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山本五十六的上司,日本與德國結盟時,他憤而辭職

他是山本五十六的上司,日本與德國結盟時,他憤而辭職

1940年9月15日,在日本全體軍事參議大會上,及川古志郎闡述了對於日本和德意兩國結為軍事同盟的看法,強硬地表示:「如果海軍堅持反對三國同盟,近衛內閣只有辭職,若海軍不想承擔毀滅內閣的責任,請諸位贊成同盟條約!」

與其說這是關於同盟意見的討論,不如說這是一場動員大會,以及川古志郎為代表的內閣觀點已經很清楚:三國結盟勢在必行,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隨後,海軍軍事參議元老大腳岑生無奈宣布:「經討論後,海軍全體參事無其他意見。」而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提出的關於「建立德意日同盟與對美開戰的利害關係」的疑問,卻始終沒有人給出一個肯定的說法。

就這樣,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正式簽訂,三國軍事同盟就這樣「稀里糊塗」地建立起來了。

其實不光是山本五十六,對於和德意結盟持反對意見的日本將領還有很多,其中反對最強烈的人,還要數海軍大臣吉田善吾。

這吉田善吾是何許人也?老實說,這位也是日本海軍界的能人,當年山本五十六齣任聯合艦隊司令,正是接的他的班。從1939年的阿部內閣起,吉田善吾曾在三任內閣中擔任過海軍大臣,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之初,正是他作為第二艦隊司令官主導日本海軍的進攻。

因此,無論是能力還是聲望,吉田善吾在日本海軍界都是有一定地位的。

那麼,他為什麼要強烈地反對三國結盟呢?

其實,山本五十六的疑問也正是他的疑慮所在,就當時的國際局勢來看,同德意結盟基本上就意味著要和美國開戰,而日本人手裡的戰機,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遠遠不及美國人,而且生產能力更是遠遠落後。缺少戰機的支持,原本就處於弱勢的海軍還怎麼打?這豈不是自找死路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吉田善吾對於結盟意見遲遲不肯點頭。

但是讓他頭疼的是,他當時還擔任著近衛內閣的海軍大臣,如果內閣連內部意見都沒法一致,那基本上就玩完了。為了說服吉田善吾,外相松崗洋右、軍務局長岡敬純等人,天天往吉田善吾家裡跑,輪番勸說,不厭其煩。

鬧到最後,吉田善吾差點被他們逼瘋了,據說為了此事,吉田善吾甚至還患上了抑鬱症,幾度想要自殺。到1940年9月初,吉田善吾不得不同意和德意結盟,但前提是他本人要辭職。既然你們非干不可,那我辭職總行了吧?不用礙著你們做事了!

有意思的是,在三國同盟條約正式簽訂那天,日本還想派吉田善吾作為代表去簽字,結果這位老兄直接破口大罵:誰愛去誰去,老子不去!

不過,吉田善吾雖然宣布從海軍大臣的位子上隱退,但太平洋戰爭的緊張局勢又怎麼會少得了他這樣的人才呢?因此,辭職後還不到兩個月,吉田善吾便重新披掛上陣,擔任海軍軍事參議,一直到二戰結束才退出海軍界。

事實證明,吉田善吾、山本五十六等人的眼光還是很精準的,成功地預見到了三國同盟成立後的戰爭局勢,最終在跟美國的對飈中被打得稀里嘩啦,萬劫不復。

但反過來說,其實我們也應該感謝那些支持三國結盟的人,正是他們的野心太大,把美國人也拉到了太平洋戰場,極大地緩解了中國戰場的壓力,更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

歷史客棧作者:水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民國第一大軍師,他死後,蔣介石從此舉步維艱
他是日本培養的高級特工,卻秘密加入我黨,成為「反間諜」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