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朝氣 人和時代應有的生存樣式

朝氣 人和時代應有的生存樣式

《荀子》云:「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

不同於一度沉迷於制度萬能的現代人,古代思想家往往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由此帶來的人的精神力量。

孔子曾說:「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也有「萬物皆備於我」的說法。只要人保有蓬勃向上的朝氣,總有機會超越外在的限制、突破自己,即凡而聖、成聖成賢,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反之,則會陷入諸種決定論和宿命論的泥潭,「泯然眾人矣」。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被不少軍事發燒友奉為圭臬,卻少有人知道在《孫子兵法》原文中這一句的前提是「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在古人的宇宙觀中,萬物變化來源於陰陽消息,在一天中陽氣生於子時(點-點),經過幾個時辰的積累,在清晨時候,陽氣臻於初盛,朝陽灑滿大地,晨露化為烏有。

這股勇往直前、銳不可當的衝勁就是朝氣。當一個人、當一支軍隊有朝氣時候,要避免與之正面直接對抗,以免蒙受損失。所謂「初來之氣,氣方盛銳,勿與之爭也。」

《周易》在闡發乾卦大義時,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宋代學者楊萬里解釋乾卦這一精神時指出:「曰強又曰不息,強之至也」。

一個國家要有朝氣,一個人也要有朝氣。現在不少人年紀輕輕遇事推諉,官不高,官架十足,僚不大,僚氣充足,缺乏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歸根到死,這是一種暮氣,是缺乏朝氣的表現。

俗語說,「性格決定命運」,「主要看氣質」。人有人的性格,國家也有國家的精神;個體有個體的氣質,民族也有民族的氣象。

史學家通常將政治清明、國運昌盛的時代稱之為盛世。說到盛世,首推雄漢盛唐,即所謂「漢唐氣象」。漢唐國祚長久,疆域廣闊,奠定後世的規模和版圖。

其實,漢唐之氣象不僅在於其地理上之廣袤和時間上的久遠,還在於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和自尊、自信、自強的朝代性格

隋末中原大亂,曾經臣服於大隋並奉文帝為「聖人可汗」的突厥反戈相向、勢陵中夏,史稱「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唐太宗掌權之初,突厥趁虛而入,打到了都城長安近,唐太宗被迫親臨渭水,在便橋與頡利可汗結盟。

面對不利形勢,唐太宗儘管痛心疾首,但在內心深處,從不曾喪失蓬勃向上之氣,也不曾低下高貴的頭顱。經過不斷地積蓄實力,大唐派名將李靖出擊漠北,少勝多大破突厥,不可一世的頡利可汗淪為大唐的階下囚。

「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李世民身上體現的這股精神正是一個鼎盛王朝的開國氣象的精彩寫照。

更加難得的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貫穿整個唐代始終。相對於唐人屢屢創造的令人驚異的壯舉、奇功,唐人身上這種堅韌、不服輸的精神或許更加令人感動。

畢竟,任何制度和技術脫離了具體的人,脫離了人的精神,都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有朝氣,就是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是要有百折不撓的氣概,就是要有蓬勃向上的發展之氣。

這是一個歷史的啟示,也是人應有的生存樣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朱熹《家訓》:人生最難得的美德是諒解
「熟人社會」:百金買屋 千金買鄰

TAG:騰訊儒學 |