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道教全真派「三壇大戒」

道教全真派「三壇大戒」


道教全真派「三壇大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戊戌(2018)年南嶽衡山道院傳戒現場

戒者,禁止之義,乃歸真之要,修行之務。天真皇人云:既稱道士,非道士之模範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規不習。嚴格的的來說,道教全真派傳戒不能算是法事活動,應該是嚴格的教務活動,是嚴肅道紀,重建教制的道風道貌建設。

道教授受戒律,源遠流長,自太上降授科儀,即成道教之傳統。北宋道教全真派興起,隨之道教中出現了「傳戒」制度,究其宗源,道教全真先期傳法,依之古制,口口相傳,六耳不談道,旨在法不傳於匪人,目的是神仙修持。自邱長春祖師訂立傳戒儀範始,全真傳戒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清康熙年間,王常月祖師在北京白雲觀多次開壇,廣度弟子。傳戒是全真十方叢林宮觀德高望重的律師、方丈,向已受「冠巾」的道士傳授三壇大戒(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受戒弟子可來自三山五嶽,不拘地區,亦不拘老少。出家修道者志在超生死,道有真傳,法有秘授,只傳給有德的善人。


道教全真派「三壇大戒」


戊戌(2018)年南嶽衡山道院傳戒現場

三壇大戒是全真道授受傳承之根本戒律,亦稱三堂大戒。由「初真戒」、「中極戒」與「天仙大戒」三部分組成。

三壇大戒的發展

全真道創立之初,並無繁複戒條。傳授戒法,始於邱處機祖師。他訂立傳戒儀範,迄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據全真龍門第七代律師王常月《缽鑒》載稱,邱處機採摭道教傳統戒律,定初真、中極、天仙「三壇大戒」,惟單傳秘授,不得廣行。邱處機門下趙道堅為龍門第一代律師,趙傳張德純,張傳陳通微,陳傳周玄朴,周傳張靜定、沈靜圓,於是龍門律宗遂分張、沈二支流衍,張傳趙真嵩,趙傳王常月,王常月又傳伍守陽。其時,玄門多不知全真有三壇大戒。至明末清初王常月創全真叢林,遂一改舊制,公開傳授。順治十三年(1656),「奉旨主講白雲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康熙二年(1669),又率徒南下,立壇授戒。當時在全真道中,龍門派的社會影響遠超其他各派。


道教全真派「三壇大戒」


戊戌(2018)年南嶽衡山道院傳戒現場

初真戒本王常月所撰之《初真戒律》,立持戒、出入、事師、視聽、言語、盥櫛,飲食、聽法、出行、起立、坐卧、作務、沐浴等「威儀」十三種、二百條,從各方面對受戒者加以約束。得受初真戒者稱妙行師。只有得稱妙行師者,才可進而受中極戒。

中極戒本托稱太上老君降授之《中極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經》,戒文凡三百條,故通稱「太上老君中極三百大戒」。據《初真戒律》規定,習初真未熟,不得躐等受中極戒。

中極三百大戒中有將近百條與「老君說一百八十戒」同,餘二百戒亦與上述威儀等多有雷同之處。從正念修持以至接人待物,俱有種種規定。從道教教義出發規定的道德尺度和價值標準。如不得傲慢三寶輕忽天尊、不得信外道雜術邪見以及當忍人所不能忍、當斷人所不能斷、當學人所不能學、當容人所不能容,等等。若能「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來,勸人奉受,念戒不念惡,廣度一切,自感神真,吉無不利,保汝成真。」得受中極戒者稱妙德師,並可為證盟大師(指授經懺、教典、威儀、規範,調御戒子身心,制譴七情六慾)和監戒大師(監察入戒者,不許犯戒違律,如有不法者,量律輕重,以戒尺責罰懺悔)。

道教全真派「三壇大戒」


戊戌(2018)年南嶽衡山道院傳戒現場

天仙大戒本清柳守元所撰《三壇圓滿大戒略說》。道教認為,仙有九品:一曰混元無始金仙,一曰洞天太初金仙,一曰靈元造化金仙,人世修證,則有天仙、地仙、水仙、神仙、人仙、鬼仙。凡有性靈,莫不成真。而要成真,當遵初真、中極戒律,謹慎修行,至天仙大戒,則心地光明,德充道極,無戒可說,無律可持。如是「戒無不戒,不戒乃戒,戒無所戒,乃為真戒」。又認為,三界諸法,皆從道生,若欲求道,當修觀慧諸法。如運身行法、離口過法、除惡想法、拔逮根法、絕聲色法、儉愛欲法、放玩習法、洗垢穢法、無昏惑法、不淫想法、不追懷法、無猶豫法、忍不可忍法等共二十七法。每法又分智慧、慈悲、含辱、行功、修心、善業、精進、飾身、遣情、普心十類,合計二百七十法。受持此法,即「得生無量智慧,增無量善因,滅無量業障,消無量煩惱,延無量壽算,長無量福田,」位證天仙。是為「不戒乃戒」之「天仙」大戒。得受天仙戒者稱妙道師、傳教本師乃太上繼宗演教接化大德之師。不受天仙戒者不得傳戒。


道教全真派「三壇大戒」


戊戌(2018)年南嶽衡山道院傳戒現場

南嶽坤道學院,圖:道心影像、蓬萊外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