日,《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中國發布會的前一天,埃迪在北京朝陽區一家酒店接受了本刊採訪。

在第一部結尾暴露身份的黑巫師格林德沃,成功越獄逃亡到法國,秘密發展黑暗勢力,企圖由純血統巫師控制世界。曾與格林德沃關係親密的鄧布利多,聯手紐特·斯卡曼德,計劃共同挫敗這一陰謀。

回到哈利·波特的世界

讓埃迪興奮的是,新電影與哈利·波特的連接更深了。「一開始我們電影里的角色是在相對獨立的世界裡,但是慢慢地我們回到了哈利·波特的世界中。」

對於忠實的哈迷來說,《神奇動物在哪裡》並不陌生。它原本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里出現的一本魔法教科書。而紐特·斯卡曼德的名字,早在1997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就出現了。當時,哈利拿到的一年級書單中有一本紐特撰寫的書。

2001年,羅琳用紐特·斯卡曼德的筆名,編寫並出版了《神奇動物在哪裡》。這個54頁的薄冊子記錄了75種神奇動物的產地、習性以及飼養注意事項。把小說中虛構的魔法書在現實世界中出版,羅琳做了不止一次。《哈利·波特》中的《詩翁彼豆故事集》《神奇的魁地奇球》都有實體書。

沒人想到,十幾年後,這個在原系列小說中並不重要的細節,竟然擴展成五部電影,並將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延展開來。

《神奇動物》系列的故事線從1926年延續到1945年。《哈利·波特》中透露過的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在1945年的那場著名的決戰,將成為《神奇動物》系列最後的高潮。「以前,我們從巧克力蛙卡片(《哈利·波特》中出現的物品)里知道了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之間的偉大戰鬥。」克雷登斯·拜爾本的飾演者埃茲拉·米勒對本刊說,「但在新的電影里,我們將了解這些角色的過去,了解整個複雜的故事網路。」

儘管兩年前宣傳第一部時,導演大衛·耶茨對媒體說:「沒看《哈利·波特》的人千萬先不要看,先看《神奇動物在哪裡》。」這無非告訴普通觀眾,那些龐雜的魔法背景不重要,來影院依然能看懂新系列。

但很顯然,如果沒有看過《哈利·波特》,恐怕很容易錯過羅琳安插在裡面的那些本可以會心一笑的彩蛋。比如第一部中出現的死亡聖器、斯特格蘭奇家族,以及最好魔法學校的爭論。

這種聯繫在第二部中加強了,尤其是霍格沃茨和鄧布利多的出現。裘德·洛飾演的中年版鄧布利多,此時還是霍格沃茨的變形課教師。電影中還出現了他給學生們上課的情節。拍這場戲時,本來沒有戲份的埃迪還是跟著去了片場,這位熱忱的哈迷忙著在城堡里到處自拍。

與漫威搶風頭

相比於《哈利·波特》,《神奇動物》系列講述的是純粹的成人世界,對現實的影射更加明顯。電影中,狂熱的反魔法組織把魔法師看作異類,而黑巫師格林德沃意圖發起戰爭,統治世界。兩個群體間存有很深的隔閡,相互敵視。

埃茲拉·米勒飾演的克雷登斯·拜爾本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他本是一位巫師,卻在一個反魔法的寄養家庭長大,不得不壓抑自己的能量。「他是普通人眼中的異類,我覺得這很諷刺。剷除異類一直是人類歷史中潛伏的思想。」米勒告訴本刊,在新電影中,不受控制的克雷登斯殺掉了一直虐待他的養母,掙脫了束縛,去尋找他的親生母親,「卻這個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除了在主題層面上做更深的探索,華納兄弟也希望《神奇動物》系列在商業價值上能有所作為。畢竟,《哈利·波特》8部電影曾收穫78億美元的全球總票房,是華納兄弟最賺錢的電影系列,帶動的產業規模超過了2000億美元。但它完結後,華納兄弟的風頭便被迪士尼和它收購的漫威搶走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轉身重新開發魔法IP或許是穩妥的選擇。為了滿足狂熱的魔法粉絲們,華納兄弟在兩部《神奇動物》中塞入了大量的情節和魔法元素,還有羅琳作品中熟悉的幽默感。這很容易討好死忠粉,但普通觀眾恐怕要好好理理頭緒。《紐約時報》就認為電影「豐富尷尬,令人喘不過氣」。

《神奇動物在哪裡》中,表面是紐特與神奇動物的冒險,真正的主線是正面人物們與格林德沃的鬥爭。這暗示了主創想要鋪墊新的魔法世界的野心,但它還是少了《哈利·波特》系列純粹的魔法魅力。到了《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眾人與格林德沃的鬥爭升級了,「神奇動物」也徹底淪為噱頭。儘管羅琳還特地安排了中國神獸騶吾。這個在《山海經》中被形容為「大若虎,五彩畢具」的神奇動物,在紐特面前成了溫順的「大貓咪」。

既想把故事講得通俗易懂,又貪心地加入大把元素。這也是以漫威超級英雄、羅琳魔法世界為代表的商業電影系列面臨的共同問題。也因此,《神奇動物在哪裡》的爛番茄新鮮指數74%,低於所有的《哈利·波特》電影。截至記者發稿,《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映前的爛番茄新鮮指數只有60%。

就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登陸銀幕一周前,漫威新作《毒液:致命守護者》上映了。這部被官方定義為附屬於漫威電影宇宙的作品,上映4天就拿下8億元票房。超級英雄和魔法師們先在大銀幕上迎來了正面對抗。

展開「新魔咒」

9月25日,《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終極預告放出時,粉絲們驚訝地發現,《哈利·波特》中出現過的納吉尼又露面了。納吉尼原本是伏地魔身邊的一條蛇,在新作品中搖身變成女巫師。針對角色身世的猜測很快登上了熱搜。

不久後,羅琳在推特上親自解釋,納吉尼中了一種讓人永久變成動物的「血魔咒」。關於這個新魔咒的探討繼續展開。有人推測《哈利·波特》里還有哪些角色中了血魔咒;有人分析它與「阿尼瑪格斯」(一種可以變成動物的變形咒)的區別。還有粉絲在推特上問羅琳,這個秘密保守了多久?羅琳回道,也就二十幾年吧。

像這樣的互動,羅琳和粉絲維繫了很多年。可以說,《哈利·波特》完結後,關於魔法世界的構建從未停止。

環球影城哈利·波特主題樂園的打造,也繼續滿足了粉絲們對魔法世界的想像。在那裡,霍格沃茨的城堡、對角巷、霍格沃德村不再只是書中的描寫或者電影中的景象。《神奇動物在哪裡》上映前,位於奧蘭多的環球影城又加入和新系列有關的內容。中國的環球影城也正在籌劃?中。

粉絲們也不遺餘力地拓展著魔法世界。在美國,哈迷自發地在每年10月舉辦哈利·波特節,內容包括尋找魂器、黑魔法防禦課等內容。活動的發起者甚至在網站上打趣道:「華納兄弟公司和羅琳並沒有授權我們創建哈利波特節,但是我們是非盈利的、自發的組織。希望不要把我們送到阿茲卡班(《哈利·波特》中的巫師監獄)。」

今年1月,一部由哈迷製作的非官方前傳電影《伏地魔:繼承人的起源》上線。這是哈迷眾籌自製的電影,主創人員均是哈迷。華納兄弟也曾因版權問題叫停拍攝,協商後,還是默許了製作,並稱如果作品的傳播效果好甚至會啟動正式版。

去年6月27日,《哈利·波特》出版面世20周年,各種奇異的慶典在世界各地舉辦。英國博爾頓的近700名小哈迷打扮成哈利·波特的樣子,打破「最多人打扮成哈利·波特的聚會」的吉尼斯世界紀錄;Facebook上只要打出哈利波特等關鍵詞,畫面上就會出現魔法效果……羅琳打造的魔法世界早已成為頗具影響力的文化現象。過去21年中,無論是羅琳、華納兄弟還是民間,對魔法世界的填充和擴展一直不斷。

為什麼魔法世界如此令人著迷?

「我認為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想要收到貓頭鷹的信件,想要被告知你是與眾不同的。這種想法實在是太誘人了,我覺得不只是孩子們會有這樣的渴望,每個人都有。」羅琳在BBC為《哈利·波特》20周年製作的紀錄片中解釋道,「世界紛繁複雜又難以捉摸,即使現在我們開始相信科學,但每個人的心底仍會為魔法留有一隅。」

或許每個人都能在魔法世界中,為自己的想像力找到安放之地。中國的粉絲常開玩笑說,給自己送霍格沃茨錄取通知書的貓頭鷹一定迷路了。採訪中,當埃迪從記者口中聽到這個說法時,突然坐直了身體,攤手大笑:「我的貓頭鷹也沒到!」

羅琳的一條推特,可以撫慰認為貓頭鷹迷路的人們。「那些說他們從未收到霍格沃茨來信的人,你們已經收到了。」她寫道,「你們去過霍格沃茨,我們曾一起到過那裡。」

出自2018年第31期《Vista看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民科,重新定義想像力
我在故宮建房子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