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揭秘乾隆皇帝的御花園—藝狐全球拍賣資訊

揭秘乾隆皇帝的御花園—藝狐全球拍賣資訊

乾隆帝的秘密御花園

乾隆御制 繁華似錦

傳世孤品 世所僅見

宜人爽氣階前景,載我扁舟畫里行

天末風吹溽暑清,家家銍艾慶西成

宜人爽氣階前景,載我扁舟畫里行

田父村頭閑共語,牧童牛背笑相迎

年來屢見三秋稔,擬報農祥慰聖情

首先,這首詩是乾隆皇帝在雍正七年(1729年) 還是皇子之時所作,題名為 《游玉泉山見秋成誌喜》,內容是敘述他遊覽玉泉山,見到秋天稻米收成,作詩以博雍正皇帝歡欣之情事,已可從中窺見他未來從政後關心農事的軌跡。

玉泉山下精耕細作的稻農們種稻景觀

玉泉山地區曾是永定河古道,地下水資源充沛,早在遼代,玉泉山就曾是帝王行宮,之後金章宗在山南坡玉泉附近修建「芙蓉殿」,也稱「玉泉行宮」,是玉泉山園林建築的濫觴。清順治皇帝曾多次在玉泉山校獵和駐蹕。到了康熙年間,開始大規模修建玉泉山行宮,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建成,命名為「澄心園」,十年後更名為「靜明園」。

二十世紀初玉泉山附近的稻田景觀

在遼、金、元、明及允祥治水的基礎之上,清乾隆時期大興水利,大規模疏浚玉泉諸水,開挖昆明湖、玉淵潭兩大水庫,以解決都城供水和西郊水患之難。玉泉山的水,在古代北京城供水中佔有極其特殊地位。清代學者陸以湉(1802-1865)的《冷廬雜識》第六卷中記載乾隆皇帝出巡之時,曾造一銀斗用以品評全國各地的水質。古人認為水越輕則水裡雜質越少,表示水質好。測量結果發現皇宮旁的玉泉山泉水竟然最輕,一斗恰重一兩,為天下第一,遂封玉泉水為天下第一泉。

由此可知北京城內水質惡劣,無法飲用,只好每天從玉泉山運水入宮使用。每天清晨未白,騾車便帶著大水缸,插著小黃旗,缸上覆以龍紋苫布,從西直門出城去玉泉山取水,到下午酉時再緩緩從西直門進城,由神武門入宮。行人、車輛若遇此車,都要立即讓路。出京巡幸、圍獵時亦載玉泉水以供御用,清宮御酒也以玉泉水釀造,泉水灌溉生產出來的水稻,質量極佳,成為享有盛名的「京西稻」,專門上貢內廷。故玉泉山水可以說是皇家的命脈,受到嚴格的管控,一般人不準汲取。

張若澄《燕山八景圖》之「玉泉趵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玉泉山的景色是燕京八景之一,古稱「玉泉垂虹」,後由於乾隆因「垂虹」不應時景,於十六年(1751年)更名為「玉泉趵突」,張若澄所畫的《燕山八景圖》上對此景有詳細的描繪。圖中所見是玉泉山山坡南面的景緻,以玉泉湖為中心,湖中布列三島,湖西面有一群建築群,再往內走到湖北面,有另外一組建築群,這兩處便是靜明園主要的宮廷園林建築。若對照樣式雷所繪的玉泉山南部畫樣則更一目了然(著錄於《海淀史地叢畫 · 乾隆玉泉山靜明園詩》,北京,2014 年)。

樣式雷玉泉山南部畫樣

而本瓶上所畫,應是玉泉湖中三島的景象,即乾隆欽定靜明園十六景中的「芙蓉晴照」。這三座小島按「一池三山」的傳統仙境格式修建,中央大島上建造一座兩層樓正殿,名叫「樂景閣」,樓前有兩座牌坊,樓旁有一座扇式殿,御題為「紅泉館」;西島正殿為一禪室「虛受堂」,旁有「漱煙亭」,東島上建有「漪錦亭」。比較瓶上之景與張若澄的畫,便能很明白認出島上所繪亭台。「芙蓉晴照」沒有橋或路與湖岸相連,必須乘船到達,乾隆來此通常由東面頤和園的昆明湖行舟而來,故瓶上之景應該便是御船抵達玉泉湖時第一眼所見之景,也就是他詩中所說的「宜人爽氣山前景,載我扁舟畫里行」。

我們從乾隆之堂弟弘旿所畫之京畿水利圖卷可以略窺途經之水道,想像昆明湖到玉泉山這段河道的沿途風光。前文提及,這裡沿途有許多農田,是素來關心農事的乾隆最能就近觀察農作的地方,他曾作過一百七十多首詩吟詠這段舟行所見之景,而且常常在吟詠之間帶出關心農事的心情,如十七年作「玉帶長橋接玉河,雨余拍岸水增波,靜明園古林泉秀,便趁清閑一晌過,兩旁溪町夾長川,稚稻抽秧千畝全」;十八年作「好雨頻沾心實慰,進舟遂造玉泉山」;二十年作「一雨昆明水漲波,夾川農事閱如何」等等。

弘旿《都畿水利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

因為玉泉山是皇家水源命脈,玉泉山上的龍王廟也成為他為農民祈雨之所,極為重視。如五十九年時他曾在吟詠樂景閣時提及:「仲春曾來玉泉山恭詣龍神祠請雨,近日望雨雖切,但初九得雨後,至今甫閱七日,是以今早至此小駐,未敢詣靈祠瀆請,惟遙為頷首秉誠虔吁,冀邀神惠爾。」

清乾隆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御題詩描金「玉泉山」圖瓶 側面展開圖

字裡行間滿溢著對於雨神敬畏仰望之情,連求雨都不敢求得太勤,深怕邀神靈之責。玉泉山龍王廟在清朝一代位格僅次於黑龍潭龍王廟,但卻是乾隆皇帝親詣祈雨最頻繁的廟宇,可能因為玉泉山不但為皇家提供每日的用水、米飯,他作為皇子時就已經把玉泉山的秋收作為農祥的徵兆,在乾隆心目中,農事成敗左右著國家興衰,故玉泉山的地位與其他地方無法相比。可惜這裡的皇家園林建築大多於清末時燒毀,昔景不再,我們只能借著這件傳世珍品想像當時的勝景。

清乾隆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御題詩描金「玉泉山」圖瓶 底款

民國時期玉泉山曾開放為公園讓民眾參觀,但建國後旋即成為軍政首長辦公休憩之地,從此又成為禁地,尋常人不得進入,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元帥及葉劍英將軍等人都曾留居於此。隨著國家創建,玉泉山成為重要的政治決策地,許多政策的起草都在這裡制定,也見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沿襲清朝舊制,玉泉山農地也再次負起為黨政軍領導提供農作物的使命,成為特屬農地。這一處得天獨厚的寶地,從清代到今日都與國運息息相關,在這近三百年的中國歷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清乾隆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御題詩描金「玉泉山」圖瓶 青花六字篆書款

高 19.1 cm.

估價待詢

來源:

英國H.P. Korf紳士珍藏

倫敦佳士得,1973年2月26日,拍品126號

香港蘇富比,1978年11月29日,拍品303號

S. Marchant & Son,倫敦

日下尚雅堂,東京

日本私人珍藏

香港蘇富比,1992年10月27日,拍品155號

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拍品643號

香港庄紹綏先生珍藏

著錄:

莫士撝,《御制》,香港,1976年,圖版87號

Anthony du Boulay, 《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牛津,1984年,頁249,圖14號

《蘇富比香港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圖304號

《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香港, 2003年,圖347號

為什麼說這件「清乾隆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御題詩描金「玉泉山」圖瓶」是傳世孤品呢?來源我們可以追溯其收藏歷史至1973年,此瓶首度亮相於拍賣市場,藏家是一位英國人。此瓶屢經出版,一直在收藏界中被公認為乾隆洋彩瓷中的頂尖之作。

除此之外,筆者在前文首發「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夜拍詳情時,其中「北宋 汝窯天青釉茶盞」和益田孝男爵舊藏「南宋 龍泉青釉紙槌瓶」引起海內外藏家的廣泛關注。明清瓷器中更是不乏館藏重器,就不在此文中一一詳細介紹了,歡迎諸位藏家11月23日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覽風采,藝狐君也會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預展首日盛況,敬請期待。

亮點拍品精選

南宋 龍泉青釉紙槌瓶

高23.4 cm

估價待詢

來源:德島藩蜂須賀家族珍藏

小室信夫(1839-1898) 珍藏

富永冬樹珍藏(其妹為益田孝妻)

益田孝男爵 (1848-1938) (別號鈍翁)珍藏

倫敦蘇富比,2006年11月8日,拍品54號

展覽:東京三越本店,《益田鈍翁展》,1983年5月24日-6月5日

借展予美國哈佛大學賽克勒藝術博物館

借展予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著錄:長谷部楽爾編,《世界陶磁全集 - 12:宋》,東京,1977年,圖版207號

日本経済新聞社,《益田鈍翁展》,東京,1983年,圖錄圖版34號

本拍品彌足珍貴,充分體現了宋代幽微素雅的審美意趣。八百多年來,此類極品龍泉青瓷在中日兩地均被奉為圭臬,常被視為傳家或鎮寺之寶代代相傳,而這一現象在日本尤為普遍。此瓶的釉料肥腴失透、溫潤如玉,薈萃了龍泉青釉最為人稱許的特質。

此外,其天青釉清淡柔和,在藏家看來固妙至毫巔,但陶工卻視之為畏途。色澤、質感佳妙如斯者,其原料、配製、上釉和窯燒皆須拿揑得恰到好處,故上乘之作寥寥無幾。

北宋 汝窯天青釉茶盞

口徑 10.2 cm

估價待詢

來源:日本久留米古美術草場(創立於1905年),入藏於1941年以前

九州島島大學及広島大學法國文學學者佐藤弓葛(1917-1996)舊藏,1950年代初購於久留米古美術草場

日本私人珍藏

展覽: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特集展「宋磁の美」》,2016年12月10日 - 2017年3月26日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特集展「宋磁の美」》,2017年8月12日 - 9月10日

著錄:《宋磁の美》,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2016年,頁18-23,圖版1號

《朝日夕刊》,日本,2016年12月5日

《典藏》,2017年9月,台北,頁162-165

《陶說》,779二月號,日本陶磁協會,頁15-22

本次所拍汝官窯盞應為目前全世界公開發表的僅存一件,至為珍貴。這件汝窯天青釉盞,器形小巧,胎體輕薄,盞壁與底厚薄相若,修胎精細。

盞口微微向內斂收,使得盞壁呈現出優雅的弧度,盞底坦闊,圈足窄矮,採用裹釉支燒法焼造,即圈足除留有三個如芝麻形狀和大小的細小支釘支燒外,滿掛汝釉燒成,燒造工藝極高。盞內外及底部滿施天青釉,釉色青中帶藍,呈半乳濁質感,細膩溫潤。釉面開片,舒朗有致。

金/元 鈞窯天藍仰鍾式花盆 「四」字楷書刻款

寬25.4 cm

估價:30,000,000 - 50,000,000 港元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5年11月17日,拍品5號

著錄:《開館十五周年記念展図録》,東京,1981年,編號693

口略呈橢圓,口沿外敞,深弧壁,厚圈足,底挖五滲水孔。形如仰置的掛鐘,故名「仰鍾式花盆」。通體罩天藍釉,局部釉面藍紫相間,釉色變化如夢如幻。足緣、口沿呈褐色。底部塗上醬色護胎釉,刻「四」字。此花盆屬於鈞瓷中一類底部刻或印有數字的盆景器,俗稱數字鈞瓷。其數量稀少,多為清宮舊藏,為鈞瓷中最為珍貴的一類。

清雍正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小盤一對 雙方框六字楷書款

直徑 13.4 cm

估價:28,000,000 - 35,000,000 港元

來源:Barbara Hutton珍藏

倫敦蘇富比,1971年7月6日,拍品249號

香港蘇富比,1978年11月29日,拍品315號

趙從衍珍藏

《趙從衍基金專場拍賣》,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拍品312號

雍正時期粉彩繪八桃、五蝠的瓷盤以尺寸來看可歸為四類,本對 小盤口徑只有13.4公分,為同類中最小的一種,是目前傳世品的孤品。比此器稍大的有15.8公分,為天民樓所藏,著錄在1987年 出版《天民樓藏瓷?I及II》,圖版104,目前傳世品沒有相同的例子。下一個尺寸約20公分,為南京博物院所藏,著錄在1995 南京博物院和香港大學文物館聯合出版《清瓷萃珍?清代康雍 乾官窯瓷器》,圖版62;下一個尺寸約20.9公分,為大英博物館所藏,著錄在1981年東京講談社國際株式會社出版《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Oriental Ceramics》,第2冊,圖版226。

清乾隆 洋彩皮球錦紋罐 六字篆書款

高16 cm

估價:8,000,000 - 12,000,000 港元

來源:香港蘇富比,2001年5月1日,拍品 562號

著錄:《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圖版354

乾隆時期的皮球錦紋承襲了雍正的樣式,但呈色更為鮮明、亮麗。除此罐以外,目前似僅知其他兩例經著錄,一曾於香港蘇富比拍賣,2013年4月8日,拍品3021號;另一藏於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皮球錦紋亦被運用於乾隆時期最華麗、精巧的瓷器之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銅胎畫琺琅提梁卣及花觚上亦可發現皮球錦紋的蹤跡,見《明清琺琅器展覽圖錄》,台北,1999年,圖版139、140,足見皮球錦紋受到愛好及重視的程度。

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日程

重要瓷器及工藝精品

11月26日

晚上 7:00

不凡 — 宋代美學一千年(晚間拍賣)

11月27日

上午 10:00

明心匠治:亞洲私人收藏明治時代精品

11月28日

上午 10:30

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二)

11月28日

下午 2:30

繁華似錦 — 乾隆彩瓷三絕

11月28日

下午 2:30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預展時間

11月23-27日

展拍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灣仔博覽道1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古韻雅器——探究宋瓷極致之美
乾隆官窯轉心瓶就在這場拍賣里!戳我!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