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兼收並蓄:唐代金銀器中的外來造型

兼收並蓄:唐代金銀器中的外來造型

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唐朝與波斯的交往是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也使得波斯薩珊藝術成為除了羅馬、印度以外對唐朝工藝美術影響最大的外來藝術形式,而唐的金銀工藝美術就是見證這種影響重要器物之一。

華爾茲之夢——高腳杯

高足杯最早出現於羅馬,拜占庭時代沿用。羅馬—拜占庭式的高足杯在唐代以前就已傳入中國。唐代金銀器中的大量高足杯很可能是受拜占庭器物形制的影響而製作的。

素麵銀高腳杯

銀高足杯可分為兩型,第一種類型的主要的特徵是,杯體深,高大於寬,一般腹壁較直,高足較細,在中部大都帶有「算盤珠」式的節。第二種類型的主要特徵是,杯體淺,口徑大於腹深,呈碗形。類似於唐代銀高足杯上部杯體形態的器物,在南北朝時的陶瓷器中多有發現,它們的時代變化自成譜系,其規律是口部由侈口向直口發展,器體由矮向高演變,底部由不帶足變成帶足,至南北朝末年,典型的陶瓷杯已成為直壁、深腹、帶足的形態。這種杯與唐代的銀高足杯的杯體部分已無區別。

纏枝花紋銀高足杯

花瓣形銀梗杯

唐朝當時金屬質的高足杯裝飾紋樣有忍冬紋、三角紋、聯珠紋、葡萄紋、石榴紋、狩獵紋,纏枝紋、折枝紋、聯珠紋等。金銀器主要是社會上層人物使用的物品,貴族之間的攀比,促進了金銀器的大量製造,品質精良,成為當時的藝術典範。

花形銀柄杯

曲水流觴——薩珊長杯

公元3至8世紀,伊朗高原流行一種平面大體為長橢圓形,器壁呈多曲瓣狀的杯,由於這一時期伊朗高原主要是薩珊王朝統治,長橢圓形多曲瓣狀的杯就成為薩珊王朝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皿之一,這種器型的長杯在我國出現不晚於4世紀。

日本學者把這類器物稱為長杯,並以曲瓣的多少分別稱作四曲長杯、八曲長杯、十二曲長杯等,或籠統叫作多曲長杯。多曲長杯口沿和器身呈變化的曲線,宛如一朵開放的花朵,這種器物的常見性間接的向我們傳達了唐王朝人們對於這種曲線唯美、造型奇特的器物的喜愛。多曲長杯有豎向分瓣式和橫向分花瓣式,像山西大同的多曲長杯,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波斯多曲長盤就是豎向分瓣式,隨著對薩珊藝術的熟練應用,後來這種樣式多見於碗類的器物之上。

波斯薩珊王朝多曲銀碗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多曲長杯內部突出的稜線不同於中國器物光滑的內部,使用功能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優美的形態和使用上的缺陷成為實用與觀賞之間的矛盾,為此,唐代工匠加高器足和器身,淡化內壁突起的稜線,經過不斷的改進和調整,加高器物的足部和器身,淡化內部凸起的稜線,成為唐代的創新器物。唐代金銀器受中亞、西亞的影響非常明顯,大致來說,八世紀中葉以前的唐代金銀器具有非常顯現的異域色彩,八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擺脫了外來文化的直接影響,完成了金銀器的中國化。

粟特之禮——金銀帶把杯

在唐代出土的金銀器當中,不僅存在著一些粟特輸入的器物,還有一部分是粟特工匠在中國製造的作品,而大部分則是在粟特器物影響下出現的唐代新產品。唐代的粟特式器物以金銀帶把杯最具代表性,金銀帶把杯所涉及的中亞粟特金銀器與唐代的密切關係,正是八方來朝,中外交流的重要見證。

一對帶浮雕裝飾的銀色大鐮刀杯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粟特地區的帶把杯,目前發現的只有銀器,知道的大約有十幾件。杯體呈八棱狀、圓筒狀和圓底碗狀,指墊上面多有浮雕狀人頭像,出現在7世紀到9世紀初。7世紀到8世紀初有八棱狀帶把杯;7世紀中葉也出現了筒狀帶把杯,8世紀中葉以後更加流行;8世紀中葉以後又出現罐裝、圓底碗狀的帶把杯,而八棱杯不再出現。唐代帶把杯造型與粟特各種帶把杯基本相同,但把手的樣式更豐富。唐代金銀器帶把杯,發掘出土和世界各博物館收藏的器物共30餘件,其獨特的造型和豐富的裝飾紋樣訴說著千年之前中國與薩特之間的友好情誼。

千里之交——「來通」

在古代近東社會中,一種被稱為Rhytons(音譯為來通)的獸首飲器被高度重視,它們的前面有一個洞,用來流動液體。「來通」本質上是一種角狀杯,多為山羊、牛、馬、鹿等草原動物的頭部造型和超自然的生物和女神,液體從上端進,從下端動物細小的口中流出,部分還在出口處有管狀的注子。

伊朗 帕提亞人獸首酒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的一件公元1世紀的銅像就展示壺形底部有流的銀「來通」,器物為一位長捲髮的青年,右手拿著一隻羚羊頭形狀的來通,左手拿著一隻小瓶,生動形象的向人們展示了這種器物的使用方法。

鑲金獸首瑪瑙杯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獸首瑪瑙杯上口近似圓形,獸首上有兩隻彎曲的羚羊角,獸首的面部卻像牛,獸首的口鼻部裝有籠頭狀的金帽蓋,能夠卸下,內部有流,造型和使用方法上與羅馬時期青銅雕像中的來通杯一脈相承,是絲綢之路上東西方「來往」的重要見證。

金銀器在古代歷史長河中作為皇家、貴族、達官顯貴所尊崇、喜愛之器,歷來登大雅之殿,高居廟堂之上,直接參与到了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活動當中,在歷史文物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因為金銀本身的稀缺性極其凝結的無數能工巧匠精湛的工藝,受到同時代以及後代人們的追捧,當之無愧成為其產生歷史時代特色和傑出工藝的代表。

原文作者:張丹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5月刊《絲路華章:流光千年的金銀器之美》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碧玉描金編磬
不同題材的橄欖核雕為你傳來的祝福是什麼?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