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你變得內向和自卑,其實是潛意識給你貼上的標籤

心理學家:你變得內向和自卑,其實是潛意識給你貼上的標籤

從字面上理解,潛意識就是我們頭腦中意識不到的那部分。然而潛意識的所佔的比重卻遠遠大於意識。我們平常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例如開心、憤怒等,或是意識到外界的刺激,例如出太陽了,別人說了什麼話,我當下頭腦里在想什麼等,而潛意識,則是我們感知不到、說不清、道不明的那部分。

雖然潛意識難以被我們解釋清楚,但卻能悄悄影響到我們的決策、感受、行為。一位來訪者正在向諮詢師訴說了他最近的情況: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他來到了一個新的城市上學。

可是,令他頗為失望的是,班裡的同學並沒有表現出歡迎的態度。畢竟是插班生,班上的同學大都已經相處了一年多,有著各自的交際圈,他感覺沒有任何一個圈子接納自己。

平常課間也沒有什麼人主動和自己聊天,漸漸的,他的話越來越少,幾乎到了一言不發的程度。久而久之,同學覺得他非常內向,也就更不願意與他說話了。他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性格有問題,常常感到非常孤獨、自卑。

諮詢師聽了這個學生的講述後說:「你為什麼覺得自己是一個極度內向、自卑的人呢?」他回到道,因為自己基本上不說話,在學校沒有什麼人和他說話,更提不上有什麼朋友了。

諮詢師又說:「我感受到你其實心裡是想與別人交流的,為什麼不試試主動去和一兩個同學聊天呢?」他說道,確實我以前想和他們聊天,可是我覺得這是徒勞的,他們也不會待見我,甚至可能有些排斥我。既然他們不搭理我,我也沒必要主動去搭理他們。

談到這裡,諮詢師便看出了這位來訪者所遇到的問題。其實,這位來訪者目前覺得自己被孤立的情況,是他潛意識中對自己性格認定的結果。例如他在不停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內向、孤僻的人,是不受同學待見的」。

當他有了這些假設之後,這種信念便深入他的腦海中,成為他潛意識的一部分。他就會覺得,既然自己天生性格內向,既然自己是不受歡迎的,那麼也沒有必要去主動找同學聊天,更沒有必要去主動交朋友。

而從同學的立場來看,他們確實已經先相處了一年多,自然會互相熟悉一些。對於這位插班生同學,他們可能只是覺得不太熟悉,需要一個慢慢熟悉、了解的過程,但是並沒有將這位插班生同學孤立起來。

而這位來訪者自己卻不斷暗示自己,是被其他人孤立了,因此他關上了自己心靈的大門,不讓任何人接近,帶著一種對其他人的距離感。這是這種距離感,使得其他同學以為來訪者不願意與他們交流、成為朋友、自然也慢慢疏遠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潛意識可以給我們造成強烈的心理暗示,當我們給自己貼上標籤的時候,就會按照自己身上的標籤做出行為反應。就像剛剛那位插班生,他潛意識中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因此不願意與其他人交流,使得與同學的距離感更大了。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受到自己潛意識中的信念,消除消極的信念、堅持積極的信念,不讓那些消極的部分去影響我們的態度、行為與人生。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精神分析引論》

心理學家:真正幸福的女人一定具有三種實力
心理學家:如果你身邊的人出現這五種表現,說明他是一個相當自卑的人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