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MD速龍200GE大戰奔騰G4560:入門級別裝機該選誰?

AMD速龍200GE大戰奔騰G4560:入門級別裝機該選誰?

其實銳龍(Ryzen)處理器真的是很成功的產品系列,在規格跟性價比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尤其是英特爾14nm產能嚴重短缺的現在真的很適合裝機,而且如果再看主板方面的話,X470、B450主板的售價是比較容易看到優惠價格的,再目前的AM4介面至少可以用到2020年,屆時應該Zen 2架構處理器很有可能已經全線鋪開,這些都是Ryzen處理器吸引人的地方,事實上就競爭力而言,大家普遍都對Ryzen系列有些低估,這其中可能有相當程度來自處理器主頻的比較,然而製程工藝並非一日之寒能夠改善的,反過來說,如果能佔得優勢、搶佔先機,就能在很長時間裡保持優勢。

總結去年跟今年的初代Zen、二代Zen Plus產品,你會發現產品線還是頗為齊全的,從四核的Ryzen 3 1300,到六核的Ryzen 5 2600,再到八核的Ryzen 7都應有盡有,唯獨缺少入門規格的雙核四線程產品,而這部分是競爭對手奔騰G4560躺著都能賺錢的根據地,自2016年年底以來就一直順風順水,沒有像樣的挑戰對手。終於在今年的年初時候,即奔騰G4560發售大致一年後,我們在SiSoft Sandra資料庫當中看到一款名叫AMD Athlon 200GE Radeon Vega Graphics的產品,即新的速龍,處理器內核產品Zen架構,核顯部分搭載Vega架構,而經過半年多的時間,速龍200GE終於迎來發售,它存在於市場的終極目的就是挑戰奔騰G4560,掀翻對手的根據地,成為在入門級裝機當中的最優選擇。今天我們就要求證這一點。

首先在規格方面,相信大家已經都很熟悉,速龍200GE處理器屬於Raven Ridge APU家族,採用14nm工藝打造,雙核四線程規格,3.2GHz主頻。圖形部分是比較精簡的Vega 3,即擁有3組CU,192流處理器,16/12 ROP/TMU單元,核顯主頻1GHz,顯存向內存分割1GB,頻率1200MHz,而我們的奔騰G4560處理器的規格自然是更熟悉的,同樣採用14nm工藝,雙核四線程規格,3.5GHz主頻,隸屬於Kaby Lake架構,圖形部分集成的是GT1級別的核顯HD Graphics 610,擁有14組執行單元(EUs),8/16 ROP/TMU單元,主頻1050MHz,顯存頻率1200MHz,顯存位寬方面兩者都是128-Bit,因此帶寬都是38.4GB/s。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處理器本身的規格方面,兩者是很接近的,奔騰G4560的處理器主頻甚至要更高些,但是在圖形部分兩者的差距就比較明顯。這次我們就會在基準性能、基礎應用、遊戲性能三部分來測試這兩顆處理器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使用較舊的A320、B350主板來搭配的話,最好先用顆處理器來刷最新的BIOS。

速龍200GE盒裝拆解圖賞及測試平台細節

速龍200GE外包裝其實相當小巧、簡潔,高度跟我們常見的330毫升罐裝可口可樂接近,看上去就像是一瓶白色的無糖可樂。正面只是簡單的寫著速龍(Athlon)的品牌,底部標註著繼承Radeon Vega Graphics核顯。在側面我們可以看到處理器封裝表面的銘文:Athlon 200GE,下面這些適配AM4插槽。包裝的貼紙標記著核心、線程數,還有基礎頻率。

拆開包裝你就能看到內部稍顯簡單的處理器本體、散熱器跟簡易使用說明。散熱器的高度控制得很低,風扇同樣很小巧,不考慮誤差的話我們的測量結果是這風扇寬度就剛剛好7公分。這種規格的處理器搭配的散熱器是不會有銅柱的,底部是已經塗好的硅脂覆蓋散熱底座而已。雖然看起來顯得比較簡陋,但實際上壓制速龍200GE,它的效果還是蠻好的。

包裝內的全部東西都在這裡

散熱器的高度控制的很低

底座已經預塗好硅脂

忽略傾斜帶來的誤差,寬度在7公分左右

處理器本體

跟我們的競爭對手奔騰G4560相比

這次對比測試分別搭配的主板分別是技嘉A320M-DS2、微星的B250M-Mortar,前者已經更新到最新的BIOS,兩邊都是搭配自帶的原裝散熱器。重要的是內存,因為這對性能印象非常重要,所以兩套平台我們使用同一套芝奇的Ripjaws V 4GB*2內存套裝,頻率全部鎖在2400MHz,以保持最理想的公平情況,系統方面我們是使用同一款SSD,所以都是一套Windows 10 April 2018 Update系統,都採用高性能電源方案,系統默認分配3172MB的虛擬內存。有些玩家可能會不夠重視驅動因素,我們這次使用的是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18.10.1、Intel Graphics 25.20.10.6326,都是最新的驅動以保證各自是最理想的狀態。

關於速龍200GE測試當中的頻率我想要額外說說,其實我們之前在測試Ryzen 3 2200G、Ryzen 5 2400G的時候就發現有時候處理器的頻率會出現降頻,這次在速龍200GE的測試當中偶爾同樣會發現相同的現象,雖然是偶發性質的,但是通過Overlay工具能夠看到在一些測試剛剛開始的時候,處理器沒有穩定在3200MHz的主頻,而是會大步降到2556MHz,掙扎一番後再重新回到3200MHz,比如說在3DMark測試中就會這樣,所幸時間並不算長,所以對物理分的影響應該很有限,對於圖形分的影響自然更小,但我還是覺得值得用戶注意而已,因為結合之前的APU測試,讓我覺得可能跟BIOS的調校有關,建議用戶在隨後可以保持更新,值得樂觀的是在遊戲當中倒是沒有看到處理器降頻現象。

另外這可能跟比較嚴格的溫度控制方案有關,因為在測試的時候,我就沒看過處理器的溫度超過44℃,而風扇的轉速一直是在2300RPM-2500RPM之間徘徊。

基準性能與基礎應用性能測試

因為速龍200GE、奔騰G4560處理器兩者本身的規格都是一致的雙核四線程,而且後者擁有更高的頻率、更好的內存延時表現,所以在考驗處理器運算性能的常規測試項目當中,比較多的情況就是看到前者相比後者有差距,尤其是在考察單線程性能、內存延時性能的項目當中,這些一般來說是英特爾的常規優勢項目,所以差距會稍大,而在考察多線程表現的項目當中兩者的差距會被拉近。比如說7z,壓縮測試的時候兩者差距蠻大的,但是解壓縮的時候能夠小幅度反超,相類似的表現還能在同是八核十六線程的Ryzen 7 2700X、Core i7-9900K的比較中看到。

跟7z所不同,WinRaR比較看重內存延時,延時更低的產品會優勢明顯,這裡奔騰G4560的表現確實可以說拋離速龍200GE。

但其他的測試項目來看,基本上就沒有太誇張的差距,基本符合預期,主要都是在單線程測試會有較為明顯的區分度,比如說CineBench R15,兩者的單核性能差距達到17.7%,但是多線程表現的差距被縮小到2.8%。

再來看看模擬系統整體的PCMark的測試,首先是PCMark 8模擬微軟Office套件的性能,這裡依然是英特爾領先,差距最大的是Excel,跑分相差14.6%,差距最小的是PowerPoint,差距只有5.7%。

而其他的工作模擬表現,比如說網頁瀏覽、寫作等工作方面,基本的趨勢依然是英特爾領先,網頁瀏覽方面差距不大,都是3%以內,但是寫作方面的跑分方面差距達到16%,不過這裡其實大家看看就好,因為差距只有零點幾秒,其實只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基本體驗是很難感受出來的。而在更新的PCMark 10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兩款產品的最完整的展示,在基本體驗方面差距是6.4%,生產力方面差距很小,數字內容創作方面速龍200GE領先17%,遊戲方面近乎是翻倍的,後兩者肯定是出於Vega 3核顯的優勢。

圖形性能及遊戲性能測試

在剛才最後的PCMark 10測試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圖形方面,即使是規格精簡的Vega 3核顯面對HD Graphics 610都有相當明顯的優勢,而這點在更加專註於圖形性能的3DMark測試當中更加清楚,無論是總分還是圖形分,都全部是吊起來抽打,最明顯的就是在壓力最大的FireStrike測試的圖形分當中,真的已經接近翻倍的水平,要知道兩者的內存、通道、頻率都是完全一致的,可見Vega 3面對HD Graphics 610的巨大優勢。

遊戲測試依然如此,在我們測試的《反恐精英:全球攻勢》、《守望先鋒》、《巫師3:狂獵》、《俠盜獵車手V》四款遊戲當中,都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差距,換算成百分比都是40%左右,這在幀率上體現出的就是很大的體驗差距,比如說《守望先鋒》,在720p解析度、百分百材質渲染、低畫質的時候速龍200GE依然有接近60FPS的體驗,相當流暢,但是奔騰G4560的幀率就僅僅是30FPS出頭。

總結:入門數字創作者、遊戲玩家的首選

經過以上的測試,相信大家對於兩顆處理器已經有足夠的認識,因為核心規格、主頻的限制,英特爾奔騰G4560處理器在基準性能、基礎運算、常用應用方面有優勢,具體在15%-20%以內,但是在數字內容創作、遊戲性能這些跟核顯有關的方面,速龍200GE的優勢真的是太明顯,雖然Vega 3的規格已經是很精簡的,但是依然能夠遠遠超出HD Graphics 610很多,就這方面來說,適合入門數字創作者、遊戲玩家的首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技嘉推出DD4-2666 8GBx2套裝內存:支持XMP,無RGB燈
iGame RTX 2080 Advanced OC顯卡評測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