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十國出現了數十位皇帝,多數都是昏庸之君,只有他算得上明君

五代十國出現了數十位皇帝,多數都是昏庸之君,只有他算得上明君

五代時期,全國各地到處都是擁兵自重的軍閥,但是沒有一個軍閥敢說自己是中原最強大的勢力。也因此,根本沒有軍閥能夠完全統一天下的重任。但是這個局面,卻在柴榮繼位之後發生了變化。想要談這個局面究竟是怎麼變化的,還得說一說高平之戰了。

公元954年,後周太祖病逝了。郭威生前有兩個兒子和一個樣子,兒子都在亂世中被殺了。因此養子柴榮當了後周皇帝,也就是後周世宗。北漢皇帝劉崇得知郭威已經死了,他清楚後周的局勢一定大亂,而養子繼承了皇位,必定有不少人不服從他。為了除去後周這個心腹大患,劉崇勾結契丹南下出兵,打算一口氣滅掉後周。劉崇皇帝親自統領三軍從晉陽一路向後周的軍事重地澤州進發。

前線的戰報傳到了柴榮的手中。柴榮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他決定御駕親征。雖然後周有很多能夠打仗的將軍,比如說趙匡胤等人。但是這些人都不服從柴榮。畢竟柴榮只是先皇的樣子,而且沒有任何的威信。在這種情況下,將軍要是去前線打北漢軍隊,必定會留有餘力。這樣一來,後周必然會吃很多敗仗。幾次的失敗並不要緊,可怕的就是,失敗的聲勢會直接導致其他的將軍產生叛逃的念頭。也因此,柴榮決定要御駕親征,用皇帝的威望來穩定局勢。

周世宗柴榮於3月11日從京城出發,18日就趕到了高平,和其他的軍隊會合了。劉崇一開始打了幾次勝仗,還以為後周的軍隊不堪一擊,直接帶領所有的兵力集中進攻柴榮的所在地高平。

後周的士兵們看到皇帝來了,士氣都非常高漲,認為戰局就要改變了。而周世宗本身就是個軍事天才,所以帶著士兵們打了一次很漂亮的勝仗。劉崇吃到苦頭之後,發現後周軍隊的能力突然強了很多,有些害怕就撤軍到巴公原,打算憑藉險地來穩住腳跟。

周世宗知道軍隊士氣的重要性,於是帶著士兵們前去追擊劉崇。大家都知道,追擊的士兵雖然都比較厲害,但是人數不可能太多。劉崇看到後周的軍隊只有這麼少人,不免就產生了自己能夠反殺的幻覺。劉崇覺得時機難得,就命全軍進攻,打算一舉攻滅後周的追擊軍,並且俘虜周世宗。

劉崇的軍隊佔據了地勢,而且人數佔優,可以說是穩贏之局。周世宗看到戰局緊張,沒有心生畏懼而單獨跑路,而是直接披掛上陣,衝鋒在最前線。士兵們看到皇帝帶著武器沖在前線,士氣們也就燃燒到了極點。後來將軍趙匡胤也帶領一支數千人的騎兵殺入了戰場。這場戰事的結局是後周大勝。

劉崇慘敗之後,帶著剩下的士兵逃回國了,不久就抑鬱成疾。同年11月,劉崇病逝。此後,北漢再也沒有資格和後周一較高下了。此戰就是著名的高平之戰。後周打贏了此戰,也代表了一個結果,那就是中原王朝再度崛起了。中原出現了一個能夠統一天下的王朝——後周。

柴榮是五代中罕見的有作為的明君。單看高平一戰的表現,歷史上就沒有多少皇帝能夠比得上。可惜的是,柴榮死的太快了,否則後周王朝會直接統一天下。因為趙匡胤在高平之戰的優秀表現,柴榮特意提拔他為大將軍。趙匡胤是個有能力的將軍,也是個有野心的將軍。

柴榮要是還在世,那麼他就能夠穩住趙匡胤的反心。但是柴榮一死,趙匡胤也就直接篡位當了宋朝皇帝。宋朝的基本盤都是後周的領地。趙匡胤也因為周世宗打下的基礎,最後結束了亂世,統一了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叔說游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有趣的一首懷古詩,劉邦項羽都被罵成了老鼠!
方臘並不是武松擒獲的,而是另有人在,為何影視劇要改成武松呢?

TAG:俊叔說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