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食鹽掀翻了大唐

食鹽掀翻了大唐

食鹽是生活中一種重要的調味品,把鹽添加到食物之中,會讓食物更加美味。而且攝入一定量的鹽,對於人體的生理健康來講,也是至關重要的。人體細胞需要食鹽中的鈉元素來協助,完成新陳代謝的功能,鹽的攝入量過少,人就會四肢乏力,想幹活也是有心無力了。

官鹽壟斷,與民爭利

在古代,鹽是一種僅次於糧食的戰略物資。這也帶來了一個古代經濟的重要話題,那就是食鹽的生產、銷售,到底應該官營呢,還是民營呢?

白花花的鹽巴官營還是民營,可以檢驗一個朝代是否與民爭利。官營鹽業實際上是對全體國民徵稅,把民間的財富聚斂到國家的庫府中。對於古代的國王或皇帝來說,鹽不是鹹的,而是像蜜一樣甜,一旦他們嘗到了食鹽帶來的財富甘露,就欲罷不能了。實行鹽業官營的朝代,統治者都想提高鹽的價格,變相增加稅收。

只是官營具有天生的弊病,一個是經營效率低,容易滋生腐敗;另一個是刺激了私鹽買賣。由於國家壟斷鹽業,導致食鹽的市場價格高,而製鹽成本卻很低,這之間的差價足以讓一些人鋌而走險,把國家的嚴刑峻法放在一邊,搏取一場富貴。這就好比當今世界,某個國家壟斷了進口汽油的權利,導致國內汽油價格高於國外許多,於是走私汽油入境就會成為該國冒險家們一個十分有利可圖的行業。而國家要想打擊私鹽買賣,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管仲甚至不惜修建齊長城,來阻擋私鹽買賣,保護官營食鹽的高價格。

嚇死人的唐末鹽價

各朝各代的鹽業政策反反覆復,時而官營,時而民營,到了唐朝,圍繞食鹽的經營,終於掀起了軒然大波。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起兵叛唐,並進攻中原地區,當時的平原太守,也就是中國著名的大書法家顏真卿,為了抵抗安祿山的叛軍,需要籌措大量軍餉,於是他用政府資金壟斷了當地的鹽業市場,把所有的食鹽全部收購,然後加價賣出,賺取了足夠的軍費。

顏真卿的做法是戰時不得已而為之,但安史之亂後,卻被唐朝庸官們奉為至寶,認為是政府發財的真經,唐朝的鹽業制度立刻從民營轉向了官營,而且官鹽的出售價格還節節攀升。

原本民營期間,食鹽的價格每鬥不過10錢,官方壟斷之後,食鹽的銷售價格就提高到了110錢,暴漲了10倍有餘!而且鹽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到了唐德宗的時期,官方鹽價甚至高達每斗300錢以上,如此橫徵暴斂的皇帝,居然被稱為「德宗」,這道德標準也實在是太低了。

唐朝後期官營鹽業給統治者帶來了巨額財富嗎?沒有!

過去10文1斗的鹽變成了300文1斗,這不是明擺著給冒險家們一個獲取暴利的機會嗎?當時只要是產鹽的地區,就少不了私鹽販子的身影,私鹽大批入市,強烈地衝擊了官鹽的市場。唐德宗把食鹽價格推上了高峰,但總收入卻不升反降,因為百姓都去買私鹽了,300文1斗的官鹽,根本無人問津!

面對蜂擁而起的私鹽販子,唐朝皇帝們高高舉起了屠刀,想用殺無赦的辦法來維護自己的鹽業壟斷地位。當時對走私食鹽的法律嚴酷到什麼程度,問一個十餘歲的孩子就清楚了。當時一位管理河東鹽池的官員史牟視察鹽田,偏巧自己一個十餘歲的外甥也跟著看熱鬧,看到鹽晶粒很是好玩,於是這個小孩子就拾了一顆鹽粒回家。史牟得知此事後,竟然「立杖殺之」。一個小孩子僅僅為了滿足好奇心私拿了一粒鹽,就被殺死,而且劊子手還是自己的家人,只能說明當時的刑法太嚴酷了,史牟不殺這個孩子「大義滅親」,恐怕他的全家就會有滅門之災。

嚴刑峻法可以恐嚇老實人,但對於亡命徒卻根本沒有用處。而且,在人們的基本必需品——食鹽上橫徵暴斂,直接把底層民眾推向了窮困的深淵,既然活不下去,乾脆就亡命一搏好了。唐朝後期,嚴酷的法律從來就沒有擋住私鹽擴張的腳步,這一切其實都是錯誤的鹽業政策造成的惡果,而不是私鹽販子的錯。

私鹽販子幹掉了唐朝

曾經輝煌的大唐王朝搖搖欲墜,如果此時官府能夠和私鹽販子們和解,也許這個王朝還有救。但是唐王朝的統治者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最終讓唐朝滅亡,也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私鹽販子——黃巢。

黃巢的老家是山東菏澤,那裡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重要的產鹽區。唐朝末年,黃巢家中三代都是私鹽販子,販賣私鹽是死罪,黃巢家能把這個營生做成了家族企業,可見當時的法律不過是嚇唬老實人的,對於老練的私鹽販子來說,嚴厲的法律不過是減少了自己的一些潛在競爭者而已。

販賣私鹽利潤極高,所以黃巢在唐朝末年犯上作亂,頗有點兒古怪。一般人都是吃不飽肚子,不得已暴動搶東西,給自己找條活路。而黃巢家中殷實,居然還去參加過科舉考試,只可惜名落孫山。

唐末的大動蕩是另一個私鹽販子王仙芝發動的,當他帶領造反的隊伍攻城拔寨的時候,他的私鹽合伙人黃巢看到了一條通往仕途的另類道路,於是拉起來一號人馬與王仙芝響應。後來兩伙私鹽販子武裝會師一處,實力壯大了,但他們卻不像其他的農民武裝那樣,攻佔城池,擴大地盤,而是四處流竄,打下一城搶劫後,棄城而走,轉戰另一城。

其實,黃巢和王仙芝造反,目的是為了功名,而不是地盤。所以他們打了勝仗後,立刻派人和唐朝官府商量,要求接受招安,給自己個官職噹噹;當吃了敗仗後,就先夾起尾巴做人,伺機再戰。王仙芝在戰敗被殺前的一年,曾經7次向朝廷要求投降求官,都遭到了拒絕。黃巢在流竄過程中,也是屢屢求官,都未能如願。最後,黃巢攻入了長安,自己當起了皇帝。

後來,唐朝向周邊民族借兵,終於平定了黃巢的暴亂,但唐朝遭此重創,已經奄奄一息,沒過多久就滅亡了。這糟糕的結局,很大程度上要歸罪於唐朝後期執行的糟糕的鹽業政策。

有趣的是,在鎮壓黃巢的官軍陣營中,竟然也有許多私鹽販子出身的軍人,比如王建、錢鏐、朱瑄等人。王建少年時代販賣私鹽,在黃巢起義爆發後,他沒有選擇站在同行一邊,而是投奔了逃難到成都的唐朝皇帝那裡,加入行伍與黃巢為敵。錢鏐年輕時也以販賣私鹽為生,後來加入了官軍,在鎮壓黃巢武裝的戰鬥中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朱瑄的父親也是私鹽販子,還曾受過朝廷的刑罰,朱瑄卻加入了唐軍鎮壓黃巢武裝。

黃巢叛亂結束後,這些打入唐朝體制內部的私鹽販子搖身一變,官運亨通,有的還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節度使,不僅擁兵自重,不向唐王朝納稅,還積极參与唐朝末年的權力爭奪戰,成為唐朝垮台的重要推動力,王建、錢鏐甚至分別成為唐朝之後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前蜀兩國的建立者。

我國古代盛極一時的唐朝,竟然就這樣被私鹽販子終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減肥不用減米飯
比鋼鐵硬10倍的紙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