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半壁江山:柳永之後,有蘇軾!東坡之後,誰擔當?
談及辛棄疾,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也是歷史上的抗金名將。他出身貴族,祖父辛贊曾在金朝做官,妻子也是金朝新息縣令范邦彥之女。可是他從小與金朝不共戴天,尤其是看見金兵欺凌大漢子民,非常痛恨,自小就有「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懷。
對於辛棄疾的身世可能了解的人並不多,但是他在詞壇和文學上的影響,大家有口皆碑。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600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南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史料記載,辛棄疾21歲時,就曾參加抗金起義,後受排擠,長期不得重用,閑居近20年。這首詞作於公元1188年,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會見分別後,作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名篇。
此詞通過對作者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和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
除了《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辛棄疾還有一首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也是他愛國情懷的完美寫照。在600篇詞作里,也是堪稱絕唱。
南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當時辛棄疾已經66歲高齡。當時朝廷正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壯志激揚,但是朝廷準備不充分,辛棄疾提了很多建議,都沒有被採納。草草備戰,很可能北伐失敗。他憂心孤悶,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篇詞中佳作。
詞作上片,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
辛棄疾的詞作題材非常廣泛,內容也包羅萬象。雖然以愛國詞作為主,但是也不乏很多明麗輕快的作品,比如記鄉村情趣,他有《清平樂》;玩婉約沉鬱,他有《青玉案》;寫田園風光的,他有《西江月》。尤其是他的《西江月》,詞風清麗,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南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首詞作,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詞作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代表作之一。
辛棄疾一生詞作眾多,多為名篇。小小文章不足表達,只能擇其最佳者。拋磚引玉,旨在為讀者們分享最美的國學詩詞。讀者們,有什麼不同看法和感觸,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賞經典詩詞,觀諸類文化,請關注【文史道】。


※千古絕對!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下聯太經典,人人嘆服!
※金庸《神鵰俠侶》,楊過和郭襄的相遇,為何選在風陵渡?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