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迴流的大勢 海外私人藏中國名畫梳理

迴流的大勢 海外私人藏中國名畫梳理


趙啟斌、朱同

迴流的大勢 海外私人藏中國名畫梳理

南宋 梁楷 澤畔行吟圖 現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以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為主的各國公私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中國歷代繪畫作品,僅見於著錄中的即不下於3萬餘幅。至於庋藏於各博物館、私人收藏機構和私人手中密不示人的部分,更不知有幾。存於私人之手及私家收藏機構的作品,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計,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筆者僅將手中部分資料粗加翻閱,初步整理,藏於私人手中包括部分私立收藏機構中(絕大部分為私人收藏)的作品,從晉到元的繪畫不下於600幅之多(雖然其中有些作品尚值得商榷,但絕大部分為真跡),這確乎是一個讓人吃驚的數字。原標題:海外私人藏中國名畫的梳理

海外的收藏

近代我國繪畫大規模流失海外,始於1860年的英法軍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兩次入侵北京,中國文物大量流往海外,清宮庋藏最精的宋摹本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就是在這時流出海外的。民國初年,清廢帝溥儀盜出千餘件珍貴的法書名畫,舊王孫手中亦有不少書畫名跡,成為外人獵取的對象。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偽滿崩潰,長春偽宮藏原清宮書畫巨跡全部散佚,一批繪畫作品流往海外。1949年國民黨政權崩潰,一大批繪畫珍品從此離開大陸和流落海外。

在海外同時也出現了以收藏中國繪畫尤其是以宋元巨跡著名的公私收藏機構,形成了亞洲以日本為主、美洲以美國為主以及歐洲的3大中國繪畫收藏中心。又由於多是財團支持的私立機構(美國的博物館絕大多數為私立),或為私人出資收藏,使海外中國古代繪畫的收藏有著強勁的經濟支撐。如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1979年接受一例私人捐款即達9千萬美元;波士頓博物館有威廉基金會的強大支持,這均為入藏中國歷代名畫提供了雄厚經濟基礎。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傳教士福開森在我國廣泛收集文物字畫,除一部分贈送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外,其餘則全部流入美國。他本人亦曾有部分著錄,留下了可供後人研究的資料。上世紀30年代,日本的收藏家和美術史研究人員先後刊出了在日本的中國繪畫資料,公布了在日本的部分中國繪畫情況,公私兼有。日本在這方面一直沒有中斷,幾代美術史研究專家,燈火相續,結出了累累碩果。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了中國歷代繪畫研究的高峰,80年代後,逐漸成為研究的中心,出現了以高居翰、傅申、何惠鑒、羅樾、方聞、李鑄晉為代表的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學者群體,代表了海外中國畫研究的最高水平。

正是海外私人收藏家(其中有離開大陸的海外華人收藏家)和私立收藏機構提供精美的宋元巨跡,為海外漢學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研究對象,使海外對中國美術史的研究很快成長為人文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依託海外的這一批中國繪畫巨跡,在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地形成了研究中國繪畫,並與中國大陸、港台相互呼應的學術中心,從而帶動了海外人文學科的發展,成為日本和歐美人文學科新的延伸。

海內的呼應

我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開始了海外所藏中國畫的搜尋工作,如鄭振鐸主編的《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1949年後,我國對這一工作加大關注,此書的出版,已初見端倪,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工作沒有進行下去,隨著鄭振鐸的突然遇難而中止了。當然,我國有關專業研究人員也一直沒有停止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的代表是遼寧博物館的楊仁愷先生和南京藝術學院的林樹中教授。前者在專題研究方面,如故宮散佚書畫的收集工作,積30年之力,編撰了《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一書,共收書畫1321件,包括故宮散佚1200餘件,外流近120件,尚未發現的作品近300餘件(其中有大批作品流往海外,或已毀棄不存,或仍然留在國內私人收藏家手中),以宋元為主。

南京藝術學院林樹中教授,傾16年之力,利用出國講學和研究的機會,大力收集外流的中國繪畫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所收流散海外的歷代繪畫作品已達23000餘幅,其中歐洲部分和東南亞部分尚不充分,我國港、澳、台三地公私庋藏亦不在收集範圍之內。他按圖索驥,以世界各大博物館公開出版的圖版為主,基本上梳理清楚了散佚海外繪畫的大致概況,為有關專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以深湛的美術史學功底開始了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實際上已經觸及到中國繪畫史、美術史某些章節的重新認識和新材料、新觀念的進一步融會,對今後美術史學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至於許多散佚於私人手中的歷代中國名畫究竟有多少,並沒有較為確切的數字,隨著研究中國古代繪畫工作的持續深入,有新的發現是十分肯定的事情。

迴流的大勢

1949年後,我國即已開始了中國歷代名畫的購回工作,周總理曾委託文物部門在香港購回了珍貴的唐、五代、宋、元名畫。如《瀟湘圖》《韓熙載夜宴圖》《五牛圖》、題籤為南宋劉松年的《四季山水冊》等都是上世紀50年代從香港陸續購買收回的,這為稀世之珍的回歸故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海外所藏曆代名畫的迴流,開啟了先聲。

上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我國經濟上的巨大進展、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歷代名畫的迴流越來越呈加速之勢,除一部分以捐贈的方式回歸外,絕大部分則以購買的方式流回國內。前者如2017年菲律賓庄氏家族捐贈博物館的兩塗軒所藏233件珍貴書畫,包括自宋、明、清直至近代800餘年間的人物、山水、花鳥、書法等藝術作品,即是以這種方式流回的。而海外私人收藏家和私立收藏機構的藏品,以交易的方式進行流通而回到國內,則成為更為通行的方式。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與世界接軌已成為現實,亦為中國歷代名畫的迴流進一步提供了條件。

迴流的大勢 海外私人藏中國名畫梳理

南宋 江參 日暮歸漁圖 現藏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迴流的大勢 海外私人藏中國名畫梳理

宋 佚名 荷亭嬰戲圖 現藏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挪威發現千年前海盜船:20米長 埋在半米深地下
七旬林劍丹首次個展「用刀如筆」,專註古璽印與金文篆書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