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災難!2100年世界將升溫3攝氏度

災難!2100年世界將升溫3攝氏度

圖/圖蟲創意

文/阿戴爾·特納

本文首發於總第877期《中國新聞周刊》

當巴黎氣候協議於2015年12月簽署時,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承諾將全球變暖程度限制在與工業化前的水平相比不高於2攝氏度的水平,並各自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以解釋如何在未來十年內控制或減少排放。目前,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遠遠超過對化石燃料工廠的投資;電池成本下降,電動汽車銷量上升;甚至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燃煤發電站也在陸續關停。

但儘管取得了這一進展,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發布的報告仍然做出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預測:就目前的趨勢而言,到2100年時世界會升溫達3攝氏度,也是超過100萬年來都未曾達到的水平。對人類的命運而言,這可能是災難性的。

委員會報告明確指出理想的目標應該是將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一旦超過這個水平則後果將變得更為極端。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在2055年左右達到凈零水平,而鑒於排放量會不可避免地在目前水平上保持更長時間,所以這一目標還得相應提前。

很顯然,除非我們在2060年左右實現能源使用和工業的凈零排放,而且發達經濟體還要提早一些,否則就將不得不依賴於可能站不住腳的假設,即土地使用變化可以在21世紀末產生大量的負排放。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氣溫將在1.5攝氏度以上顯著上升。

在短短四十年內實現凈零排放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正如能源轉型委員會即將發布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好消息是它在技術上無疑是可行的,而且為全球經濟帶來的成本也可以接受。而且我們已經知曉了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關鍵技術。

通往低碳經濟(以及最終的零二氧化碳凈排放)的所有可行途徑都需要大力提升電力的作用。最終能源需求中的電力份額必須由當前的約20%增長到本世紀中後期的60%左右,為此全球總發電量必須大幅增加,從目前的約2.5萬太瓦時增加到10萬太瓦時。

而這些電力必須來自低碳源頭。雖然核電以及被碳捕獲所抵消的天然氣發電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最大的份額必須來自可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設定的情景中佔到70%~80%。但其實世界上有足夠的土地支持這種規模的可再生能源擴張,只要我們採取快速行動,就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必要的投資。

另外三套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氫氣、氨氣和甲醇必須被用作運輸和工業應用中的能量載體以及化學原料。所有這三種產物最終將實現合成生產,並使用清潔電力作為最終能源。其次,生物質可以用來提供低碳航空燃料或用作塑料生產原料。但同時需要謹慎管理其總使用規模,以避免對生態系統和糧食供應產生有害影響。第三,在水泥生產等關鍵工業生產流程中碳捕獲至少應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目前在這些行業還未能開發出可行的脫碳替代路徑。

同時建立零碳經濟當然需要在電力生產和輸電、新工廠和更高效的設備方面進行大量投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計,為達到1.5攝氏度的目標就必須在2015~2050年間在全球範圍內每年追加投資達9000億美元。這可能看起來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但假設年經濟增長率達到3%,那麼當前累計近100萬億美元的全球GDP到2050年將達260萬億美元。這意味著世界只需要在未來40年內投入不到0.6%的收入就可以避免對人類福祉的災難性傷害。

僅中國每年的投資額就超過5萬億美元,只不過其中絕大部分都被投放到房地產相關建設上,但很多城市最終將出現人口下降。通過重新定向投資,中國可以在不犧牲消費的情況下建立零碳經濟。對整個世界而言,實現凈零排放對生活水平的影響微不足道。

雖然零碳經濟顯然在技術上可行且經濟上負擔得起,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公共政策和前瞻性的商業戰略就無法實現。政府必須提供碳定價和產品監管並支持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能源生產和主要能源使用部門的企業必須制定戰略,重點關注如何在本世紀中葉實現零排放以及如何立刻開始轉型。

如果未來10年僅有漸進式的進步,那麼我們的後代們將會在有生之年走上3攝氏度升溫的災難性道路。

(本文作者曾任英國金融服務局主席,現為新經濟思維研究中心主席及能源過渡委員會主席)

值班編輯:張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寶貝兒》被評為爛片,為什麼要怪主演楊冪
知青歲月:荒唐愚昧的年代,青春飛揚的日子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