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中藥飲片是中藥材經加工炮製後使其成為可直接配方或製劑的藥品,為了適應中藥臨床治病、防病及製藥的需要,中藥飲片有生品和製品之分。每種中藥材的飲片規格少則一、二種,多則四、五種,由此可見,中藥飲片品種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瀝半夏、半夏曲等。

中藥材大多來源於植物,特別是同科同屬的植物器官形態相近,炮製後往往外表形態、顏色近似,不易區分,容易發生混淆,另外還經常出現假冒摻偽現象,給飲片的鑒別增加了難度。

中藥飲片的性狀鑒別,實際上就是傳統的經驗鑒別,是用人的感官,採用看、嘗、嗅、聽、手摸及水試和火試等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形狀、規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顏色、特徵、質地、折斷現象、氣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鏡,紫外光燈等。它簡便易行,無論場地,即可進行,鑒別時可運用植物分類學、解剖學的理論知識進行鑒別。


常規鑒別要點

1.看外觀:注意觀察藥材的外表特徵,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藥材的軟硬、輕重,疏鬆還是緻密,光滑還是粘膩,細緻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藥材的好壞。

3.口嘗和鼻聞:藥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

4.特殊鑒別方法:水試和火試。有些藥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中藥飲片

薏苡仁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

性味:味甘,淡,性涼

歸經:歸脾,胃,肺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

主治: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用量:9-30g

禁忌:孕婦慎服

性狀鑒別:種仁寬,卵形或長橢圓形,腹面有1條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以粒大充實、色白、無破碎者為佳。

規格:

生薏苡仁:味甘淡,性涼。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痹,利水的功能。性偏寒涼,長於利水滲濕,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風濕痹痛,筋脈拘攣。新鮮薏米有一種類似稻穀的清香味道或天然的植物氣味,有哈喇味或者有別的不正常味道的薏米,可能是陳薏米也可能是化學藥品熏制的,需要謹慎購買。

炒薏米和麩炒薏米:性偏平和,兩者功用相似,長於健脾止瀉,但炒薏米除濕作用稍強,麩炒薏米健脾作用略勝。常用於脾虛泄瀉,納少,脘腹脹滿。


赤小豆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來源: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味甘,酸,性平

歸經:歸心,小腸經

功效: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主治:用於水腫脹滿,腳氣肢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用量:9-30g

禁忌:陰虛津傷者慎服

性狀鑒別:

赤小豆:長圓形而稍扁,表面暗紅色,一側有線性突起的種臍,偏向一端,白色,另側有一不明顯的棱脊,種臍處有一明顯的凹陷成縱溝,質硬,不易破碎,氣微,味微甘。

赤豆:呈圓柱形,兩端較平截或鈍圓,表面暗紅色,種臍不突起,中間的縱溝不明顯。

赤小豆與赤豆區別:

赤小豆細長,顆粒比紅豆小,質地較硬,需先浸泡,用於煮粥或煲湯。入葯有行血補血,健脾祛濕,利水消腫之效。

赤豆呈圓柱狀,表面為暗紅棕色,體積較大,容易煮爛,常用於做美味的紅豆沙。入葯治水腫腳氣,瀉痢,癰腫,並為緩和的清熱解毒藥及利尿葯;搗爛外敷,治各種腫毒。


芡實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歸脾,腎經

功效: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

主治: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用量:9-15g

禁忌:便秘,尿赤者及婦女產後皆不宜食用。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性狀鑒別:

呈類球形,多為破粒,表面有棕紅色內種皮,一端黃白色,約佔全體1/3,有凹點狀的種臍痕。質較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規格:

生芡實和麩炒芡實:

生芡實食用價值較高,而炒芡實的藥用價值較高 。一般常用於開胃,食欲不振患者可用,還可緩解腹瀉,改善脾虛,治療淋濁,小便失禁。


西紅花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來源:本品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

原產西班牙、希臘、法國及前蘇聯,以前由西藏進口運銷國內各地,故名西紅花,又名藏紅花、番紅花。

性味:甘,平

歸經:歸心經、肝經

功效: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解郁安神

主治:用於經閉癥瘕,產後瘀阻,溫毒發斑,憂鬱痞悶,驚悸發狂。

用量:1-3g

禁忌:孕婦忌用。

性狀鑒別:

本品呈線形,三分枝,暗紅色,上部較寬而略扁平,頂端邊緣顯不整齊的齒狀,內側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時殘留一小段黃色花柱。體輕,質鬆軟,無油潤光澤,乾燥後質脆易斷。氣特異,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水試鑒別:

取本品浸水中,可見橙黃色成直線下降,並逐漸擴散,水被染成黃色,無沉澱,柱頭呈喇叭狀,有短縫。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紅花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花。

夏季花由黃變紅時採摘,陰乾或晒乾。以花冠長、色紅、鮮艷、質柔軟者為佳。

性味:辛,溫

歸經:入心、肝經

功效: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主治: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打損傷、瘡瘍腫痛。

常用量:3-10克。

禁忌:孕婦禁用

性狀鑒別:

本品為不帶子房的管狀花,表面紅黃色或紅色。花冠筒細長,先端5裂,裂片呈狹條形;花藥聚合成筒狀,黃白色;柱頭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


玫瑰花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玫瑰的乾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將開放時分批採收,及時低溫乾燥。以朵大、完整、色紫紅、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甘、微苦,溫

歸經:歸肝、脾經

功效:行氣解郁,和血,止痛

主治:用於肝胃氣痛,食少嘔惡,月經不調,跌扑傷痛。

用量:3-6g

禁忌:陰虛有火者勿用。

性狀鑒別:

本品略呈半球形或不規則團狀,殘留花梗上被細柔毛,花托半球形,與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披針形,黃綠色或棕綠色,被有細柔毛;花瓣多皺縮,展平後寬卵形,呈覆瓦狀排列,紫紅色,有的黃棕色。體輕,質脆。氣芳香濃郁,味微苦澀。


月季花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月季的乾燥花。全年均可採收,花微開時採摘,陰乾或低溫乾燥。以完整、色紫紅、氣清香者為佳。

性味:甘、溫

歸經:歸肝經

功效:活血調經,疏肝解郁

主治:用於氣滯血瘀,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胸脅脹痛。

用量:3-6克

禁忌:孕婦慎用

性狀鑒別:

本品呈類球形,花托長圓形,萼片5,暗綠色,先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狀排列,有的散落,長圓形,紫紅色或淡紫紅色;體輕,質脆。氣清香,味淡、微苦。



作者介紹

楊秀麗,航天中心醫院主管中藥師。長期從事中藥調劑工作,在飲片識別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曾參加北京市中醫藥學會組織的北京市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知識及業務技能比賽,獲得優秀獎;曾獲得醫院「十佳醫生」稱號。

編輯:航天中心醫院公眾健康促進部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中醫科特輯——常用中藥飲片如何鑒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