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南亞國家泰國為什麼沒被殖民統治?

東南亞國家泰國為什麼沒被殖民統治?

原標題:東南亞國家泰國為什麼沒被殖民統治?


縱觀近代東南亞的歷史,泰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由於其善於利用各個列強之間的矛盾,巧妙的使用了平衡策略,成為中南半島上的英法戰略緩衝地帶,使國家倖免遇難。在二戰中,其採取了與日本結盟的策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泰國對英美宣戰,日本戰敗後,泰國則又宣布其對英美宣戰無效,美國對此予以認可,泰國再一次避免了淪為戰敗國的命運,並成為中南半島上美國唯一的親密盟友,享有「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


1652年,暹羅派遣使節到清朝進行朝貢,開始了清朝與泰國(暹羅)的宗藩關係,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19世紀晚期,此時清政府已經極為衰弱。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義大利先後與暹羅簽訂不平等條約,暹羅淪為了西方殖民國家的半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的緩衝國。

19世紀下半葉,西方殖民主義列強在東南亞拉開了劃分勢力範圍,瓜分殖民領地的狂潮——1886年1月,英國通過第三次英緬戰爭吞併上緬甸,完成了對整個緬甸的殖民,並將緬甸併入英屬印度聯邦;1887年1月,法國佔領越南,並將緬甸強行合併,組成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此時,英法兩國的殖民主義勢力在中南半島中部交鋒。


由此不難看出,英國以印度為中心,在向東、向西、向北拓展著自己的勢力範圍,外周的勢力範圍也是為了達到更好的守護印度這一塊「肥肉」的目的,在二戰中,英國與日本交鋒的時候,英國就出現過「放棄1000次緬甸也不願意放棄一次印度」言論,19世紀下半葉,沙俄在亞洲的擴張更引起了英國的警覺,俄國新老沙皇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南下印度洋,1775年公佈於世的俄國最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的遺囑中說,不論誰繼承他的王位,都應該向南推進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因為「誰在那裡統治,誰就將統治世界。」他揚言:「當俄國可以自由進入印度洋的時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


當英國人與俄國在亞洲展開拉鋸戰的時候,自然不願意再與法國進行對抗,法國咄咄逼人的態勢令英國感到不安,《泰晤士報》曾說:「英國無論如何不能在印度支那同法國為鄰,現在已經是劃清不許法國逾越的那個界限的時候了。」同樣,為了避免與英國直接對抗於東南亞的利益範圍劃分中,法國政府曾向英國當局提出暹羅中立化的建議——「維持一個強大、獨立的、兩邊都有明確國界的暹羅王國,使大不列顛領土和法國在印度支那半島的領土之間有一個固定的屏障,而這種協議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它可以防止兩國之間不然就有可能發生的那些麻煩。」英國為了自身利益,於同年8月通知法國,表示「讚賞」建立一個強大的暹羅王國的做法。由此,作為緩衝國而出現的獨立的暹羅夾在了英法兩國勢力均衡的相互妥協和妄圖崛起的明爭暗鬥中。


1893年10月,曼谷王朝被迫同法國簽訂《暹羅條約》,將湄公河東岸的寮國領土劃給法國,並向法國賠款300萬法郎。此時的法國佔據了相對優勢——同俄國結盟。此時英國面臨北拒沙俄,東抗法國的雙重壓力,無心關注暹羅態勢。《暹羅條約》是英法兩國勢力均衡,相互妥協的產物,不至於讓真正處於中間包圍地帶的暹羅落於英法任一國家之手,也是暹羅沒有淪為殖民地的重要保證。

20世紀日本的崛起,從精神上鼓舞了被白人壓迫的泰國,於是在同是亞洲人的想法下對日本有了親近感。在對抗歐美白人的立場上兩者一致,暹羅也希望藉助日本的力量,恢復對先前被法國割占的領土行使主權。1929~1932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暹羅深受其害,生產萎縮,國庫日空,導致階級矛盾和不同政治集團矛盾的尖銳化。人民黨提出「推翻貴族專政」、「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的口號,於6月24日凌晨發動政變。隨後國王宣布接受立憲政體,於6月27日在曼谷簽署了人民黨起草的臨時憲法,從此暹羅成為君主立憲的國家。


民族主義的狂熱崛起導致一九三八年陸軍的直接統治,其軍人陸陸續續出現在政治舞台上,當時泰國陸軍及社會有一股抵抗英法的思潮,稱作失地回復運動,這股力量的目的就是要收復在十九世紀割讓給殖民強權的土,泰國親日派主要就是依靠這股力量的支持,維持政權的正當性。



1939年歐戰爆發後泰國政府雖然聲明嚴守中立,但其一直在觀望中等待收復領土的時機,直到一九四一年法國潰敗後泰國的國家主義者和領導階層都認為時機到來,從1939年起,在曼谷和泰國東北邊境與法屬印度支那接壤的一些城市就多次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法遊行,還組建了沙文主義組織「泰血團」,要求從法國手中「收回」寮國和柬埔寨西部的領土。


1939年以後,戰爭日趨白熱化,日本、英國、法國、美國極力拉攏泰國,力求同泰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但是由於法國拒絕歸還湄公河西岸領土,泰國拒絕與法國建立緊密關係。隨後法國在歐洲戰敗,越南北部爆發了反法暴動,當法國處於焦頭爛額之際,泰國與法國交涉歸還領土不成功,宣布對法開戰,向法印支邊界展開攻擊。

英國希望借犧牲法國的領地來安撫泰國,以減少日泰聯盟的機會。日本更是要把泰國拉到自己一方,以便將來利用泰國的領土入侵緬甸。然而泰國在同法國的戰爭中失力,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此時日本伸出了橄欖枝,派軍隊進入暹羅灣恫嚇法軍,強迫法屬印支將湄公河以西的全部寮國領土、以及北緯14度以北、洞里薩湖以西的柬埔寨領土割給泰國。泰國在取得以上領土後很滿意,保證其與日本保持友好關係、發展同日本的經濟合作,不同其他任何國家簽訂針對日本的經濟或軍事協定。這樣,日本在同英國爭霸泰國的鬥爭中終於取得了上風。


根據《日泰同盟條約》的秘密議定書,日本將幫助泰國「收復」割讓給英國的馬來省和緬甸的撣邦。日本在開戰的最初兩個月在東南亞橫掃英荷美軍隊的「戰果」令泰國的親日派看到了「希望」,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泰國於1942年1月25日向美國和英國宣戰。


然而泰國國內日漸出現分歧,「自由泰」運動在泰國全國迅速展開,反對政府同日本結盟,與此同時,中國國民政府與美國政府也加強了對泰國的宣傳工作,日本為鞏固其所謂的「大東亞共融圈」,將馬來亞北部的玻璃市、丁加奴、吉打和吉蘭丹四個州正式移交給泰國換取其對日本的支持。然而日本的拉攏措施並沒有奏效,日軍在太平洋的節節敗退反而進一步加強了泰國人拋棄日本的決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泰國政府宣布1942年披汶·頌堪政府對英國和美國的宣戰公告是違背泰國人民意志的,也是違反泰國憲法和法律的。泰國國民議會也於同一天通過決議,宣布當年的宣戰無效,並廢除1941年12月8日以後同日本簽署的一切條約和盟約。美國對此予以認可,考慮到「自由泰」運動為盟國做出的貢獻,因此不將泰國視作軸心國成員或戰敗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開國元勛談毛澤東:毛主席為何能統帥群雄?
末代皇帝溥儀是如何被逐出宮?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