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小魚竿,竟讓我國一舉打破國外封鎖,把核心技術牢牢攥在手中

一個小魚竿,竟讓我國一舉打破國外封鎖,把核心技術牢牢攥在手中

碳纖維

相信大家都知道,如今我國已經自主研製出大飛機、戰機等裝備,誠然這是一個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對於科研人員來說卻並不自豪,因為我們距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些差距。就說製造飛機,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就是看稀有金屬「玩」到什麼程度,例如製造飛機的制高點就是材料。

在這些材料當中,有一個被譽為「黑色黃金」的新材料之王尤為重要,它就是——碳纖維,就像波音787,它61%用的都是碳纖維。最早在1958年的時候,美國人首次發現高性能碳纖維,1959年日本率先製造出碳纖維。反觀我國的碳纖維產業,卻足足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低谷期。終於在經歷那麼久的努力之後,我國一舉打破了國外的封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路」。

正可謂是英雄不問出處,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一舉打破國外封鎖的「奇蹟」,竟然是由一家民營企業創造的。在2005年的時候,全球魚竿製造龍頭——光威拓展,研製的某型號碳纖維通過驗收。自此,我國首次擁有自己的產業化碳纖維。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07年光威拓展啟動我國首個碳纖維航空國產化應用驗證項目。

光威拓展「小魚竿」

或許你會認為,一個小小的魚竿都能走上「參軍」之路,是這家企業的運氣太好。其實不然,與其說是運氣好,倒不如說是我國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的必然結果,只是剛好由光威拓展打開了新材料「民轉軍」的大門。

碳纖維之所以能被譽為「黑色黃金」,可以想見它的使用價值有多大。要知道,最初飽受超重問題所困擾的F-35隱身戰機,就是最終使用35%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才能夠「自由飛翔」。除了F-35、F-22以外,X-47B、「全球鷹」等裝備也都使用了碳纖維,實現了減重、增加有效載荷等。

作為我國的明星戰機,殲-20隱身戰機自然不能輸給同類別裝備。據總設計師楊偉介紹,在軍民融合領域,殲-20隱身戰機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就像是殲-20所使用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均是由民營企業生產的。

殲-20碳纖維使用率達到20%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殲-20隱身戰機的碳纖維使用率達到20%左右,雖然相較於F-22、F-35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依舊是一個很不錯的成就,畢竟在新材料領域我國總體還處於追趕的上升階段。不過,一旦將碳纖維的使用率提升到30%,性能將大增,甚至減輕的重量還能用來增載入油量或載彈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球碳纖維的需求量是80000噸,僅我國的產量就7400噸,意味著我國已經可以滿足當前的應用需求。畢竟,目前碳纖維的應用不僅僅局限于飛機的製造,像火箭、衛星、導彈、船舶等都離不開這種「內剛外柔」的新材料。

過去,由於國外的重重封鎖,碳纖維的核心技術被少數國家牢牢攥在手中,導致我國出現「求而不得」的局面。不過,如今這種局面已經被徹底打破,一場屬於碳纖維軍事應用的「大戲」,才剛剛拉開大幕。(叮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號哨所 的精彩文章:

超10國有意購買華該武器,現在都賣到美家門口,外界:可靠武器
為何中國要購買S-400?俄軍事歷史學家:為保護東風-21D免受空襲

TAG:一號哨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