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北京的這座雄關為啥被人稱為鬼門關,乾隆寵臣當年就執掌此關!

老北京的這座雄關為啥被人稱為鬼門關,乾隆寵臣當年就執掌此關!

春哥探秘史

【春哥註:最近一段時間在北京逗留小住,因此也了解一些風物掌故,非常有趣的物事,也算探秘史的一部分,春哥這裡的探秘,不一定是什麼驚天秘密,而是許多平常不知道的人、物、事,分享給大家,也可以互相留言討論,歡迎大家的建議批評。】

老北京都知道一處和珅當年發家的地方,那就是崇文門稅關。

崇文門經曆元、明、 清三朝古都,它位於今崇文門內大街南口處,東距正陽門約3公里。其城樓面闊5間,約39.1米寬,通進深24.3米;樓台連台高35.2米,重樓重檐,歇山式城樓,屋頂是灰色筒壯綠琉璃瓦檐邊。崇文門是京師九門之一,元代稱文明門。

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南城牆南括0.8公里,仍辟文明門,為舟車客商往來的樞紐之地,與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建成。

明正統四年,1439年重修並加築翁城,改名崇文門,取《易經》「文明以健」,其得剛健而文明,寓意崇尚文德之意,與宣武門相對稱,左文右武。崇文門還有一個俗稱,叫「哈德門」,因元代哈達王府建在崇文門內。清朝那時候京城賣酒的招牌得寫「南路燒酒」,意思就是說,我上過稅了,我的酒不是盜版,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名牌版權一說呢,但商家有意識的為自己的品牌維護,增大銷量。

清末的楊柳青年畫,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畫面上畫著酒幌,上面寫著「南路」、「於酒」等字樣,反映的就是這種全民納稅的良好風尚。以前的崇文門外,東北方向有一隻鐵龜,造型很是古樸,據說這一段兒護城河的橋下有一個海眼,於是人們就用一隻烏龜來鎮住海眼,保護北京城的平安。另外古代的統治者在思想和形式上都追求和諧統一講究「風水」中間為「正陽」左首為「崇文」右首為「宣武」形成有名的「前三門」大街。

清朝入關以後,在城建上沿襲明制。它為了調劑在京滿人官吏的收入,「京師九門,皆有課稅,而統於崇文一司」(見明史玄《舊京遺事》)。起初在《戶部稅則》中規定,行李不在納稅之列,「然而外吏人都,往往有應納稅之物,如續綢緞布等」。於是「征私錢以為免稅之資」,甚至「雖無貨亦征之矣」。關吏「又四齣巡邏,得之指為漏稅,加倍罰之」(以上均見《天咫偶聞》)。

清朝陳康棋《郎潛紀聞》載:「吳江陸中丞以山東布政使陛見,關吏(指崇文門稅局)所索過奢,公實不能與,乃置衣被於外,攜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稅為!』既入,從故人借衾褥,事竣還之而去。」課稅時,手續繁多,盤問備至,延誤時日。

一般小商販,也須排隊等候。天長日久也很麻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小商販自己想出一個辦法;根據自己貨物多少,把稅款插在帽沿上,走到關口,關吏取下銀錢,立即放行,這樣速度明顯加快。清人查嗣瑮曾有一首詩說:「九門征課一門專,馬跡車塵互接連。內使自取花擔稅,朝朝插鬢掠雙錢。」但這錢沒有發票,沒有蓋章即歸關吏私有。崇文門稅局收入甚多,為了防止其他官吏忌妒,以「獻鮮」為名,每年三月。向皇帝及大臣送黃花魚,十月送冬筍和銀魚,成為變相的分賬。

當時又規定城內不許開「燒鍋」,凡外來酒類皆由官方指定的酒商出售,在崇文門指定了十八家,由它們統一收售,統一納稅,俗稱「十八家酒店」。酒稅是很重的,一般釀酒小作坊,為了維持生計,往往在夜間胸前掛著裝滿酒的豬尿脖,偷偷爬過城牆,以避交高稅。這就是「背私酒」的。背私酒是非常辛苦和危險的。他們用脊背貼著城牆,用雙腳和雙手緊緊蹬著和扒著每行城磚微凸出的地方,一點一點往上「爬」,到了城上再用繩子把身體系下去。封建統治者的嚴重剝削,逼得人民九死一生地去謀取生路。所以當時稱崇文稅局是「鬼門關」。

今天,崇文門城牆已經拆除,護城河水改為暗溝流通。沿著城牆牆址,地面上鋪成寬闊清潔的柏油馬路,車馬行人,晝夜不息;馬路兩旁,高樓聳立,綉簾翠幕中住著萬戶人家。地下築有環城鐵路,四通八達,電掣風馳,每天吞吐著幾十萬人次。這裡與七百年前的元大都時相比,那是天壤之別了。

時代在進步,我們在懷念一些古迹的時候,也希望通過對這些古迹所蘊含歷史文化的傳播,讓後人銘記這些歷史,因為這是人類共同的記憶瑰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缺少彈藥的紅軍戰士,面對裝備精銳的敵人,使出絕招讓敵人嚇破膽
秘境藏寶,失落已久的黃金湖終於找到了,哥倫比亞軍方已封鎖此湖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